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李笑(1 / 2)

明末球長 一臉壞笑 2028 字 2021-04-15

李笑想了想,他的本意是招收男童,然後教他們讀書識字,認真培養,將來就是自己最嫡系的親信,這在長老們之中絕不罕見,甚至是被默默鼓勵的,可是女童,考慮了一番後,他也默認了這種情況。畢竟男童在這個時代說到底更值錢一些,販賣幼童十分常見,男童就算被人賣了,也多是那些為了傳宗接代而又生育不來的家庭買去,可女童就有很大的幾率被賣入青樓。

所以他干脆將這些女童招募來,單獨開班,同樣是教她們讀書寫字,至於將來能干什么,李笑一時也沒有想好。

而在之後,這個口子越來越大,附近村子的老百姓實際上都是親連著親,有好處自然是上來了,當得知李笑這里肯白白幫人養著孩子,還都是干活干不了,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娃娃,自然是越來越多。

廣東百姓很顯然是擁有著從一個針眼塞入一頭駱駝的本事,如果不是李笑及時止住了招生的行動,分分鍾港島小學就要破千了。

這個口子開的太大了,竟然有些失控。

男童的數量還比較正常,每天有一兩百人送來,可是女童數量持續增加,讓他察覺到了一些問題,很多女兒太多的窮苦人家,簡直把李笑這里當成了濟貧院,竟然將親閨女都送了過來,這是李笑怎么都想不到的,可時代就是這樣,貧窮是對人性最大的考驗,這個時代,最窮的福建省流行溺嬰,你收不收?不收有可能被溺死!

真把我當好人啦!

真把我當壞人啦!

不能不收,十來歲的女童不斷從各地匯集到打鼓港來,招生到最後,周琅真的決定要開辦善堂了。

最終送來的合格男童五百人,女童則高達近千,這其中多出來的,恐怕就是那些含著淚的母親送來的。

數量如此之多,就不得不讓李笑好好考慮一下這些孩子的未來了,如果只是幾百個,養著就是了,養大了男的當兵,女的嫁人,自產自銷,內部消化,有可數量如此之多,養大嫁人,可就太放任了些,李笑想到的是辦工廠。

原本,這種年輕的生力軍幾乎是長老們最喜歡的孩子,雖然往往都有父母親人,削弱了孤苦無依的孤兒帶來的天然忠誠度,但在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起碼黑化的可能性也不大,算是優劣互補。

不過,教育資源的匱乏必然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連帶著教學目標也在下降。

港島小學從原本的基礎類學校,已經開始朝著臨時性的培訓學校開始了,到底都是漁村長大的孩子,活動能力還是不錯的。

男生們白天學習船舶知識,甚至有空上巡邏艇實習,晚上就是喜聞樂見的洗腦時間,對於如何洗腦,長老們其實一籌莫展,誰都對此想不明白,但趙佳人神秘一笑,從不知道哪里翻出一份兒美利堅帝國的教學制度,「這就是人類世界最完美的洗腦工程樣板。」

因此,美利堅的那一套也就忽然在港島小學開花結果了,那是一整套的社會工程,包括了每日唱國歌,對國旗敬禮,崇拜勇士,鄙夷小人。

缺乏老師倒是不要緊,來往香港的長老也有那么幾個,對於搞教育,並不那么排斥,不過他們一致要求去教女生班,這就有些過分了。

不過李笑從帝都隨便請教一番,就有了主意,大手一揮,宣布只有積極去教那些男童,才有資格去教女娃娃們,甚至只有教學最積極的份子,才有資格做班主任。

應該說這些孩子在吃苦耐勞方面還算及格,不錯的伙食在半年內讓他們的體格都發育起來,如果將識字課和基礎的數學地理知識壓縮起來,進行填鴨式教學,那么半年時間把一個孩子培養出初級水手,會寫航海日志,大體知道現在幾點鍾,自己所處的位置,並非什么難事。

至於女生們,能教的實在是不多。

現在這些女童還干不了活,李笑也不是要她們做苦工,推動工業革命勢在必行,現在沒有條件,總有有條件的時候,那么趁現在開始培養,這些女童就是廣東第一批工業革命的種子。

當然了,指望她們做實驗或者做生意實在不太理智,但是李笑很快想到了後世另一個群體,會計師姐姐們。

曾經有一段時間,李笑生活在舊時空的帝都,恰好每天中午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樓下廝混,欣賞著會計師姐姐們出動時候,那一條條絲襪長腿,以同樣的節奏頻率,一起走出大廈門口的樣子,讓李笑心潮澎湃至極。

那一條條光潔而修長的大腿,看似猥褻,卻絕對是一個工業文明的最高體現啊。

獨立生活,大小注重營養的年輕女性,不是古代社會可以塑造的。

可以自由自在穿著性感的黑絲白絲走在大街上,意味著良好的治安,以及開放的社會氛圍。

最後,那絲襪,雖然使用絲綢制作的絲襪也勉強可以穿,但總沒有尼龍和水晶絲那么貼心啊。

目前來講,對於絲襪接受度最高的,也就是帝都的妓女們,她們善於追求使用各種新穎衣物,新奇的裝扮,以及各種化妝品打扮自己。

好像搞一個絲襪社,推廣一下也不錯啊,長老們向來打著的是潛移默化影響下一代的主意,很少有人會直接簡單粗暴的直接硬來。

當然了,雖然打算訓練和教導這些女生掌握商業知識,比如會計學,搞宣傳什么的,但現在還是以紀律教育為主。

無論男女,制服規格已經確定,帝都對此很關心,衣服對於制造歸屬感和榮譽感十分重要,在好男不當兵的中國社會觀念影響下,中國士兵往往是最沒有榮譽感的士兵,所以提高他們的榮譽感,顯得更有必要。

這種榮譽感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但因為李笑提高的溫飽,現在雖然沒有人看得起學校里當兵這個職業,卻有些羨慕士兵的收入,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只要持之以恆,對士兵的歧視文化是會結束的,改革開放初期,那些端著國營工廠鐵飯碗的工薪階層,對做生意的人是看不起的,那時候把他們稱作「擺攤的」「搗騰東西的」「某某販子」,十年後,開店鋪做生意的人,就有了一個比較中性的稱謂「個體戶」「做買賣的」,二十年後,從開放風氣最濃厚的廣東傳來的生意人稱謂「大老板」就已經開始帶有褒義了,三十年後生意人榮升為「企業家」,簡直就開始榮耀了。

現在老百姓開始羨慕當兵的收入,十年後他們也許就開始接納士兵是一種正常職業,二十年後士兵就會帶有褒義味道,三十年後士兵就會充滿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