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1章政策謀略,玲瓏八面(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2665 字 2020-11-1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詭三國最新章節!

斐潛很欣賞郭嘉,也同樣欣賞荀彧。

這和是不是敵對關系沒有什么聯系,只是對於才能純粹的贊嘆和欣賞。

郭嘉的才能偏向於軍事,而荀彧偏向於內政。

荀彧能做到當下這樣的程度,很不容易。

任何政策,正常來說,都是時局和人物共同作用之下的產物,針對的也是廣泛的一群人,這一點,斐潛比荀彧等人更加的清楚。

斐潛推出考舉制度,並非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純粹偶然,而是在一開始設立學宮的時候,就展開了引導。

守山學宮,從設立的那一天開始,就制定了類似於後世學校的期中考期末考的概念,稱之為『學宮大、小比』,然後考得好的學生,可以獲得一定的榮譽和待遇,比如榮譽稱號,提升住宿條件等等,而學宮的那些學子在一開始就已經漸漸的被這種制度所影響,因此斐潛最初在平陽展開學宮之外的考舉制度的時候,參加考舉的大部分也都是學宮的學子,也就很自然的接受了考試之後根據成績的高低來評比的設定,平穩的度過了最初的轉換時間。

而這一條,或者說,這一個墊腳的基礎,荀彧有么?

經過了三四次的考試,斐潛將所謂的『學宮大小比』擴大成為了整個山西政治集團的人才考舉制度,其中的過渡也很自然。因為斐潛地盤擴大,各地的士族人員更多,所以擴大招考面積,盡可能的容納更多的士族子弟參加,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么?

這一點,荀彧有么?

同時,因為最初各大士族還習慣於察舉制,所以來參加考舉的人一般都是寒門旁支什么的,在正常的途徑之中時沒有機會獲取更高更好的職位的那一部分人,因此這些人對於斐潛的考舉制度,是不敢? 也沒有資格敢出聲反對的,他們巴不得靜悄悄的爬上去,喜滋滋的拿到官印權柄? 哪里會鬧? 會叫囂?

因此? 在斐潛最初擴大考試范圍的時候,也很平靜。

直至看到那些旁門寒門的家伙一個個爬上去了,獲得了或大或小的職位? 然後自然是坐不住了? 然後又加上斐潛開設了恩科,而臨時開設的恩科,能及時收到消息並且立刻趕赴長安的? 寒門旁支? 亦或是貧困的士族子弟能做到么?

這年頭? 可不是隨便出門就有車站就可以買票或是不買票上車的……

因此? 從外地匆匆而來的參考的士族弟子當中? 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境不錯? 經濟寬裕的人了,而這些人相對於那些寒門子弟來說,讀書的迫切性和拼搏精神,自然是差了一截,畢竟這些子弟如果按照往常的漢代人才察舉制的規矩? 也是有很大的幾率會被選官的? 就像是一生下來就獲取了『保送資格』一樣? 又如何會努力發奮讀書?

於是乎出現考試考不好的士族子弟? 就很自然。考不好,原本吹噓得比天還高的面子自然掛不住了……

斐潛原本的計劃是這種落差會在一兩次之後逐漸發酵,然後才爆發出來?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有人提前替斐潛引爆了這個隱患。

而這些前期的鋪墊和發展,荀彧有么?

荀彧都沒有。

那么這么說,是不是荀彧變成了魯莽者,匆忙上馬所謂的『考正制度』呢?

實際上,也並不是。

荀彧這么做,也有處於荀彧自身的理由。

歷史上『九品中正制』,很多人認為是曹丕和士族的媾和才出現的,是以換取士族對於曹丕登基的支持,然而實際歷史上,九品中正制是沿襲了東漢鄉里評議的傳統,在戰亂時期人士流移的條件下發展而來的,也是適應曹魏初期政治的特點而產生的,和曹丕有聯系,但不是必然聯系。

因為九品中正制度的最開始,以品第之法選拔官吏,始於曹操,且已成一制度。《三國志·吳志·魯肅傳》中有記載,『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牘車,從吏卒,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

也就是說,其實在赤壁之戰的前夕,曹操已經推行了『鄉黨品位』的實質性的制度,只不過曹丕上任魏王之後,確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名稱而已。

那么是不是曹操和曹丕都是為了獲取士族的支持,才用這種『九品中正制』呢?

恰恰相反,是曹操和曹丕在和士族的斗爭之中,所得出來的一條中庸的改革之路。雖然這一個制度最終反而促進了門閥,但是最初的本意,並非只是為了門閥。九品中正制,在最初是不受高層的士族子弟認可的,很簡單,人之常情么,原本老子強,那么兒子就自然能當高官,何必多此一舉來參加什么評定考正?

因此歷史上曹操曹丕兩代人搞出的這個九品中正制,和曹丕登基並不能劃上等號,雖然帶有政治因素,但也是一定程度上對於朝廷人才制度的改革和探索。

如今荀彧和陳群推出的類似於『九品中正制』的『考正制』,是對內對外的深思熟慮。對內,荀彧必須控制人才的外流,對外,荀彧也必須給斐潛添堵。

所以,最終的結果,便是荀彧推出了一個類似於『九品中正制』,但是又有些類似於斐潛的『考舉制度』的『考正制』……

考正制度,更多的依賴於各地鄉黨,各個郡縣的『考正』來進行評定,這就決定了各地的士族子弟必須留在當地,自然就不可能去長安。同時,考正制度也並不是徹底的推翻原有的舉薦制度,而是作為其補充,給原本連舉薦人都找不到的一些寒門子弟提供一個窗口,安撫這些人的躁動,穩定地方的統治,這對於曹氏政權在動盪之後穩定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曹操現在也到了不改不行的程度,隨著地盤擴大,士族越來越多,潁川派,冀州派等等都在爭奪利益。

曹操要新的血液……

然而問題就在於此。一項政策關鍵,不是好不好,而是在執行。原本老曹留的位置就不多,再加上還想給寒門,那么自然蛋糕就小許多了……

就像是眼前的酒,看起來似乎不錯,但是么……

荼蘼,是一種薔薇科目的花種。也是一種古老的花,至少在漢代,就已經有荼蘼的存在,甚至還很多人為此詩。陸游曾曰:『吳地春寒花漸晚,北歸一路摘香來。』

從詩句之中可以看出,在很多古人的觀念之中,荼蘼,是在春季末夏季初開花,凋謝後即表示花季結束,所以有完結的意思。

所以,斐潛指著酒水,那個名稱為『荼蘼香』的酒,其實意思很明確了,就是表示荀彧這樣的舉措,就像是荼蘼一樣,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韶華勝極,但是好景不長,同時也借此告訴郭嘉,即便是荀彧派遣『考正』來長安,也晚了,花期快結束了,斐潛這里已經是即將開始結果了。

當斐潛給郭嘉指出了荼蘼香的酒水的時候,以郭嘉的智慧,馬上就想到了這一些,尤其是看著酒水上漂浮著的荼蘼花瓣,更是感覺到了一種無奈。

這便是斐潛的第一層的意思,然後就結束了么?並沒有。

荼蘼酒,並非是完全用荼蘼來釀造,而是是先把一種叫做『木香』的香料研磨成細末,投入酒中,然後加以密封,到了需要飲酒的時候,再打開密封,便是芳香四溢,這時才在酒面上灑滿荼蘼花瓣,混合之下,聞來正如荼蘼花香,幾乎難以分辨究竟是是木香化成了酒香,還是酒香變成了花香……

香味會混合,人也會混合。

味道會變,人更會變。

尤其是不同的人心混於一處的時候。

『奉孝可知否?』斐潛淡淡的笑道,『天子大赦,乃後得孕……』

郭嘉終於是長嘆出聲,默然不言。

聰明人不用多說,傻的人說再多也是無用。

郭嘉知道斐潛這句話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