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7章先行一步(2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2644 字 2022-10-07

華佗今天也沒有診治病人,或許是昨天的手術也同樣消耗了他非常多的精力……

在斐潛到的時候,華佗正在寫診治病歷檔桉。

『將軍……』華佗放下筆,向斐潛致意。

華佗有些疑惑,當然,華佗以為斐潛是在關注鄭玄的病情,所以他很快的就說道:『鄭公風涎淤於腦內,故而有危,今既已取出,雖說征伐有損軀體,然慢慢調養,至少三五可期。』

華佗說得很平靜,就像是在說一件很尋常的事情,就像是鄭玄的手術和普通人割個盲腸一樣……

斐潛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某方才去探望了……沒進屋,就在外面看了看……鄭公依舊在沉睡,似乎並不痛苦……』

『麻沸散之效也。』華佗應答道,『不過到了晚上之後,麻沸散的葯效就會退了……』

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葯。西方差不多到了十八世紀才有了比較明確的麻醉葯,可惜的是,歷史上麻沸散後來失傳了。

『麻沸散……』斐潛點了點頭,然後看了看華佗,『聽聞麻沸散可是元化獨傳之學?為何願獻於百醫館?』

如今不僅是在百醫館當中有麻沸散,在隨軍醫生那邊,也有一定量配置好的麻沸散。這都得益於華佗好不藏私,將麻沸散的配方貢獻了出來。

華佗微微怔了片刻,然後搖頭笑道:『我原先也有想要獨傳的……將軍,可知我這麻沸散究竟是怎么來的么?』

斐潛搖了搖頭。

華佗輕輕嘆息了一聲,『是一名流民傳給我的……』

『流民?』斐潛問道,『沒有姓名么?』

『不知姓名。』華佗搖了搖頭,『我曾跟隨流民,一路遷徙……在兗州之時,遇到了一人,腹部腫大,漲如鼓,上下不通……我到的時候,他正在准備自己給自己開腹……』

『什么?』斐潛不敢置信,『自己給自己破腹?』

華佗點了點頭,『他自己備好了砭刀……還有這麻沸散……當然,如今麻沸散是我後來改了一些……當時他只有一味主葯,少則難以鎮痛,多則便是昏厥,便是含於嘴中,漸而食之……』

砭刀,就是用砭石做的石刀。

砭石,便是華夏最早的外科手術用具了,以砭石為針刀的,早在《黃帝內經》之中就有記載,可以『破癰腫』。人們用砭石制作成各種醫療器具,如砭針、砭鐮,並且有大小不同的尺寸。砭鐮類似於刀片,可以用來割去腫瘤,削掉腐肉。砭石本身也用於養生治病,有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

後世之中有出土商代的砭鐮,有3400年的歷史,可以稱之為世界上最早的手術刀。

然後現代科學家研究發現,砭石含有至少三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可問題就在這里了,在沒有任何什么研究儀器的華夏古代,甚至是在上古時期,究竟是誰發現了砭石的功效,又是怎么發現的呢?

『後來呢?』斐潛問道。雖然斐潛也猜到了一些結果。

華佗搖搖頭,『死了。腸斷必死。不過他也成功的給自己刨開了腹,取了腸中硬結之物……他流亡一路,草根樹皮早已經食盡,便只能食土,結果……』

華佗嘆了口氣。

觀音土。

吃了就遲早去見觀音的土。

斐潛也是嘆息。

而且斐潛知道,別看是同樣是開腸破肚,割盲腸和割大腸,雖然是一字之別,但其實是天壤之別。盲腸只要打個結就好,腸子不漏什么問題不大,而大腸么……

腹腔感染,必死無疑。華佗雖然不著什么叫做腹腔感染,但是他知道幾乎是同樣的一個結論,就是腸子沒斷,還有的救,腸斷,則必死。

『後來,我就用他的主葯,在加上了臣左之葯,制成了麻沸散……』華佗仰起頭,似乎陷入了一些回憶之中,『起初麻沸散的效用不好,我也是前前後後調整了很多次之後,才找到了用量……所以,我不能私藏……』

雖然華佗說得好像是很簡單,但是實際上每一次的用量調整,或許都代表了一條人命。

華佗覺得,之所以能有他的麻沸散,是人命試驗出來的,所以為了尊重這些人的性命,他不願意私藏。

歷史上華佗也確實沒想過要私藏,他知道自己將死,就想要讓獄卒代為傳授自己醫學,把『青囊書』交給了獄卒,只可惜獄卒只是一個普通的獄卒而已,害怕被牽連,便是燒了『青囊書』……

從此,華夏先走一步的麻沸散失傳了。

而在西方,西醫手術在沒有麻醉葯品之前,就只能求快!

因為沒有麻醉葯,所以病人因為疼痛會本能的掙扎,所以就只能快,一刀下去,不僅是截肢的病人沒反應過來,連一旁的助手也同樣沒來得及反應,不僅砍斷了病患的殘肢,也順帶砍掉了助手的手指頭……

除了在麻沸散上,華夏外科手術也在器具上是先行一步的。

隨著銅器、鐵器不斷普及,華夏醫師也開始使用銅鐵等金屬制成針、刀、鐮和許多其它外科手術器械。宋代的時候,就已經有比較完整的手術器具了,如針、剪、刀、鉗、鑿,在《世醫得效方》和《永類鈐方》等書中都有記載。

甚至到了明代的時候,還出現了和後世柳葉手術刀非常相似的外科刀具……

同時,對於刀口的縫合線,歷史上即便是沒有斐潛的引導,也是領先一步的。

隋唐時代,除了已形成較為完整的清創縫合術外,對縫合傷口的材料亦有了改進和提高。最重要的發明是使用桑皮線縫合腸管和皮膚,並廣泛應用於臨床且取得了良好療效。縫合術是華夏中醫外科史上的重要發明。

《刪繁方》記載治金瘡腸出的方法,『桑皮細線縫腸復皮,用蒲黃粉粉之。』

並且桑皮線本身葯性平和,更有清熱解毒、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甚至可以被身體吸收,所以縫合後不需拆線。

對於術後的止血,恢復,華夏古代醫師也發明了各種葯膏、葯洗,另有去腐、生肌、收斂愈合等外科優良葯物,幫助術後的止血、愈合。

只可惜,兔子跑得快,先行了一步,但是半道上睡覺去了。

斐潛看了華佗展示的各項外科工具,葯物等等,心中越發的感慨……

若不是這一次鄭玄做了一個這么大的手術,斐潛甚至想象不到其實華夏的中醫已經是領先跑了這么一大截!

若是,別讓兔子停下來呢?

『我想要召集全軍隨軍醫師,以及郡縣之中醫師,至長安百醫館評選參比……』斐潛緩緩的說道,『請百醫館中大醫師評審,以定其等級……不知元化以為如何?』

『評審定級?』華佗捋著胡須問道,『便如工匠等級一般?』

斐潛點了點頭。

黃氏大工匠評審體系,是在荊州就已經是初具模型的了,後來在河東也都有舉辦,再到了長安之後,從學徒到工匠,然後再到大工匠,各有等級劃分。

華佗點點頭,然後又搖搖頭,『將軍欲以醫師評級,可謂善法……只不過在下向來不喜與醫無關之事,所以這評審么……百醫館內賢才眾多,恕在下就……』

華佗就是這樣的性格。他不喜歡政務,甚至對於百醫館內的事務也不是很在意,他更多的是想要專研醫術,要不然也不會當年謝絕了百醫館院正,只願意當一個普通醫師,然後隔三差五的就跑到鄉野當中去給百姓治病了。

『元化此言差矣!』斐潛指了指華佗展示的這些金創外科手術的用具和葯物說道,『此等金創之術,若元化不任評審,又有何人可任?更何況此事雖說繁蕪,可益百姓萬千,救厄逆將亡,元化豈可因惡而避之?』

華佗看著那些葯物器具,捋著胡須,不知道想了一些什么,最後點頭說道,『將軍所言……甚是,也罷,既對百姓有益,佗就勉力而為之……』

斐潛點頭微笑。

很多事情其實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搭建平台,交流信息,等級評定,然後將種子散播出去,讓華夏醫學的根能扎得更深,生長得更好,開得更艷麗!

奔跑吧,兔子,既然先行了一步,那就繼續領先下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