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4章竇陳往昔陳年案,比景今日同路人(2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2627 字 2023-02-16

延熹九年竇武拜城門校尉。任職期間,征召名士,廉潔奉公,不接受送禮賄賂,妻子的衣食僅夠吃穿而已。當時對西羌連年用兵,糧食歉收,人民飢餓,竇武將所得的賞賜,全部分給了太學生,又用車載糧食和飯菜,在道路施給貧民。

竇武的侄子竇紹,任虎賁中郎將,性情疏懶奢侈。竇武經常很嚴厲地訓戒他,但竇紹還不覺悟,竇武於是上書請求將其撤職,又自我責備不能訓導好竇紹,應當首先受罪……

關羽皺眉說道:『如此說來,真是有些相似……不過竇氏真有那個膽量么?』

劉備搖了搖頭,『或許沒有……但是竇氏可能並沒有真的想要清除宦官……這一點,從竇太後一直表現得遲疑不決可以窺見一二……又或是竇太後當時有她自己的想法,並不願意配合竇氏……』

作為皇太後竇妙,大概是十六歲左右,就被自家老爹像是交易貨物一樣丟給了漢桓帝,然後又因為生不了自己的皇子,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下了比自己頂多小了七八歲的便宜兒子漢靈帝,縱然一開始有多少為了竇氏奉獻青春的熱血,恐怕也是在皇宮之中的陰森和狠毒之中被消磨殆盡了。

按照道理來說,雖然竇太後是太後,但是竇武是她爹啊,這父親要做的事情,女兒有什么理由反對呢?要么就是竇妙和竇武有了很嚴重的分歧,要么就其實是一場戲……

『假裝出來的?』張飛瞪圓了眼,『為什么要搞這么復雜?』

『剛才兄長不是說了么?名望!』關羽不屑的嗤笑一聲,『皆是沽名釣譽之輩!』

劉備點了點頭說道:『一面打著清除宦官的名號,然後獲取士林的投靠,一邊培養自己的門生,把控朝堂上下……反正在哪個階段,估計竇大將軍舉薦的人,都會很順暢的安排下去……只不過這個過程被打斷了……』

『兄長你是說辛亥之變?』關羽問道。

劉備嗯了一聲,『起初我也是覺得這個事情,竇大將軍怎么會這么愚蠢……後來想想,便是想到了一個人……』

『誰?』張飛問道。

『先帝孝靈。』劉備說道。

劉備之前覺得,當時十幾歲的漢靈帝或許也算不上什么,誰能把他當盤豆芽菜啊?但是現在重新回頭細想的時候,劉備忽然覺得這盤豆芽菜,或許才是關鍵的靈魂所在……

就像是毛血旺上面最後澆上去的一勺花椒油。

說是主料么,又不是,但若是缺少了,便是不夠味。

順帶也讓附著在漢靈帝身上的宦官眾又是延命了二三十年。

要知道漢靈帝不是竇太後的兒子,而且接過來當皇帝的時候,漢靈帝已經是十二歲。

十二歲,在漢代來說,不算小了。

『啊?』張飛不太相信,『不會吧,這……當時不過是十一二歲么?』

劉備點了點頭,『所以還有一個人,中常侍曹節曹漢豐……』

關羽捋了捋長髯,『對了,如此就說得通了……當時迎孝靈帝即位的,就是此人。』

曹節是當年去河間迎接劉宏進京即皇帝位的官員,加上又是長居宮中,和漢靈帝關系自然是不錯,所以在事變之中,漢靈帝拔出寶劍表示出對宦官們這種行為的積極支持。

皇帝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隨時可能又被換掉,而宦官眾覺得刀在脖子上,於是兩個『弱勢群體』早夕相處,有很多時間可以惺惺相惜……

有了漢靈帝的寶劍之後,曹節干什么都順暢了。

在事件發生的時候,陳蕃大概只想讓外戚和宦官同歸於盡然後再來撿便宜,所以甚至根本就沒想過要幫竇武走到最後,也沒有在意孝靈帝是死是活,所以在竇武真的遇到危險的時候,陳蕃根本就沒准備,最後只能是一個老頭子帶了些人手去行險去『救』漢靈帝。

沒錯,就連陳蕃也不是去匯合同盟者竇武,而是去找漢靈帝去了,搶,錯了,救到了漢靈帝,陳蕃等人自然還能活……

至於竇武么,那是誰啊?

結果竇氏陳氏的族人被流放到了比景,然後兩家人親密無間的住在了一個庄園內……

當然,當年的事情究竟如何,誰也不清楚,只是知道最後得利的是宦官,還有那確定坐穩了寶座的,一十二歲的孝靈帝。

『說這些,就是為了要注意前車之鑒啊……』劉備緩緩的說道,『竇氏陳氏被流放到了此處……我們也差不多……不過么,弱者未必永久都弱……但是重要的是同心啊,若是不同心,便是多有勢力,名望,也是崩塌在即……』

關羽和張飛相互看看,沒有說話。

勝敗乃兵家常事,對於劉備來說,他並不認為這交趾一地,就是他一生的終點。

『我們需要人手,這些人……若是願意投靠我們,自然是很好……』劉備轉換了話題,『唯志同者,方可合道。我要是當場表示詔令是我要來的……未免有些脅迫之意,那么前來之人未必真心……』

『沒有人會心甘情願被犧牲……』劉備沉聲說道,『就算是牛羊被綁上了祭壇,都會嚎叫掙扎,更何況是人呢?罪人的孩子就是罪人么?黨錮啊……呵呵,黨錮從一開始就有,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去除過,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名頭罷了……我需要的就是這些不甘心的人……至於那些「甘心」的,就讓他們回去好了……強留,也是留不住的,所以何必呢?』

對於劉備來說,他確實是可以向哪些人邀功一般,表示若是沒有劉備做出了多少努力,付出了多少心血,又是做出了多少事情,才換到了這樣的赦免詔令,但是就像是竇武一般,能蒙蔽一時,未必能掩蓋一世。

詔令是劉備帶來的,但是並不是山東朝堂簽發的,而是驃騎大將軍斐潛以西尚書台的名義頒發的……

劉備找斐潛要人,然後驃騎說沒人,給你個詔令罷。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不是劉備的功勞,也算。

但是呢,這同樣也是矯詔。

在當下混亂的局面之中,在連皇帝都是說干掉就干掉,說挾持就挾持,被殺的三公九卿地方太守不勝凡舉,相比較來說,給交趾一帶的流放漢人赦免的矯詔,幾乎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

劉備現在更需要的是務實的人,不是靠著虛名前來的,就像是竇武搞了那么多的名聲,還跟這個演戲,那個假裝,又有什么用處?就像是竇武一直罵他侄子竇紹,似乎一副很嫌棄的樣子,但是曹節要殺他的時候,竇武第一時間就跑到了竇紹之處……

劉備願意給竇氏和陳氏一個機會,同時也渴求著竇氏和陳氏之中有能用的人來補充官吏的缺乏位置,當然,最為關鍵的是,劉備是要真正的『志同道合』的人,絕對不能出現類似於竇武和陳蕃那樣的情況。

『另外,』劉備的聲音低了一些,『你們想想,其實說起來,整個事情……最後得利是誰?是中常侍么?』

關羽眯著眼,『是孝靈帝。』

劉備點了點頭,『沒錯……在那個時候,孝靈帝是最為弱小的……』

劉備微微笑了笑,沒有繼續說下去。

關羽揚了揚眉毛,然後捋著長髯起來。

張飛則是又開始揉搓他下巴上的胡須,刷拉刷拉的……

三個人,再次陷入沉默之中。

腳步聲傳來,兵卒在堂前稟報,『啟稟使君,竇氏子前來求見!』

劉備笑了笑,和關羽張飛交換了一下眼神,然後朗聲說道,『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