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1章新民新居新設計(2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2562 字 2022-10-23

小吏哦了一聲,『沒錯,這事當然是要報驃騎大將軍定奪。』

『不,你錯了……』諸葛亮微笑著,『這事情主公還真不會管……這事情要棗司農定的,他要說可以才可以……』

『什么?』小吏有些不敢置信,『難不成……這棗司農……』

『農耕畜牧之事,皆歸司農……』諸葛亮笑著,似乎回想起了一些什么來,『專業之人,做專業之事……』

斐潛帶給諸葛亮最大的影響,便是思路的改變。

諸葛亮在歷史上是真可憐,但是也真可恨。

畢竟這句話是周先生說的……

諸葛亮的專權,是被迫的,但也一方面造成了『川蜀無人』,另外一方面造成了『五丈原星落』,如果不是如此,當年在曹魏之中,還是有不少人心懷漢室的,阿斗同學未必沒有翻盤的機會。

但是當下諸葛亮就輕松多了,不僅是有徐庶的支持,同時也不必操心軍事上面的問題,諸葛只需要將他自己的這一攤子事情做好就行,所以越發的體會到了『分工協作』的妙用。

在政務上是如此,百姓生活也是需要『分工協作』的,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這雖然看起來有些後世的觀念,但是實際上漢初的劉邦,難道不是這么做的么?

『這里順著江水,要興建一些水利器械,空地要留下來,不可輕易占用……』諸葛亮繼續指點著,讓小吏做好標記。

為了滿足新建鄉縣的所需要的建築材料,諸葛亮打算在江陽臨近江水的下游地區,建立一個建材綜合市場。除了一般的磚瓦場之外,還需要有切割木材的木材加工廠,制造石灰和土水泥的窯洞等。

川蜀之中,林木資源很是豐富,並且沿著江邊,一方面用水不愁,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上水運。

『此外,那些廢棄村寨之中的木材和磚石,也可以回收利用……』諸葛亮繼續說道,『完全腐朽的,可以用來燒火,尚可以用的,也可以用在一些邊角之處……』

『撤寨立鄉』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了大量的,零散的廢棄山寨居民點。這些居民點的建築物,基本上都是磚木結構,也都可以拆除之後回收一部分的建築材料。

回收這些石料和木材,配合從成都和江州運來的建材,就基本上可以滿足第一個『標准村鄉』的建設需求了。

沒錯,『標准村鄉』。

要讓這些心中多少還有一些顧慮的巴人氐人賨人心甘情願,做好『標准村鄉』的建設是很關鍵的。先期的宣傳已經展開了,諸葛亮讓人給這些離開山寨前來新鄉定居的人承諾,要讓他們住上比原來山寨要更好的房子。

鼓動這些南蠻之人,到新鄉生活的宣傳並沒有花很大的力氣。比之於長安三輔,或是成都左近一帶,在川蜀之中類似於巴東南中這些地方,嚴格講起來並沒有什么『中產階級』,只有高高在上的大戶鄉紳和比奴隸稍微好一些的貧苦百姓。

尤其是在山寨里面的山民,有的甚至連身家性命都是頭人的,比奴隸也就強得很是有限。所以對他們來說,真沒什么故土難離之類的概念。

畢竟土地是老爺的,連他們居住的房屋也是老爺的,他們只有使用權,或者叫做臨時居住權。就那樣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也隨時都會被人趕走。

現在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干活吧,只要干活就會有新房子住。這房子比你們之前住的,甚至比那些貴人老爺們住的都還要好……』

僅僅這一點,就已經是足夠打動他們了。

他們更多的是懷疑是不是騙人的。

畢竟之前的漢吏,欺負他們不識字,不懂這些,沒少干戲耍他們的事情。

雖然說他們很多人有難以置信的感覺,但是對他們來說,也沒什么可失去的了,再壞也壞不到哪里去。

江州作為川蜀第二核心,又要在將來承擔起南北通道,兵卒訓練,兵力駐扎等重要的責任,所以治安上是沒有什么問題,甚至因為驃騎麾下的兵卒因為大多數都學習了一些基礎的文化知識,雖說比不上那些學子,但是粗淺的記錄和計算,他們還是可以勝任的,所以在建設『新鄉』的初期,也不用太過於擔憂民眾的這些基礎吏員的不足。

在沒有戰事的時候,這些兵卒對於基礎的民事管理和文書協調工作,還是可以無縫兼任的。

現在是夏天,氣溫較高,也就不用煩憂在修建新鄉過程當中的野外保暖問題,只需要搭建一些簡易的草棚就可以了,那些從南中修建道路當中退回來的勞役,正在江陽左近的這里努力工作。

徐晃手下的兵卒在工地上巡視著。這些兵卒有很多是在長安三輔待過一年以上了,也曾經參加過一些難民營的修建和治理工作,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在漢陽南郊監督建立新鄉,也不能算是困難。

於是,在諸葛亮查勘了地形之後,在漢陽南郊的這一片碩大的區域,就變成了一個大工地,各項工作就有條不紊的陸續展開了。

往來運輸的車輛和隊列川流不息,代表不同材料,亦或是人員的旗幟在風中招展,高台之上的兵卒一方面觀察著地面的情況,另外一方面也是通過旗語將諸葛亮的指令傳遞出去。

這是軍中的方法,就像是調兵布陣一樣。

這是諸葛亮帶給新鄉建設的新變化。

以往若是運輸某項物資的車隊來了,是需要派人急急跑過整個工地,穿過一大堆不知道安全還是危險的區域,然後在茫茫人群當中找到某個物資的負責人,然後小頭目要去問大頭目,大頭目要去問總管,中間有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那么運輸車隊就整列都等著罷!

於是就會發現在工地里面,某項建築材料沒有了,不得不停工等待,然後運送這個短缺的建築材料的車隊又被卡在了進場處,也送不進來的問題……

而現在,各個車隊有各個車隊的旗號,各個工場內部也有各自不同的旗號。木材、磚石、沙土等物資也有各自不同的顏色的旗幟代替,只要在高台上一眼望去,那么什么地方缺什么物資,外面又是來了什么物資,都是一目了然。

諸葛亮以軍事方法統籌建設,就幾乎是展現出來一個川蜀之人重來沒有想象過的建設速度!

才不過是幾天的時間,在新鄉中心的平整地面上,一個村鄉的輪廓已經是初步顯露出來了!

而若是在以往,沒有兩三個月,休想能看出什么名堂來,而且即便是有了輪廓,周邊也是一團亂糟糟的,泥沙磚石木材到處都是,工匠勞役也像是無頭蒼蠅,不知道自己現在要干什么,也不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作為標准的新鄉,除了要滿足民生需求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有商業的前瞻性。所以標准村鄉其實是有一些具體分工的,比如側重於耕作的村鄉,還有側重於副業或是牧業的等等,但是對於江陽這里,因為是第一個,所以很多都要有,就像是一個模板。

耕地沿著道路兩側的平緩地面鋪開,已經事先通過測量,設立了田埂,劃分了大小。這些耕地將成為基礎耕地,可以轉讓買賣,但是不允許減少侵占,並且若是荒廢的,就會被直接回收重新分配。這些耕地作為保證新鄉最基礎的糧食,也只能種植糧食庄禾,額外的耕地則是民眾自行開發,限制就少很多了,也沒有具體種植要求。

畜牧地則是在山坡山谷上,相對來說遠離了村鄉和主路一些,一方面使得人畜隔離,不至於相互感染,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牲畜看管方便,牲畜糞便等可以更好的利用。

至於工房作坊之類的,則是更遠一些,分布在下游區域。這些工房作坊不可避免的會有各種噪音,並且會產生一些廢棄物廢水什么的,當然是要遠離居民區。

至於新鄉之中的居民區,則是效彷長安和平陽的坊里設立的,又因為川蜀實際的需求有了一些變化。

長安平陽之處的算是『民居』,而新鄉這里更像是『民寨』。諸葛亮設計出來的居民區建築體,其實有些像是後世的土樓。方形或是長方形,第一層民居外牆沒有窗戶,所有房間的窗戶都是向內開口。

民居和民居相互連接起來,只是留出前後兩個大門,以此構建出整個的民居建築體系。所有的民居建築體都是二層的,如果材料允許,或是後期民眾有需求,也可以加蓋到三層,或是更高。

在諸葛亮設計出來的新式的結構體系對比之下,原來川蜀的那些什么山寨,簡直就是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