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6(2 / 2)

石榴裙下 喜了 1245 字 2021-04-11

事發時秋一水正在自己娘家楊宅指導廚娘弄「宋惠蓮豬首」。

這是個會吃會玩的貨,秋一水熟讀《金瓶》,她親自下廚弄的「宋惠蓮豬首」連她老子楊征都豎大拇哥,吃遍天下,沒人有秋一水會掌控到這么好的火候……

今天之所以沒親手弄。秋一水最近上了點火,指尖干燥不想碰水。兩手撐腰後,盡當「總指揮」了。

楊征進來,遠遠就聞著香味,

問管家,「一水回來了?」

管家兩手接過外套,笑著直點頭,「今兒心情不錯,一回來就說要弄豬首吃。」

楊征點點頭,「心情好就好,不好,要把老子命都要了。」笑著說的。管家知道楊先生這幾天也望著一水回來,上次又是吵翻天走的,楊先生也氣急敗壞,連說養了個白眼狼!結果白眼狼幾天不回家,又著急……

站廚房門口。楊征邊解袖口垮著臉看著她,

秋一水回頭,「喲,一爹。又被外頭哪個小妖榨得臉色菜菜,正好,回來喝點豬首湯補補。」她有兩個爹,叫楊征「一爹」,叫謝棠「爹」。

楊征快步進來就要張她一腳,當然是假意,秋一水笑咯咯躲開了。楊征這種超金鑽大神,絕對是不分年齡段的妖孽們哭喊痴狂著要下跪舔腳趾的神祗,但人油進骨子里的狡猾與霸氣。雖跟謝棠那種王者強霸古板比顯得隨和,卻也萬分難得近身。也就秋一水敢這么消遣她爹了。

「嘴欠,遲早有天你要栽在這張不知斂的嘴上。」楊征點著她說,

秋一水兒吊,根本不理她爹說教,舀鍋里一點湯唇邊挨了挨,一挑眉,「不錯。」

楊征拿她沒辦法,卷起袖子也走到爐子邊。「我嘗嘗。」

他更瀟灑,小指甲掭了點嘴里一探,這才是專業嘗大菜。是滴,秋一水城府的一面全謝棠的授受,吃喝玩樂,包括匪氣賴皮的一面,楊征的遺傳。所以說,楊征真把他好的一面全遺傳給自己親閨女了,秋一水這邊「現世報」也是他活該。

「怎么樣?」品位這方面,秋一水只信她爹。沒辦法,楊征是燕州最昭著享樂大爺楊孔的單傳獨孫,「會享受」這點,隔代遺傳傳得才准!

稍微提提她家這老祖宗楊孔吧。

楊孔大爺,降生於同治四年,燕州南海縣人。楊家祖上,系號稱「楊百萬」的巨富茶商。楊孔本人則為遜渾翰林,平易近銜太史。面翰後,曾捐過江滁候補道,一度也名列候任燕州水兵提督。

辛酉革命以借,楊孔大爺抱「不事兩朝」之旨,隱居燕州祖宅「太史第」,以詩書飲食自娛。平易近初,任英美煙草公司華北總代理,進項甚豐。占了四條街位的同德里十號太史第內食風鼎盛,好像世紀頭號飲食世家,楊太史本人,更是巍為羊鄉美食家尾席。

楊太史不懂烹飪,只是研飲食到了敷衍塞責的地步。因而,凡太史第每有新菜式推出,惟其死力仿照的燕州各大酒家立即匪版,紛紛冠以「太史」之名兜攬。燕菜中的模范傳世之作「太史五蛇羹」,即在楊太史的切身指導下出世於楊家公廚。太史交游寬敞豁達,三山五岳、黑道白道都來,太史第內長年高朋滿坐,飯局不竭,《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曾記:陳誠來赴太史第蛇宴的那一次,南華西路至同德里一帶竟要交通管制,全數戒嚴。

古人常以「愛喝牛奶不必定要養一頭奶牛」來挖苦於人,但是,當年楊太史家就是這么干的。因嫌市道荔枝不合口味,楊太史遂於羅崗洞興辦農場,引進各地良種,不惜工本盡心耕耘。是以,楊家不但四時水果不息,且有宏構在大公司出售。不光茶果點心一概廉價,就連「太史五蛇羹」的環節佐料菊花,亦由雇用的四個專業花王悉心培養汲引。身為這個鍾叫鼎食之家的一家之主,楊太史每天「下午三時起床,凌晨八時中飯,晚飯劃一消夜,要在黃昏當前」。楊家「除大廚子外,還有西廚子,點心廚子,又有一個齋廚娘,好吃的東西真多」……

提這么多,無非佐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