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1章 你弟啊(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2153 字 2020-06-02

這一段時間,斐潛在關中,其實也都沒有閑著,在結束了一個階段的軍事行動之後,決定准備專注於內政一段時間,爬上一爬科技樹。

當然,首先的問題肯定還是農耕。因為農耕就幾乎等同於糧草,等同於兵卒。

華夏民族走的是農耕路線,所以農耕自然就是整個社會的安定基礎,而農業產出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農業科技的進步,這一點雖然斐潛一直在做,但是實際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十四節氣的新歷法農書正在勘校和雕刻當中,過上一兩個月便能開始傳播出去,這對於提升農戶的知識,還有促進農業的規模生產上,將會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當然根據各地氣候的差異,還會有一些細微的調整,但是這樣的一份農書,已經可以說是一個創舉了,至少在漢代是造福於萬家的行為。

許多穿越者,似乎回到了古代之後,關於農業上面的事情便是要么一筆帶過,要么根本不提,根本不考慮什么地區差異,也不考慮川蜀和關中,豫州和幽州這些州縣之間種植庄禾的區別,仿佛這些老百姓只要靠商業上的金銀銅就能填飽肚子一樣……

斐潛從在平陽開始,就非常重視農業,甚至當時還誆騙,嗯,應該叫相互合作,讓南匈奴人承擔了一部分的畜力,雖然說沒有經過調教的牛馬耕田有些糟心,但是總比人力要更加的快捷和方便,修葺水利,轉運土方也比人力要更有效。

當時並州耕地都比較缺乏,所以斐潛在並州的一段時間內,都一直控制著整體的兵力,不敢窮兵黷武,因為兵卒消耗錢糧太大了,多了實在是負擔不起……

當然,如果只是按照其他地方諸侯那種模式,不管品質,只求數量,就算是並州人口稀薄,但是掃一掃還是能攏上三四萬的,拉壯丁么,誰不會啊?但是真要是當時那么做了,兵員質量暫且不論,現在恐怕也沒有並州平陽的繁華了,農業也會遭受到很大的破壞。

這一點,從豫州現狀就可以看出來,當年袁術到南陽的時候,倉稟充足,袁術大手一揮,買買買,就連周邊的黃巾胡人,一並都拜倒在袁爸爸的腳下,然而等家底揮霍一空……

一直到了現在,有了關中川蜀兩大產糧地,還有漢中和河東的補充,再加上不斷成長起來的陰山區域,斐潛才能算是松開了一些兵卒上面的限制,開始擴充人馬數量。

現在整體來算,斐潛手下的普通各地駐防兵馬,大部分是步卒,只有一小部分的騎兵,加起來大概有四萬余人,這些兵卒當中大多數都是分散在各個縣城之中,大的縣城一千左右,小的縣城大概幾百,只有在州治之地,留存著三千到五千不等的常駐機動兵力。這些防御地方的兵馬,大多數用來保證地方安全,清剿一些土匪山賊什么的,戰斗力一般,後勤保障也是一般,比起之前的要好一些,但是比起真正機動野戰兵卒,又差了不少。

比地方駐地兵卒待遇要高上一個等級的,就是歸屬於各個將軍的統領的部隊,這些部隊間接的聽從斐潛指揮調度,平常時候跟隨統領的將軍移動,成為區域作戰的中心力量,又或是當地訓練的教導隊什么的,是屬於作戰之時的核心力量……

這一部分的步兵和騎兵的比例,大概就是二比一,或是三比一,有的將領偏向於騎兵多一些,有的則是大部分是步兵,各有不同,整體數量是兩萬八千人左右。

至於待遇最好的,自然就是直屬於斐潛麾下的兵馬,比如重甲步兵和重甲騎兵,這些家伙連人帶馬還有其下的侍從,消耗錢糧如同流水一般,每次上報清算的時候總是讓斐潛肉疼不已,因此也只有斐潛才供養得出來,一般的將領真心是養不起。這一部分人數最少,加起來只有八千余人,加上四千左右的侍從輔兵的話,那么就是一萬二,平常一般不動用,是作為直屬護衛和戰場殺手鐧的存在。

整體數量上來說,比起袁紹曹操什么動輒十萬二十萬,自然是少了許多,但是質量上卻強了許多,打個比方來說,就像是星際當中同等數量之下神族單位對上人族或是蟲族,不是人口數量,只是單純數量相同,基本上正面交戰的話,平a就完事了。

當然這是在戰爭永遠只有平原一個地形,雙方永遠只有列陣平a的純粹數據相比較的條件下,實際戰斗的時候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大到地形地貌,小到馬蹄上的一根鐵釘,都會導致戰局的變化……

所以,農業上面的發展上限,決定了斐潛當下兵員數量的上限。而商業上面的上限,則是決定了斐潛在軍事上的投入上限,至於工業的上限么,自然就是兵甲等等科技的上限了……

漢代的士族,對於商業上還沒有像是後世的那么的清高排斥。雖然嘴上經常說銅臭什么的,但是肉體倒是很實誠,東漢朝建立之初,就有相當多的豪商通過聯姻和依附等手段,主動和儒學世家結成聯合體,以求擺脫政治上的受歧視地位,所以很少有大族不經商的,也很少有大商家不投資政治的。之所以斐潛這邊沒有像是冀州的甄氏,又或是跟著劉大耳的麋氏,來主動投靠,那是因為關中並州原本就廢了,沒有大商戶……

不過,現在川中幾個大姓現在也是派遣了子弟到了關中,有意無意的一直往上貼,看樣子似乎已經是坐不住了。

工商不分家,因為只有了好的產品,商業才會開展得順利。因此斐潛在工業上面的投入也很高,是那么造紙作坊、榨油作坊、煤餅作坊、打鐵作坊、織布作坊等等,基本上都有涉足,也引發了許多士族的山寨產業,在沒有什么版權概念的漢代,只要是琢磨通了,自然就有人仿制。

所以在關中當下,長安城內,不僅像是斐潛治下的一些士族大姓,也漸漸的有一些山東過來的士族子弟,雖然不表態什么,但是也會將斐潛這里出現的一些新事物,以各種方式傳遞回去……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斐潛這樣的舉措,也是在搶占市場。

另外一個也算是比較重要的事情,就是胡人的教化和馴養。在這一個方面來說,斐潛還算是比較成功的,就像是南匈奴。如果將來不起什么變化波折的話,南匈奴人將會徹底的被馴化,融入華夏之中,到那個時候南匈奴人也將成為漢人,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

下一步,斐潛將會將一部分的羌人和南匈奴人以獎勵土地,又或是鼓勵分立的形式,逐漸的將這些羌人和匈奴分散割裂,徹底的讓這些羌人和匈奴人沒有辦法形成統一的整體,到那個時候,縱然有個別的羌人和匈奴人因為什么事情,或是又想恢復原本的樣子,也找不到人手了,那樣整個教化才能算是畫上一個句號。

同時,因為川蜀竹子的豐富資源,竹紙終於是不再受限,雕版印刷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光是字數少的《易》刊印完畢,就連《詩經》也已經大體上准備好了,並且即將刻成,司馬徽對於這個事情也是非常的上心,早有副本先送來長安讓斐潛過目。

對於易經和詩經,這種相對來說沒有什么太大爭議的經書,士族子弟自然是需求甚大,甚至連太原的王氏都表示願意在其下的書坊之中代為出售……

不過,接下來的么,恐怕就未必如此順利了,畢竟就拿春秋來說,就有三家,刊印哪一家為主,這就要看後續的演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