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張岱在帝都7(1 / 2)

明末球長 一臉壞笑 2030 字 2021-04-15

可以說,長老們的出現,徹底將原本這些人的命運給拉了回來。

不過,他們可不知道其中的曲折,原本全家陷入了悲慘境地,從自由的平民百姓變成了奴隸,事實上,那本紅樓夢里,庄子里的人給男主賈寶玉一家送各種過年年貨的場景,幾乎就是將當時被圈地占有的旗奴和原本的包衣奴隸如何要負擔旗人的生活所需的所有物資描述的淋漓盡致。

但這些人既然不知道,也就不必領情,何況,哪怕知道了,也未必會有什么感覺不是。

不過,那幾個各村抱團後跑到帝都來的地主,看了看那糧油店里進進出出的人,全都冒著仇恨的目光。

起碼在共和元年以後,整個北直隸的經濟態勢就是被操控而變得畸形的,從外部進入的大量熱錢,本來是拉高了當地的資產價格,用通俗的話說,就是錢毛了,暴發戶多了,暴發戶買地娶媳婦燒包的也多了。

但這種日子不長久,首先就是,這個時代第一次的,城市的生活便利性和生產力超越鄉村,很快依賴依靠長老們發財的新貴們發現,各地買到的地皮似乎產出不大,起碼對他們來說,簡直一天也離不開帝都的好日子,光那一個衛生標准已經讓人抱頭鼠竄了。

所以,以舊時代標准,這些地主確實是遭遇了無妄之災,在一個相對太平,人口正在爆發式增長的時代,居然遭遇了收入跳水,難怪都覺得不滿了。

收入是幾方面的事情。

一方面來說,保障生活所需,保障基本的衣食住行外加劑解決個人問題,並不意外吧。

一方面來說,這幾乎成了某些人衡量自己社會地位的工具。

後世那些創造不出什么玩意兒的教授們,因為自己的收入比普通打工仔只不過多數三四倍,就叫囂著不尊重知識了,而皿國時代,大學教授往往幾十倍的收入差距,卻是大大的滿足了他們的虛榮心。

同樣的,拼命在帝都建設一個公平的收入體系可不簡單,大明形成的封建統治自有其回血能力。

這不,這些地主終於發現給自己不斷造成傷害的罪魁禍首,那些不斷朝外以廉價批發糧食的糧站!還有這些不斷賣糧的糧戶。

帝都的生意,是很難搞什么壟斷的,任何企圖搞價格聯盟,或者打擊異己的,都已經去海外放羊了。

這些地主大多數來自河北各地,能串聯起來自然也是個奇跡,一開始他們發現本地經常有人在販賣糧食,糧價那么便宜,第一反應自然是糾集族人去,直接驅逐或者搶糧,但全都被趕來保護的部隊攔截。

還是那個問題,歸根到底,那些糧食太便宜,哪怕是本地人也願意購買。

遼東由於暫時已經被定位為糧食主產區,因此化肥對河北是推廣,對江南是誘惑,對遼東就是全力供應了。

現代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遼東最大的優勢可能就是帝都的支持程度,以及土地所有權的公正,還有就是對水資源使用的效率。

大明朝農業最難的,事實上不是沒有化肥,而是沒有水渠,灌溉只能依靠肩扛身挑,可以說效率差勁,太過耗費。

所以在農村,為了「水澆地」這個東西是可以死人的。

長老的意思很簡單,本身已經被耽誤了許多年,現在是瘋狂增長生產力種田的時候,結果你們把大量的人口都束縛在那,我很不高興啊。

聚集來帝都的地主們找不到門路,他們哪怕讀過書也不過是童生水准,去找當地縣官,縣官哪里敢管,反正現在也不必上繳國稅,甚至縣衙辦公費用都是上面撥付的,維持好治安就是。

誰發工資誰是老大。

沒辦法就上訪就是,不過這些人就和沒頭蒼蠅一樣。

如果是過去,還有各地各種「代言人」出現,口稱與某某尚書是親戚,可以幫你斡旋,但這些人,作為毫無推動社會發展,阻礙生產力進步的存在,早被一掃而空了。

周三五一群人在糧油店門口站了好一會,也沒想出辦法,卻引來了幾個巡邏隊的注意,這也正常,此時的帝都已經達到了充分就業的程度,不同於過去時代各種什么閹丐橫行,無業的人到處亂晃的樣子,誰不是拼命去工作?沒多少人有閑情逸致的,還站在那不動?

周三五被嚇跑,卻是無法,帶著人回了所聚集的地方。

河北當然在帝都沒有所謂的會館,畢竟地方太近,而這個地形之下,本身北直隸治所就在保定,出城幾十里就是,要啥自行車啊。

不過依靠著在帝都打工的人,還是找到了一些館子和鋪子落腳,事實上,這次進京,如果不是帝都內部有人拍胸脯,也不敢進來的。

「叔爺爺,這可怎么辦,眼瞧著今年的糧食還是那個樣兒,都快過不下去了。」

周三五倒是腦子靈活一些,知道自己勢單力薄無人搭理,事實上腦子再靈活一些早就想辦法搞種菜之類的副產品了。

明太祖朱元璋不但是農民出生,而且又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他對土地的認識幾乎比任何人都深。他認為,天下不太平的罪魁禍首是農民沒有自己的土地。於是,開國不久,他就對土地分配形式作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規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土地,並且規定土地永遠歸農民所有,不准買賣。

嚴禁土地兼並,反對以強凌弱、以富欺貧,同時國家又鼓勵墾荒,見丁授田,相當一部分無田的貧者因此獲得土地,為擺脫貧困帶來一線生機,社會經過100年的休息生養,經濟日益繁榮起來。

當然了,這當然也是因為元末時期人口不足,沒有那么大的壓力了。

在這種福利時期,每個農民幾乎可以擁有數畝以上的土地,還能有自己種菜的菜地,可以說是最好的時代。

但好景不長,隨著權力失控,儒生集團的膽量和實力壯大,畢竟,正如權力的問題,你不能讓一個國家的內閣首輔,被一個警察追問:「老大,我這里抓到了一個隨地大小便的家伙,我是把他槍斃啊還是罰款拘留。」

權力的下放必將導致尋租。

到了最瘋狂時刻,「吳中之民,有田者什一,為人佃作者什九,」土地兼並的浪潮下,一個個大官僚往往就意味著大地主,首輔徐階擁有45萬畝土地,家里的佣人奴仆有2000多人,這在當時並不稀罕,只不過當時有個傻子官員海瑞,將這一切揭開,也挑明徐階如何搜刮的土地,這才讓後世明白這個時代的地主有多少土地。

畢竟那個時代沒有財產公證制度,你知道一個官員在家鄉到底有多少土地?到底暗害了多少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