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化肥生意(2 / 2)

明末球長 一臉壞笑 2040 字 2021-04-15

不過,建設祖國,離不開知識分子,但知識分子這玩意,可不是說會讀四書五經就是知識分子啊。

李向前遙想一會,說道:「對了,這幾本書算是附贈的,今年入冬之前,首都圖書館會建設起來,這些書都是內定的藏書……」

森長一接過,慢慢看了一眼,論法的精神……社會契約論……

送走了兩人,李向前卻並沒有離開,而是不斷思考著什么,圖書館幾乎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而里面的書,絕對不能是什么成功學啊,厚黑學這種垃圾,而是應該追求真正的真理本質。

對於後世經典著作的出版,比想象中的難,這不是金庸古龍的,稍微改換一下頭目,也就可以直接發售,還廣受好評,這些基礎性啟蒙思想的東西,首先需要的基礎就不低,無法作為學生讀物閱讀,而其中各種離經叛道的說法,幾乎對於某些人所秉承的玩意兒是毀滅性的打擊。

其次,這些書籍字里行間都充滿了歐洲式的話語,還有各種資料,以及西方的人名,地名,時間,真正消耗的地方,就在於此,需要長老們挨個尋找替換,將之「中國化」,也就是說,日後美國立國基礎的思想,基本上要使用中國的了,當然,新時空到底會不會有美國,還真是個未知數。

比起,這些對一個國家建設最有用處的著作,卻陷入了一個難題,也就是人民群眾對於知識的需求,以及長老們人數的稀少之間的矛盾,為了日後省得麻煩,以免某個歐洲人聰明到在一本1650年看到的書中,尋找到某些細節,如同李香君那樣,看到西方紀年的東西後,瞬間想到了那個答案。

沒人知道,一旦歐洲人了解到真相後的行為,從徐浩發回的消息來看,這些人已經觸及到了科學與實際的真諦,對於徐浩傳播的衛生學知識,幾乎瞬間變成了顯學,誰不想多活幾天呢。

可以說,從歐洲傳遞給他們在東南亞的殖民者的命令,還在半路上,未來幾年內,從遠方跑來中國探查的歐洲人將多到數不過來,事實上,湯若望已經寫了起碼三封信送回歐洲去,其中不乏對於帝都新的驚人變化的贊美與描述。

想到對比之中,兩邊的差距,李向前也是嘆息一下,雖然他知道,歐洲那邊未必完美,各種該有的傻瓜,還是不少的,但畢竟人家已經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啊。

森長一和古美門慢慢的走,作為江西人,他們居住的地方很近,古美門早已出師,自立門戶,不過與師傅還是保持著很緊密的聯絡,當然了,對於這種案子,還是盡力而為就是,表面上是彼此對抗,甚至不相往來,但偶爾溝通一下,也算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師傅,你說這位長老找我們,到底是有何所求?」

「求,人家才不求咱們呢,」森長一翻看著手中的《論法的精神》,說道:「歷來帝王禮賢下士,要么求取治國理政的大賢,要么是坐擁一方的豪強,實在不濟,也是富貴一方的富商,以為臂助,可看如今,帝都里哪有什么大臣被重用的,幾個閣老,幾乎就是擺設了,這些長老自己就把大大小小的事情管了起來,前明官員都成了唯唯諾諾做事的手下人,而他們理財的手段讓人看不懂,反正手中的真金白銀不斷,至於豪強軍頭,那就太遠了,從這么一看,天下人哪里有讓他們在意的人呢。」

「難道說,天下豪傑就入不得人家的法眼嗎。」

「前些年,那韃子入關,在河北山東,如入無人之境,正是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就這樣,有誰敢自稱豪傑呢,好在當政者也是漢人,自然可以慢慢培養,你也聽說了,他們一直在收養孩童,教授的,都是屠龍術啊。」

屠龍術,原本指的是大而無用的學問,在這里,顯然說的是,那些幸運的孤兒,直接學到的都是治國理政的實際知識,可以說讓人羨慕嫉妒恨啊。

古美門嘆息一聲,他拿著的是社會契約論,在手中翻看,卻始終不得要領,作為熟人社會的中國,理解這玩意有點難度。

當然,這也是白話文和文言文之間的論戰,後世花了幾十年的辯論,被長老們直接跳過去了,反正從側面看,古龍都可以在我大明流行起來,可見這個時代的接受能力還是可以的哦。

不過兩人也沒有就此回家,而是商議了下面的行動,事實上,官司打到這份兒上,已經不是訟師可以決定的了,一切的案情清楚明白,上層的看法和主意,比事實還重要。

他們回到江西會館,這會館算是鄉黨們的聚會場所,比起浙黨蜀黨,江西人抱團的方式略有不同,哪怕到了我大清時候,也是喜歡走中下層道路,自然要搞好消息。

回去就發現,關於各種新消息的說法,此起彼伏,最大的新聞,自然是甲骨文的進一步挖掘工作的進展,這里的人幾乎人人識字,蒙學也都完成,現在的文字起源自然是被關注了一下。

當然了,這也就是那些酸人才會天天講,其他人也就是最熱的時候談談,還不是把精神用在賺錢方面。

帝都早已開始走服務業道路,將養龐大的官僚集團本身就是巨大的開銷,還有各種工程等等,古美門也發現了,哪怕是跟班小二,也有很多穿得起棉襖,皮帽子,比起靠本身抗性過冬要強得多了。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古美門忽然意識到了一件事,自己所在的江西會館,已經有幾個月沒有出過什么糾紛案子了,因為在這樣的忙碌下,真心沒有多少人願意打官司。

經濟上行期啊。

他慢慢打開一張報紙,這是一份叫做求是的報紙,刊登的卻既非太陽報略顯下里巴人的爆料,也不是帝國日報那樣的正經消息。

頭版是一部,《小篆戰爭》。

(本章完)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