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詩會(2 / 2)

明末球長 一臉壞笑 2056 字 2021-04-15

當然了,即使分家了,論人心齊也不是後世可以比擬的。

可以說,論社會形態,已經讓長期呆在南方的人震驚而懵逼,這不是我熟悉的帝都!

「可是,該如何入手呢,這帝都的一切布置施政,可以說沒什么我儒教之人參與,都是那些長老獨斷的。」

鄭森看了那個書生一眼,心中給其暗暗降低了一分,說道:「所謂名不正,故而言不順,那朱明一家,世代殘害忠良,信用小人,任用太監勒索百姓,其失天下,正是順天應人,大快人心,有些人,不能因時而變,自然就只能蹉跎一生,但孔夫子誅少正卯,也是要忍耐許久,待其露出破綻而定,更別說,百年以後,這帝都到底如何繁華,如何修建,還不是在諸位的一念之間?青青丹書,能青史留名著萬中無一,還要拜托諸位努力了。」

他這話的意思太明顯了,孔夫子當年在魯國辦學,講課內容比不過隔壁的少正卯大人,而我們的孔夫子提前學會了自己晚輩們嫉賢妒能,殺人滅口,殺人誅心的策略,殺死了和自己搶生意把自己的學生吸引走的人。

高明,真高明。

許多書生被打動,確實,他們不敢也不能撼動長老會的統治,但只要寫史書的人是他們讀書人,以後的統治者是讀書人,何愁不能將史書翻過來?

中國信史雖然已經是人類史上最精准的史書,哪怕連日期和各種歷史上的天文事件都記錄的詳細,但雖然大事不能改,但小事小細節,給予一些修改難道很難?

「那我等該如何施展呢?」

已經有人在嘀咕著了,眼看帝都沒有直接中狀元,得富貴的渠道,而市面上各種的報紙刊物遍地都是,而那些斯文敗類們是如何吃喝滋潤的,也讓這人士敗犬看著眼睛里冒火,比生活不如意還難受的,是生活不如意的時候,看著一個個不如自己的人過的越來越好啊。

他們或者原本無數人試過的勸進的法子,想辦法攛掇某位長老登基稱帝,或者學以前的言官們,去攻擊某某施政不周,反正找錯誤總是可以找到的。

但鄭森卻說道:「當然是贊美長老們。」

「贊美?」

這話引起了眾人的遲疑,這些書生哪怕沒有因為隨地吐痰而被城管抓過,也因為長老們廢黜科舉,搞了那么一個讓士人憤恨的公務員考試而暗罵不已,當然了,許多話早已不敢公開訴說,如果是要他們指桑罵槐,一個個肯定奮勇當先,但突然讓他們贊美長老,這不是逼迫人家做不想做的事情嗎。

鄭森說道:「長老們乃奇人異事,其學問雖多有雜學,但根子里還是以仁義為先,既然是仁義,自然是儒學一屬,那么就是儒家了。」

在中古時代,由於缺乏思辨能力,儒家通常都是以仁義為標榜自我,宣揚自己就是道德的代表,我宣傳德,所以我就有德,你不尊儒,所以你無德,就該死,這就是新儒家們日常標榜的所在。

對方雖然對儒生可以說搞距離政策搞的盡人皆知,無論是甩一些酸詩還是各種文章過去,宣揚文章千古事,但都沒有任何回應,通常那些大戶,都起碼給點膏火銀子啊。

「那該如何呢,長老們那里仁義,該如何著手去書呢?」

「帝都百姓,那些無子女的小門小戶之民,在帝都都有一份兒銀子,我妹妹去學堂捐資助學的時候,他們還每月都有去給這些人打掃衛生,兼送去慰問品的,這就是千古未有之事啊。」

這話一出,大伙兒不少人都開始變了臉色,原來在這帝都,要做做人人納保,雖然不懂什么叫養老保險,但就是知道,官府的什么銀行的局子,每月都給那些無兒無女的人一些錢數目到底多少沒人說得清,反正是一筆數目。

不是沒有人眼饞,有的書生打著幫扶的旗號,想把錢拿在手里,代為發放。

多虧長老會里不是沒有懂事的,有人講起這么一個典故,在很早時候,車禍留下了孤兒寡母,肇事方盡力賠償人家,給了十幾萬款子,當時算不少錢,而那慈眉善目的村支書卻是跑出來,聲稱錢不能給那女人,萬一女人領著錢跑了呢,於是就代為做主,說要去幫忙存起來,可憐那孤兒寡母即使要飯,也被支書指責丟了他們村的臉,幾乎活不下去,想走,卻是不過帶著兒子離開,最後家破人亡,就在於此。

我幫你管錢,下一步基本上就是我不小心把幫你管的錢丟掉了,然後就是,可怕的嘴臉回答,我幫你管錢管的這么辛苦,雖然錢沒了,但我的辛苦費呢,鄉里鄉親的,不能太較真,你不過是死了爸爸,還是窮農民,我可是村支書,以前的地主老爺啊。

打著旗號想動這個錢的,基本上都被擋了回去,而有些大膽的,甚至跑到人家去直接追要,卻是被****狠狠收拾。

因此,提起這個政策,許多讀書人都陷入了大大的怨念,明明這么有錢,卻不能好好給予士人,而是給那些泥腿子,特別是今年年初,搞了個什么工程師認證,從二級工開始,每年都有所謂的補助發放,又是一筆給泥腿子和無知工匠,而不給讀書人的錢財。

長此以往,人人趨利,人人擺弄奇技淫巧,國將不國,民不聊生,人間地獄,不外如是。

這是許多士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