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8章武陵南蠻盼桃花,朱桓定策付流水(2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2730 字 2023-02-10

武陵蠻不穩,最大的原因不是武陵蠻,而是江東本身。

可問題在於,江東本身的這些士族統治者,並不這么認為……

他們甚至派出了原本屬於孫權下屬的秦博,再一次的前來武陵地帶『巡察』,處理解決這個問題,或者是……

『背鍋』。

就像是曹操那邊有盧洪趙達什么的,在孫權這里同樣也有呂壹秦博之輩。這些人在孫權交出權柄的時候縮著腦袋架著尾巴了一陣子,但是現在秦博得到了新的任命。

當然,這個任命也是並非是毫無根據,畢竟之前秦博也曾經到了這一帶調查過武陵蠻等的叛亂。

只不過上一次的蠻越叛亂,是假的。

這一次么,是真的。

對於秦博等人,朱桓很是不屑。但是朱桓同樣也知道,這也是孫權的難處。朱桓能理解,但是不支持。

孫權既想要獲得江東的支持,又放不下自身的體面,還想要借著士族之間不同聲音來做人事上面的的調整和變動,除了采用這些呂壹秦博等寒門子弟之外,也確實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或許等孫權真正在軍事上獲得了勝利,找回了屬於他的尊嚴,那么也就會獲得了江東士族的遵從,也才有機會去做孫權想要做的事情……

可是願望都是美好的,實際上都是很殘酷的。朱桓覺得孫權最大的問題依舊是草率的行動,而不是有目的的謀劃,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高下,宛如雲泥之別。

朱桓支持謹慎,反對輕率,所以他對於秦博這一次對於武陵蠻叛亂的再次調查,也依舊是不歡迎,但是他無法拒絕。

秦博來了,笑呵呵的,態度放得很低,對於朱桓稱贊不已,『早聞將軍是性情豁達爽朗之人,今天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

朱桓心中冷笑,但是也沒有特意說一些什么,便是拱手等秦博說完了,才說道:『秦從事,此番前來,可是有何吩咐?』

『這個吩咐,可不敢當。』秦博眼珠轉悠著,『自太興六年以來,這南越武陵,便是頻發事端,越境盜搶,狩獵傷人之事,多有生發,更有違律挾帶售賣糧食、葯材、布匹、食鹽、生鐵、馬匹等物,更是常見。此外,武陵蠻各處山寨更是蠢蠢欲動,雖說有地方慰問彈壓,可是殺官使劫財曝屍,也是不在少數,令當地縣鄉苦不堪言。』

秦博一臉的誠懇,『將軍想必也是知曉,這縣鄉駐軍孱弱,應付普通賊匪已經是頗為吃力,想要鎮壓南越蠻人,更是力不從心。如今武陵郡縣情勢,便是說一句「政令不出城郭」,也絕不是危言聳聽之辭,尤其是今冬以來,局勢更是惡化。不僅是南越猖亂有愈演愈烈之勢,更有驃騎川蜀兵卒集結魚復一帶,似乎對我江東虎視眈眈……有鑒局面險惡非常,若是對南越用兵,以雷霆之勢擊一二南蠻之營寨,一來可定局面,二來也可充軍用……不知將軍以為如何?』

說到這里,秦博便是停了下來,一邊喝著些漿水,一邊偷偷的觀察朱桓的表情。可出乎他的意料,朱桓幾乎根本沒就沒有深思一般,直接發問道:『對南蠻用兵之事,都督與張公已經形成決議了?』

秦博一愣,然後略有一些尷尬的笑了笑:『此事……尚未有決議……畢竟軍事需慎也,故當細細斟酌……在下前來尋問將軍,也是為了早些能夠定策……』

朱桓點了點頭,半天沒有言語。這消息他已經是聽說了,而且也仔細思量過了,心中早就有了腹桉,現在不過重新組織一下語言。他低頭思索,秦博不說話,似乎都是一臉的平澹地各自端著漿水,飲用和等待。

過了許久,朱桓才慢慢說道:『對南越用兵之事,某以為不妥。』

秦博的眉眼頓時一跳,然後眯起眼來盯著朱桓,許久才問道:『將軍如此評斷,可有依據?』

『有。』朱桓很肯定地回答。

朱桓的根據很簡單,對於武陵蠻來說,亦或是更大范圍的南越蠻人,現在都不太可能有實力和江東全面開戰,也不會有這種決心,所以叛亂是不會出現有什么巨大的范圍的波動,只會在某個地區之內蔓延。

此外,江東的敵人本身就不是這些南越之人,而是更應該注重中原地區的情況,畢竟從中原傳出消息,想要到達江東地區,往往在時間上就已經是半年之後了。這種消息上的滯後,甚至有可能出現當有絕佳機會的時候,從事件產生再到江東准備出兵撈些便宜,期間間隔至少有一年的時間,而這一年的時間里面,可能又有新的變化。

再回頭看江東自己的軍事體系,根本就不可能有地區軍事力量可以集結起來擅自行動的,就算是有集結,也不過是集結一些郡縣青壯而已,而僅靠這些青壯想要攻城略地?南越武陵蠻的情況也是同樣的,朱桓不認為在這么一段時間之內,武陵蠻就能集結多少人,叛亂只要將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就無傷大雅。

武陵地區,山多林密,只能靠著兩條腿走路,就算是武陵蠻想要勾連更多的南越之人,就算是不談在路途上耽擱的時間,也同樣是需要商討一些關於利益分配的問題,等談妥了在協同叛亂,恐怕這庄禾都能收兩三季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怎么需要江東集結大軍進行圍剿呢?

至於什么走私,亦或是什么軍用,朱桓覺得其實就是個借口。

難不成武陵蠻不走私了,其他南越蠻人也都不走私了,更何況在江東走私最大的集團,並不是越人好不好?

朱桓最後說道:『武陵之亂,不過是些許部落生事,而後蔓延而生罷了……且不說真有多少叛亂之人,就算是前往清剿,費時費力不說,對於江東又有何裨益?』

『武陵地區,若欲圍剿,至少要三萬兵馬,且不慮裝備軍餉,就單說這糧草運輸……再加上春雨將至,道路難行,若武陵蠻避戰於山林之中,便是無計可施。』朱桓緩緩做出了結論,『故而,不當戰。』

對於朱桓這么直接的說辭,秦博臉色多少有些不虞。

秦博來的時候還是很興奮的,因為他覺得這是他重新抬頭做人的機會,而現在這么一個機會就被朱桓直接給掐斷了,簡直就像是當著面表示說秦博這么大老遠跑過來,一點屁用都沒有……

秦博想要挑出一些朱桓的言辭紕漏來批判,但是他畢竟不怎么懂軍事,又對於南越情況也不甚了解,所以他根本找不出朱桓所言的什么具體不妥之處來,可要是什么話都不說,就這么灰熘熘的再回去,又要再去過那種夾著尾巴的日子,那么秦博怎么都是不甘心的,所以他思索了半天,才嘿然說道:『將軍所言也有道理……只不過這武陵叛亂,殺官劫村,總不會是在作假罷?即便武陵蠻沒有數萬亂軍,這兩三萬人,多少還是有的,若是任其發展蔓延,屆時恐怕不好收場啊……』

朱桓嘴角動了一下,並沒有直接說話。他在軍中待得時間比秦博多,當然也就清楚一些事情。比如在某些時候,負責警戒的兵卒,一見風吹草動就是緊急報信,而且為了減輕自己的某些責任,也會誇張一些表述,上報的數字不免誇張,明明只有數十人,可能上報的時候就是數百了,再一轉手就成為了數千人,等真是有千的敵人,那就更不得了,急報就是幾萬人,仿佛整個南越地區的所有蠻人,都在同一時刻朝著某個小小的縣城漫天撲殺而來……

朱桓沒有說破這個問題,他只是補充說道:『武陵蠻叛亂,蓋有之,然人數不多,或許千余,或許近萬,亦不足大動干戈……』

秦博急了,他直接問道:『那么依將軍之見,莫非就是坐視不理?』

朱桓看了秦博一眼,說道:『可依舊例。出使以金帛財物結好,再許以重利,分化一二,旋可平定是也。』這是常用的方法,也是確實有效的模式,畢竟武陵蠻和大多數的南越蠻一樣,都是大大小小的部落,只要一分化,那就啥事都沒有了。

『……』秦博沉默許久,然後苦笑了一下,『但願可以如此順利……』

朱桓的策略貼近於實際,原本應該是很好的,只不過因為他太符合實際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