分卷閱讀155(1 / 2)

記。他們發現譚碩在分析自己的作品時始終表現出一種朴實平易的態度,面對重點總是直接將最根本和關鍵的部分剖開,毫無保留,沒一點含糊簡言之,譚碩的講解務實、高效,全都是干貨。

秦海鷗見譚碩終於放松下來,越講越投入,性格中的幽默不經意流露,把台下逗笑,不由覺得很懷念。他仿佛回到了米粉店的小樓上,看譚碩捧著譜子耐心講解,興致勃勃地同他討論,那時他就發現,譚碩其實是很樂意與人分享音樂的,只不過多年的隱忍與其天性相逆,讓他把日子生生割裂成兩個不相干的部分,過得失意又熱忱,絕望又倔強。但此刻這種矛盾感卻已從譚碩的身上徹底消失了,他神采奕奕地站在台上,把由心血凝結的感悟毫不吝嗇地播撒出去,那如數家珍的模樣專注而誠摯,極其生動充滿魅力,全場鴉雀無聲地聽他講課,所有人的思維都被他牽引,秦海鷗知道,這才是譚碩原本該有的樣子。

秦海鷗坐在鋼琴前,配合著譚碩的講解演奏了一些片段,譚碩不需要時,他就轉過來認真聽講,看上去就像是學生中的一員。等譚碩全部講完,秦海鷗又從演奏的角度講了對這個作品的理解,此外,他在進行音樂處理時曾遇到的困難,思考和解決的過程,還有重要的心得體會,也都選了印象深刻的展示出來。他一邊講,一邊在鋼琴上演示,彈到譚碩反復修改過的地方,就順便停下來講講修改前後的區別和對應的演奏變化。台下的學生邊聽他講,邊見他彈,這才領略到他對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對細節的打磨和鑽研到了何種程度,無不佩服得五體投地。而隨著秦海鷗的講解逐漸深入,他所講的內容與譚碩所講的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彼此呼應,也終於讓大家明白了這個作品能獲得如此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是創作者與演奏者的一次完美配合作曲家有了演奏家的幫助,可以隨時對作品進行試奏和調整,讓作品自誕生之初就適於舞台演奏,而演奏家由於全程參與和切身體驗了作品的創作過程,也自然對作品有著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演繹起作品來更加得心應手。兩個摯愛音樂的靈魂在此過程中彼此碰撞,高度融合,才使得作品也有了靈魂,發出動人心魄的生命之音。

這樣的一場講座,無論是作曲專業還是演奏專業的學生都覺得受益匪淺。兩人先後講完,講座便進入最後的提問環節,只見主持老師話音剛落,台下就有數不清的手舉起來,這個機會實屬難得,誰也不想錯過。

第一百一十章

學生們的問題不僅僅涉及剛才所講的內容,更多的是從音樂藝術的角度提出的更為宏觀的問題,或是在學習和練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從每天練琴的時間到如何克服創作瓶頸,問什么的都有。由於這是學校組織的教學活動,在場的媒體只是上前拍了些照片,並沒有加入提問的行列。但媒體關心的某些問題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於是在幾輪問答後,就有同學問秦海鷗將來有何打算、是否還會繼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