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6(2 / 2)

石榴裙下 喜了 1244 字 2021-04-11

而這一切美不勝都不及一人的笑臉力量,

扒在車窗邊的又又,她才是為你真實展現了什么叫做「純粹的幸福感」,又又的小世界暖暖的,暖的韓照都不敢輕易打攪,坐在她身後一手支著頭,惟願永遠也這么充盈幸福地看著她……

☆、

可這是在人間,幸福,總是相對而言。

有幸就有不幸。隴川巴塘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牽動著全國民眾的心。元首第一時間親赴災區,他的一雙兒子更是深入救災前線,這是他韓家最應挺身而出站在最前沿的時刻!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順和宮就有大舉措。

它不正迎來一位小活佛么。

不日將在香危山山頂為災區祈福。

香危山可是響當當的「佛守山」,它對面即是聞名天下的莫元窟。

《山海經》記,「舜逐三苗於香危」。可見它是華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與神話分不清界限。那場戰斗怎么個打法,現在已很難想象,但浩浩盪盪的中原大軍總該是來過的。當時整個地球還人跡稀少,噠噠的馬蹄聲顯得空廓而響亮。讓這么一座香危山來作莫元窟的映壁,氣概之大,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

除此之外,香危山的金光之謎也是為世人津津樂道,虔虔尊膜。

公元366年,一個和尚來到這里。他叫樂樽。戒行清虛,執心恬靜,手持一支錫杖,雲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時分,他想找個地方棲宿。正在峰頭四顧,突然看到奇景:香危山金光燦爛,烈烈揚揚,像有千佛在躍動!

是晚霞嗎?不對。晚霞就在西邊。與香危山的金光遙遙對應。當時的樂樽和尚,剎那間激動萬分。他怔怔地站著,眼前是騰燃的金光,背後是五的晚霞,他渾身被照得通紅。手上的錫杖也變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著。天地間沒有一點聲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籠罩。他有所領悟,把錫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來,朗聲發願,從今要廣為化緣,在這里築窟造像,使它真正成為聖地。和尚發願完畢。兩方光焰俱黯,蒼然暮色壓著茫茫沙原……

據說這就是莫元窟的由來。

想想,活佛臨此再次發願,該是何等吉兆浸世!

於是,無論是否真正的援持善心也好,當日真是「千眾捐財,萬心膜拜」之勢,京城民眾只要信這的,紛紛捧著善款往香危山去,不誇張,一路上山,一步一磕的大有人在,只是這些人里有多少是真為災區人民祈福,又有多少是為自身攢福祈願,就未可知了。

這樣大的活動,又是順和宮組織,至愛猜到夏又不會缺席。

要說這會兒該是有作為的男兒忙著飭國事的時候,何至愛咋空了閑?還真怪不得他,簡單講,他是個搞京城軍用土地劃片兒的,大災大難跟前,除了捐錢捐加油的手勢,真報效無門。這不,倒叫他撿了漏,有空關注到夏又。

其實,距上次「香氛白鴿」至愛也有小半月沒想起她了。細想,自己當時那激動還真沒意思,她認都不認得自己,至愛著實有點小喪氣……

是他家錢嬸兒也是個虔誠信眾,前日正兒八經請了假說回老家一趟,把家中供奉的老佛像抱來一同上香危山請小活佛開光,至愛這才想起順和宮那病秧子小活佛,繼而,無可避,想到她……

至愛一大清早趕早兒就開車來到順和宮後街的皇蓮巷。

看上去,他且是一路上逆行樣兒,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是出皇蓮巷,大包小包,一家老小全上陣,往香危山去。也難怪,皇蓮巷里住的多為老幾十輩子的虔誠信眾了,這等盛事,不比過年還隆重!

至愛邊往里走邊就擔憂了,

本來知道她的住處就是個大概,只曉得在順和宮後頭,到底是不是皇蓮巷還不一定,

再,她要起得更早走得更早怎么辦,那不就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