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權衡利弊的問題(2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2369 字 2020-06-02

凡是都有利有弊,這個矛盾論斐潛自然是清楚,不過對於自己的當下的實際情況而言,這樣的舉動所帶來的利弊到底是如何,是不是在自己的承受范圍之內,對於將來的改革推動會不會有更大的阻礙,這些自然需要斐潛細細衡量,而且還必須斐潛自己一個人考慮在前,因為除了他自己,在這個漢代,沒有任何人知道在歷史上的後續發展是怎樣的。

有人說袁紹愚蠢,在有機會迎接漢帝的時候選擇了放棄,說原本袁紹手下的謀士都已經做出了迎接漢帝的准備,但是在最後被袁紹推翻了,便宜了曹操雲雲……

但是實際上呢?

袁紹真的是那么蠢的人?

抱歉,雖然斐潛沒有跟袁紹正面剛過,但是從袁紹到了冀州的時候開始,這些展露出來的手段,又怎么是一個政治白痴所能做出來的?

要知道最早袁紹和韓馥在對抗的時候,身邊的謀士還不全,像什么田豐,沮授等一流的,或者說准一流的這幾個謀士,也還是冀州的官吏,並不是袁紹的屬下。至於當時跟在袁紹身邊的,只有逢紀和許攸兩人,按理來說,應該頂多就是二流偏上一些謀士而已。

更何況袁紹其實也做過迎接漢帝的准備。

歷史上漢帝到了雒陽之後,袁紹派遣了郭圖為使節,到了雒陽去向漢帝表示敬意,奉獻貢品,或許當時也有向漢帝表示出了一定的善意,但是最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漢帝並沒有動心……

一直到了後來,等到了曹操去的時候,漢帝似乎是順理成章的,最終跟著曹操到了許昌,也成就了曹操這個「狹天子以令諸侯」的威名。

嗯……

斐潛眼珠子轉了轉,似乎覺得這其中有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漢書是當代史,三國志么,也算是半個當代史,後漢書才是後人所寫,這樣一來導致了很多事件的細節,要么被隱晦,要么被省略,而真實的情況,可能已經不為人知了。

就像是這個「狹天子以令諸侯」的那些細節!

劉協在袁紹表示出善意的時候為何不願意,卻牽了曹操的小手?

在這個事件當中,各方各面的角色到底是做出了怎樣的行為,又怎樣引導了這個事件的發展?

在小時候,斐潛最反感學習歷史,因為不管是歷史老師還是歷史課本,總是單調乏味,冰冷的年號數字和陌生的人名湊起來形成了一個個的事件,背起來腦瓜都疼……

誰記得袁紹是202年死的,還是203年死的?

誰記得赤壁之戰是在207年還是在208年?

大體多數人恐怕只是記得黃蓋的紅屁股還有諸葛的一曲東風破……

但是歷史的真相,往往就掩蓋在這樣枯燥的,簡單的,無趣的數字和人名之下。「狹天子以令諸侯」最終的這個結果,在當時的情況下,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漢帝劉協畢竟是一個人,而不是一件物品。這個事情,在曹操多次遭遇了保皇黨的反撲當中就可以看出來了。而且漢帝劉協本身也並非全無才能,在他退位之後,位山陽公之時,治理山陽是井井有條,百姓歸心,甚至很多百姓在劉協死後還自動自發的去帶著黃土去為劉協修建陵墓……

所以,袁紹沒有迎接漢帝,或許有其袁紹自己一部分的原因,可能也有一部分是漢帝劉協,或者是在劉協身邊的那些人的原因。

那么現在呢?

自己有沒有必要「狹天子以令諸侯」?

或者換一個角度來考慮,自己現在適宜進行「狹天子以令諸侯」么?

後人常有人說,走別人的路,然後讓別人無路可走,雖然聽起來挺爽,但問題是別人的路就一定好走?

狹,還是不狹,這是一個問題。而且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不管選擇哪一個方向,都會引發一系列的反應,而這些反應,在歷史書上是不會被寫出來的。

斐潛現在的局面,舉個例子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扁平化管理的民間企業,發展勢頭和盈利規模都算是不錯,現在忽然有了融資的機會,有可能可以上市還可以兼並一家原本是大品牌的老公司,當然這個老公司有資產也有負債……

有錢送到面前自然是很爽,但是爽了過後,股權被稀釋,然後自家企業變成別人的控股公司的也不再少數,就算是在資本重組的過程中牢牢把控住了優勢地位,卻被龐大的負債扯斷了資金鏈的也是比比皆是。

作為並北政治集團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斐潛面臨的問題也同樣是如此的復雜,似乎怎么選都是一個難題。

迎來了天子,自然是獲取政治地位的高高在上,但是同樣在組織內部就加進去了不少保皇派的人,這些人有時候會是潤滑油,可以幫助協調處理事務,有時候卻會變成砂礫,使得整個系統運轉失靈。

別看史書上,似乎曹操去的時候皆大歡喜,不管是皇帝還是百官都一副水到渠成的模樣,但是要知道不管是魏書還是三國志,都是魏晉一脈,自然都是撿些好的來寫,在其中發生了些什么,又或者是做出了一些什么,有誰知道呢?

不過呢,不迎接天子,也就等於是將政治上的這些好處讓給了別人,等到別人以天子的名義來號令自己的時候,難免就會變得跟袁紹一樣的後悔……

斐潛皺著眉頭,手中握著馬鞭,輕輕的敲擊著,權衡著。

這個漢天子,到底現在自己應該采用何種的模式?是去迎娶,嗯,去迎接,還是不迎接?

這個問題,好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