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大逃亡(1 / 2)

明末球長 一臉壞笑 2015 字 2021-04-15

奴隸話題是絕對的敏感詞。

農業生產是一個利潤很難高,但又至關重要,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等基本資源至關重要的元素依賴程度很高,而且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後世的工業國,幾乎沒有不反哺農業,對於農業生產進行補貼,原因就在於農業的抗風險能力。

從最上游的種子,化肥,到采摘,包裝,販賣,這條產業鏈漫長而利潤率低,畢竟他的消費者,基本上就是人口乘以消費能力,而最大的問題是,一個擁有一百億財產的富翁,吃的未必有一個月薪三千的窮鬼多,更何況到了那種消費水平,基本上也不會碰中國的食物,講究的是從頭到腳的衣服都要外國進口,吃的鹽都要某個海岸線上的白種人收回來的。

而對於農業技術,難度也異常的高,需要的可不僅僅是力氣活,起碼大棚技術就不是高中生可以掌握的,而這些培訓,起碼目前來說只能由長老進行。

當然了,作為一個巨大的農場體系,樊拯拯最先做的,卻是利用發下來的鐵絲,構築了一個圍場,以示這是他的地盤,從目前來看,倒也不錯。

之後就是選定種植區域還有生活區域,李達康倒也不會食言,將大把的物資優先配置給了樊拯拯,甚至第一批來自印度某地的原料也趁此而來。

事後李達康才了解到,為了這總價值不過幾萬兩白銀的「小生意」,可著實玩了一把「國際合作」,原本劍拔弩張的各國在印度通力合作,利潤分享,無論是尚在襁褓中的印度東印度公司,還是強橫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葡萄牙人倒不是為了這區區幾萬兩白銀而貪心,而是他們終於找到了中國人的貿易交易點。

幾十年來,這些紅毛人花費了無數精力,來研究中國市場的特點,無奈,中國人對於各種外部產品的需求真心不高,無論是衣食住行都沒什么用處,這個時代的中國人還是非常傳統的處於「玉崇拜」階段,對於他們掠奪來的寶石鑽石等東西毫無興趣,衣服人家有自己的絲綢,除了南洋一些新鮮的香料,居然是毫無興趣!

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到1840年,中國都是當之無愧的白銀黑洞,雖然這黑洞當的有點丟人,也沒有發揮出自己金融特點,但是最起碼是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的!

而在之後的一百年,也就是1840年直到1949,中國以驚人的詭異從一個白銀儲量大國變成了貴金屬稀缺國,直到最後一刀,最後的幾百噸黃金被掠奪走後,從此這個國家的經濟就只能依靠自己的雙手一點點自己艱難爬行了。

但現在來說,中國出口的產品是這些洋人難以拒絕的,在徹底將印度的敢於反抗的土邦主殺光之前,英國人還無法把印度變成自己的茶葉、鴉片種植地,而絲綢和瓷器的仿制技術,也只有到了「我大清」時期,農民在被東南亞幾十年一次的屠殺,和「我大清」的溫柔統治下毅然選擇了外逃,也就徹底將絲綢和瓷器技術外流了。

中國的造紙術使得白人完成了文藝復興,中國的種茶技術使得英國人完成了工業革命的原始積累,真是德行滿滿的我大清啊。

而現在,中國大爺們居然帶著點不好意思,詢價他們東南亞和非洲的那啥到底多少錢一個……

這年頭三角貿易尚未開始,但已經是最正常不過的生意,任何哪怕最文明的紳士也不會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候有任何罪惡感的,實際上歐洲一大堆商人就靠這個發財呢,另外非洲一大堆國王酋長也都以這個為經濟支柱呢。死了什么的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羅馬人千年之前就這么干了,現在奧斯曼人也在這么干,所以長老們的要求一點不過分,唯一的問題是從成本角度這並不劃算。

當然了,樊拯拯哪里知道背後的曲折,更想不到那些可怕的紅毛鬼這一單生意背後的玄機,他只知道,姐夫們為了這些黑不溜秋的家伙花了一千兩的白銀,那是多少錢,樊拯拯是沒有概念的,但絕對知道是一筆巨款。

托馬斯一路從澳門經人指點到了鴻基,總算完成了最後的交割,這次他的運氣不錯,那些看起來瘦小而病懨懨的家伙居然只死了十分之一,算是不錯了,當然也與運輸距離不大有關。

打開中國市場。

一聽這個詞,就可以讓任何一個商人每一個細胞都發歡兒一樣的嚎叫,這可是有幾千萬乃至過億人口的大國,哪怕每人的襯衣下擺長上一寸,也足夠讓這些商人跑斷腿,這個時期的商人們自然還不可能開辦什么紡織廠,而是將印度土布的外銷權拿在手里,賺取最高利潤,當然了,東亞大陸最大的貿易點,中國,卻是對此不屑一顧。

其實很簡單,印度人雖然看起來奇葩,但如果仔細看一下他們是地理位置,就很容易看清楚了。

四周都是高山的封閉型地理,大面積平原,耕地面積可以比肩中國,而其後炎熱到可以烤化雞蛋,因此他們的飲食和衛生習慣也都屈從於這個現實,看在後世的人眼里自然奇葩的很,但在那個地帶卻並不意外。

因為地理間隔,所以與其他民族的接觸實際上少到發指,不說別的,明明是發明阿拉伯數字的民族,應該叫印度數字才是,但卻因為地理的緣故,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知道的人還是要為他們鳴不平一下下的了。

不過,這個民族也是多災多難,自己不爭氣也是主因之一,而現在,就得是樊拯拯先從里面挑選自己未來幾年最大的一筆資產了。

沒錯,一半是從印度來的,一半是從東南亞來的,這些貼心到驚人的商人,在大體套出未來中國可能進口的數量,以及其利潤後,全都興奮的跳腳,真有這樣的好事兒,誰還做別的生意啊,一個月就可以從巴達維亞到香港跑兩趟,一個船隊一次賺一兩萬兩銀子的話,那該是多么大的一筆財富。

因此,努力學著官話的托馬斯對樊拯拯當真是百般討好。

「這位尊敬的先生,我重點推薦您使用來自蘇拉特的首陀羅人,他們溫順聽話,而且非常善於在種植園干活兒,當然了,來自東南亞的也不錯,而且都是非常年輕強壯者,您的種植園可以好好使用。」

為了向樊拯拯證明,還將一個熏黑的家伙的牙口打開,給他看過來。

這個時代沒有骨齡密度檢測,對於人種學的研究幾乎為零,因此看牙齒就成了販子們必然學習的知識。

當然了,樊拯拯幾乎被熏暈了,他雖然也是苦出身,但到底是生在有秩序的北方,最近兩年的生活水平也是直線上升,鬼知道那兩位王姓長老如何想的,兄弟兩個一起共享一個女人,好在只是情婦,幾個對此不滿的長老咬咬牙也就過去了,但絕對是下不為例的事情。

不過樊拯拯的生活水平絕對不低,牙膏用的是最新的,手表用的是機械的,就連墨鏡都准備了一副,自然也就有些經不起風雨了。

好在也有托馬斯幫忙,樊拯拯挑選了一百個來自印度和東南亞的種植園「勞工」,托馬斯辦事貼心,還提供了烙鐵印記服務,這都是要在官府報備,如果跑了,而被其他人收留,那人是有義務還給樊拯拯,當然也是可以得到點好處費的,畢竟大家都有可能逃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