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2章關中之要和關鍵之要(2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2740 字 7个月前

歷史上曹操真正擊敗之後直接親手殺了的諸侯,就只有呂布一個。因為那個時候呂布手下已經是沒有多少兵馬,並且連手下大將都是人心渙散了,殺了只有好處而無風險,所以呂布死定了。

即便是到了後世,光頭強就沒少開鴻門宴,殺社會名流絲滑無比,可是遇到教員就卡住了,是光頭強『婦人之仁』?不是的,項羽殺韓王成、義帝也很果斷,但碰到有軍隊的劉邦他就是不敢殺。會被殺的要么手上沒槍,要么槍桿子抓不牢……

『以後事推前因,則無有不准……』龐統笑著說道,『便如當下某言早知涉縣會敗,便是有一二三四之理,是否也是靈驗非常?項羽之所欲,非殺高祖可決也。那么世子之所願,可殺曹孟德一人而的得乎?』

『這……』斐蓁皺著眉頭,他似乎是聽明白了,但是似乎還沒有完全明白。

鴻門宴之前發生了什么?

項羽在鉅鹿之戰大破秦軍,並且直接越過了楚懷王,受降章邯並封其為王,這讓其他諸侯軍閥看到了跟著項羽的好處,於是就集結在項羽之下,企圖獲取更多的好處,於是乎以項羽為首的,意圖取代舊七國君王的『新興武將集團』正式成立。

而劉邦奪取了關中,有獨霸關中的意圖,所以頓時引起所有『新興武將集團』的不滿,項羽也因此找到借口消滅劉邦,但在准備偷襲之前,項伯泄密了……

劉邦知道了項羽的計劃之後,還怎么偷襲?聯軍人數雖多,但是相對松散,而劉邦是單體兵馬最多的諸侯。縱然項羽能消滅劉邦,但是肯定損失會很大,項羽損失過大之後,定然不利於項羽日後的篡位,也無法威懾其他諸侯,所以只能從軍事斗爭轉化為政治斗爭。

於是當劉邦表態要遵從項羽做老大的時候,就已經脫離了危險。

鴻門宴就只是項羽敲打劉邦,而不會真的動手,也不可能動手。因為項羽要的是什么?是要篡楚懷王的位,自己做老大,然後分封諸侯,把諸侯國從七個分成更多,以此讓諸侯們更加的弱小,方便自己將來可以一步步的消滅諸侯國,最終統一天下。

那完成上述目標的前提是什么?首先這個新興的武將集團,必須支持項羽篡位與分封。

那么又如何讓新興武將集團同意和支持?給諸侯相應的好處。

封章邯為王就讓新興武將集團們看到好處,但是殺劉邦呢?

大家也都知道,劉邦並沒有罪,且鴻門宴上劉邦是要入伙新興武將集團的,且拿了關中之地來當投名狀。無罪殺功臣,必定人人自危。倘若如此,聯盟瓦解,分封失敗,項羽輸定了。

而且從鴻門宴之後來看,項羽做對了。

新興武將集團穩固了,項羽成功分封了十八路的諸侯,自己成為西楚霸王。劉邦吃下的肥肉被敲打出來,重新分割,同時被流放到巴蜀,軍隊更是從十萬被削減到三萬。七國舊體制徹底崩壞,進入了諸侯分割的年代。項羽創造的『諸侯皆弱,西楚獨強』的天下形式已經成型,為統一奠定了基礎。這個結果表明,不殺劉邦是正確的。至於後來項羽的失敗,則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和鴻門宴當時殺和不殺劉邦的取舍無關……

龐統將項羽此事作為例子,講給斐蓁聽,然後問道:『少主,涉縣之失,輕重如何?東西之間,何為核心?現如今這東西之爭,爭得到底是什么?是土地,郡縣,人口,亦或是什么其他?高祖獻關中,究竟是失,還是得?項羽得關中,為何又是敗落?這昔日之關中,又是今日之何物?少主若是能明曉此要,便勝天下蠹儒無數,可御之為上也……』

……

……

太行陘南口。

距離太行陘山道十余里一塊依山傍水之處,曹軍營地連綿而起。

木頭和泥石混雜的柵欄寨牆高高豎起,營盤之外壕溝也在加寬加深。營盤內外,忙忙碌碌的盡是民夫勞役在忙忙碌碌,還有一些兵卒工匠也在參與勞作,時不時有軍校大聲吼叫著一些什么,無外乎就是讓這些勞役兵卒加快一些速度。

遠處,車馬輜重車隊,正在沿著河道緩緩而行。

在河邊上,那些抵達此處營寨的馱馬馱騾,正在被士卒們溜著收汗,順便洗刷一下身上的泥塵。而在這些騾馬的上游區域,也有不少取水的伙頭兵挑著水桶搖搖晃晃的走。

營寨當中,已經有炊煙裊裊升起。

眼前的這支軍隊,正是夏侯淵趙儼等人的率領的河內軍。

從河內出發,一路往太行山而進。

出發的時候器宇軒昂,但是到了臨近太行山的時候,卻放慢了腳步,派出的斥候哨探連綿不絕,但是行進的速度卻一再放慢,甚至到了山口之處,干脆就停了下來,全軍扎營修建營盤,就像是要在太行陘這里建造一個永久的軍寨一般。

曹軍上下,當然也是知道這一次是為了解決斐潛而發動的戰爭,但是既然動手了,就要兵貴神速,一口氣直接殺到上黨,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之勢解決問題,又怎么能在這里耽擱?

壺關不好打,那么干脆就給圍起來,看壺關能撐多久!

順道還可以繞其後方,去打太原或是河東,徹底攪亂斐潛後方,看斐潛最後怎么面對這樣的爛攤子!

現在卻扎營在太行陘之處,豈不是拱手將主動權交出?若是讓斐潛那邊得到了消息,派兵出關攔截,豈不是前功盡棄?

其實很簡單,單一的軍隊分部固然有其目標,但依舊是要為整體戰略服務……

在營地之中的中軍大帳里面,各軍侯將校都基本到了,可是主位上空空的,沒見到夏侯淵的身影。不算是太大的中軍帳內,多少有些氣氛壓抑,眾人低聲交談著,話題都是離不來接下來的局勢演化,下一步的具體動向。

趙儼坐在一側,什么話都不說,就算是旁人問起,也就是笑笑了事,表示一切都是夏侯淵做主雲雲,其他人問不出什么來,也就不再和趙儼交流而是自行猜測起來。

說什么的都有,但是誰也拿不准,夏侯淵駐扎在此,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么?

正在議論的聲音漸漸有些壓不住的時候,就聽到中軍大帳外有兵卒高呼,『鎮西將軍至!』

一眾坐在馬扎上的軍侯將校忙不迭的都站起身來,一時之間大帳之內兵甲粼粼相碰,鏗鏘作響。

夏侯淵大踏步而進,直入上首,轉身坐下,然後將手一擺,『免禮,坐!』

眾人坐下,然後都是眼巴巴的看著夏侯淵。

夏侯淵卻沒有立刻說話,只是將目光來回掃視,過了片刻之後才露出了笑容,朗聲說道:『丞相已取雒陽!』

『哦哦!丞相威武!』

『這可太好了!』

『如此側翼無憂了!』

『……』

一時之間就像是激起千層浪,眾人喜形於色。

河內和司隸隔岸相望,從太行陘往南,度過大河就是直指虎牢關。當年董卓占據雒陽的時候,就是巧妙的利用了大河的津渡,將河內太守王匡玩弄在股掌之間。

夏侯淵派遣趙儼明面上前出,一方面是為了吸引雒陽以及其他方面的注意力,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護衛曹操的側翼。畢竟夏侯淵的騎兵並不多,必須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上,不能輕易的跳入敵陣當中被小兵什么的給別住了馬腳。

如今攻克了雒陽,就等同於打開了進軍長安的通道。

沒錯,只是通道,不是門戶。

門戶是函谷關,是潼關。

雖然說輕取了雒陽,確實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但是在振奮之後,其實也並不算是多么大的勝利。因為楊氏實在是太弱了。楊氏弱小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管是那一條,都不能讓其得到憐憫,豁免傷害。

國與國之間,弱小就是最大的罪。

等到眾人議論得差不多了,夏侯淵點頭示意,然後沉聲說道,『如今天子有詔,斐氏心懷叵測,意圖分裂大漢,人神共憤,天下共討之!欲絕天下紛爭,則必戰於長安!欲取長安,當得河東!欲得河東,必取上黨!今丞相身先士卒,以取雒陽,我等自然當取上黨,決勝河東!好男兒當但有心胸一口浩然氣,就自然當為社稷,為天下,為黎民百姓而戰!』

在座軍校,自從被斐潛壓制以來,多多少少都有些抑郁之氣,現在被夏侯淵這么一激,再加上大多數都是和曹氏夏侯氏同氣連枝,相互關聯,便是嘩啦啦都站了起來,或是振臂而呼,或是拍胸請戰,氣勢蓬勃。

夏侯淵笑著,顯然對於手下的振奮表現比較滿意,等眾人呼喝了一陣之後,便是沉聲而道:『諸位聽令!』

眾軍校紛紛肅立。

『今日清點裝備,明日卯時進軍太行!取高平,攻壺關!為天子分憂,成不世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