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2章殤困破(2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2554 字 7个月前

張既覺得在關中,在北地很簡答的事情,對於關中北地的民眾是很直白的觀念,也就是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搞清楚恩是誰的恩,仇又是誰的仇,搞明白了,大伙兒就是一起並肩作戰,同甘共苦的同袍同胞!

可是對於山東之民,這種觀念不存在。

因為在山東制度之下,在多年的小農經濟體制的控制之下,沒有大伙兒,只有自家田畝。

就像是後世看見旁人跳樓,那就只是旁人跳樓。

嘿!

瞧一熱鬧!

死了也是熱乎的!

趕緊,趁熱!

發網上!

發朋友圈!

就像是老舍茶館里面看見旁人賣兒賣女,自己臉上露出的神秘微笑。

旁人死了,那是旁人,自家的田,自家的房子才是一切。

所以這些山東來壺關的屯民,一沒有問旁人死傷了家庭要怎么辦,二也沒有問那些失去了父母的孤兒今後生活要如何安排,而是問自己的,自己家的……

小農經濟,圈子一封。

同胞,不存在的。

所有出聲詢問的,張既相信都是在方才的混亂之中沒有受到什么傷害的人,所以現在他們才會只想逃跑,躲藏,只想著要回家,要田!

因為他們覺得是離開了家,才遇到了現在的危險!

回家,回去,只要回到他們熟悉的地方,就是安全的了!

至於將來,他們從未考慮過。

而那些真正在這個混亂當中受傷了,死人的家庭,還在一旁沉浸在悲切里面……

見到張既有些動怒的樣子,從關上又重新回來的鄧理,連忙咳嗽了一聲,往前走了幾步,大喝道:『使君有令!進關之民有損田畝者,待兵賊退去之後,可補錢財或耕牛駑馬!不過……所有補償都需要先行登記在冊!若再有賊人攪擾,或是枉顧律法,所有補助一律取消,還要額外沒罰!沒收原本發放田畝!爾等好自為之!』

這些山東籍貫的屯民,頓時安靜下來,然後相互對視,沒人敢繼續鼓噪。

他們聽到了熟悉的字眼。

所以他們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耗子尾汁』,這些山東屯民其實不是很懂,但是就按照字面意思來解釋,耗子尾巴熬得汁水,一定不怎么樣……

同樣還熟悉的字眼,比如『猴鍋自負』。

雖然山東屯民不完全明白這些文字怎么寫,但是只要聽到這幾個音節之後,他們就明白了,官府又在甩鍋,責任什么的要讓他們自己承擔了,想要不承擔這些後果,就必須表現得『乖』一些。

見到如此情形,張既不由得微微嘆息,也打消了和這些民眾繼續溝通的想法,擺手示意,讓兵卒上前,維護秩序,繼續登記。

這些山東屯民排著隊,就像是方才的混亂完全不存在了一樣。

『鄧書佐。』張既對走回來的鄧理行禮。

鄧理上前,『張軍侯。』

張既看著這些屯民,眼中流露出了一些悲哀之色,『書佐,你說,為什么會這樣?』

張既原本以為這些民眾到了上黨,就算是上黨的人,但是……

這人雖然在上黨,這心還在山東,或者說,言行習慣上並沒有多少變化,依舊是山東的那一套。

鄧理也微微嘆了口氣,『某居於山東之時,就是如此了。』

張既點頭,沉默了片刻之後說道:『某未曾去過山東……這山東之民,皆是如此么?』

這些山東民眾,讓張既感受到了和關中,和北地之民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這種東西,不是外在的相貌,而是在心中。

就像是一塊石頭,卡在那邊。

『山東之處,規矩甚多……』鄧理微微回頭,看了如今乖乖排隊的這些山東屯民,『或許起初之時,這些人也不都是盡數如此……只不過天長日久,那些有些血性的……大都死了,剩下的也就……變成如今這般模樣,很多時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畢竟光武中興,已是近兩百年了……』

『故而,某方才所言,讓他們明白厲害,知曉緣由,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張既搖頭苦笑了一下,『實際上……他們其實根本就不懂?還不如一女子?』

『……』鄧理沉默了一會兒,不知道自己應該是應,還是不應好。

張既拱手一禮,『沒事了。多謝書佐今日解惑,還請將來多多賜教。』

鄧理口稱不敢,謙虛一二,然後便是走到了登記處,和壺關之中其他的小吏一起,登記協查這些屯民,安排各種事項起來。

張既看著,心情有些沉重。

山東之民,有好有壞,能因為壞的,就將好的一起殺了?

鄧理也是山東之人。

是學識上面的差異么?

張既皺眉,或許並不是。因為張既也見到一些明顯是讀書人,但是和鄧理不一樣。

他作為中層的軍校,其實平日里面,能接觸戰略上面的問題並不多,更多的都是一些實際上的瑣碎事項。他原本對於驃騎大將軍遲遲不對山東動手,也是略有意見,因為不動手他作為軍侯怎么升級?

但是現在他忽然明白了,山東的問題多如牛毛,僅僅是攻略了城池,又有什么作用?

城池再大,田畝再多,也是要有人耕作的,而像當下這樣的山東之民,即便是占據了城池,獲得了田畝,又有什么用?

這山東之民心中的城池,才是根深蒂固,頑磐彌堅啊!

張既現在明白了為什么當年董卓始終無法穩定朝廷,其中當然大部分責任是董卓本身的,但是和山東人相性不合,想必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關中人,北地人,山東人,或許將來還有江東人,這些都是大漢之人,但是又不是同樣的漢人。

如今僅僅是壺關一個地方,也就這幾千的屯民,便是說生事了就生出事情來,被人煽動兩下就混亂得不成樣子,若是更大的地方呢?

若是碰到並非像是賈衢這樣通達的使君,而是一個不講事理的太守呢?

若是沒有鄧理這樣既明白關中規矩,又清楚山東習俗的中層官吏呢?

若是沒有類似於張既這樣,多少可以控制自身情緒,不陷入狂暴和殺戮之中的軍侯呢?

張既終於是明白了一些,他想到在近期一段時間的講武堂簡報之中,為什么經常會見到如何處理民政的相關小文章了……

可是,在主公三色旗幟之下,有多少人會像是張既這樣細心研讀軍報,用心記憶和揣摩每一段文字,每一篇文章的?又有多少人是像張闐一樣,拿到軍報便是先找些邊角笑料,開心一下,爽過就扔,然後看不懂就直接開口罵的?

兵卒軍校如此,民眾呢?

就像是眼前,難道說僅有壺關之地,才有這些山東屯民么?

那些早一步來到了關中和北地的山東屯民,有多少人是會產生了變化,又有多少依舊和昔日一般?

張既經過此事,心中生出了不少警惕,要知道,上黨太原只有壺關可以堅守,而壺關之中,要說沒有山東奸細,曹軍細作?

十幾個曹軍奸細,就能攪亂數百近千的山東屯民,這要是在關鍵時候……

張既眉眼一抖,他想要立刻找到賈衢,上報此事,但是想了想之後,便是沉靜下來。他對於壺關的堅守,有充分的信心,但是他對於如何抓捕奸細,特別是去除這些山東之人心中頑石,卻暫時沒想到什么好辦法,所以他不能光上報問題,還需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至少要有一個思路……

此事,當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是必須要去做。

石頭是一天天堆積起來的。顯然想要在一日之間,一席話之內盡掃而空是不可能的。

恐怕只有杠精才有辦法。

因為杠精有杠可以撬啊,而且還很多杠,一根斷了便是能變出下一根來。

難,並不意味著放棄。

就像是抓捕奸細一樣,不容易,但一定要抓出來……

或許,現在就是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