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力量(2 / 2)

明末球長 一臉壞笑 2046 字 2021-04-15

吃人肉成為了司空見慣的事情,生下孩子後直接拋棄也成為了主流行為。

這導致了十幾年後,男女供需的不配合,賣煎餅的老漢也對胡三七絮叨不少這個話題,他神神秘秘的跟胡三七打聽,當兵的大兵是不是真的能領到媳婦?

胡三七尷尬起來,在任何的官方文件里,都絕對絕對不可能有給退伍兵發女人的事情,這不僅僅是這種事太low,而是處於現實利益考慮。

任何一對男女,由於思維和意識上的必然差別,爭吵和磕碰是必然的,大鬧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是自由戀愛,這對男女往往無處後悔,只能怪自己。

反而是包辦婚姻,或者說盲婚啞嫁,喜聞樂見的,還可以去怪罪父母或者命運,多好啊。

這也是原因之一,原則上,長老會的軍隊不可能在你退役的時候給你女人的。

但是,就怕但是。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長老會的治理原則,就是抓大放小,抓住主要矛盾,自然無往而不勝,將真正的權力收束到各種委員會之中,而在社會管理方面,放權進行有限度的自我管理,當然了,不能放任。

士兵委員會管理服役士兵的福利和利益,退伍老兵委員會負責退伍老兵,雖然並沒有硬性規定,但是老兵委員會確實可以與許多部門對接,安排老兵去不錯的崗位,或者是優先權的競拍某些來歷不明的女人。

直接管理一萬人是一場可怕的災難,而將這個任務丟給幾個人卻是輕輕松松,至於這些人趁機搗亂,收取好處,拜托,一個半官方組織,每過三年改選一次,不得連任三次以上,輕輕松松解決。

胡三七也是知道,雖然作為一支嶄新的部隊,長老軍真正的老兵其實不多,這些半生顛沛流離的老人兒只要不是被強制退役,都舍不得離開生活待遇遠超一般地主的地方,只有年紀太大,老兵油子或者傷殘者才會被勸退,尤其是第一批,跟著李自成作戰的農民軍,這些人在歷史上大多數都奮戰至死,其實大部分都是1640年後組建,談不上百戰精銳,基本上也都清退了事。

不過錢是真的。

這些人大多數沒有回到家鄉,反而就近在帝都買地生活,娶媳婦自然也很順當,這也是傳說中當兵可以發女人的起點,而那些因為各種原因傷殘的老兵,為了安撫一下他們的心靈,或者說不要因此自暴自棄,給予他們的優惠也是空前的,發個女人,盡快生育,可以給予這個立功人士子女優先的教育權。

所以這個問題很尷尬。

不過,這位山東老鄉,還是渾身充滿了干勁兒,按照他所說,他分到的一百畝地,由於缺乏人手,種的是一種草,種草雖然奇怪,但更奇怪的是,長老們真的收購這些雜草,只要到了春天,雇佣人手把雜草割掉,曬干,就有人來港口運走,一畝地一年大概可以收萬斤干草,賣十兩銀子,刨去本錢,也有四兩剩余,每年這四百兩銀子賺的是簡簡單單。

而他下一步,卻是打算把所有的兒子都找來朝鮮,再想辦法去求更多的土地。

胡三七忽然想明白了什么。

政治課上,長老教官很少把話題說的太深奧,說的卻簡單的很,易於理解。

「一畝地如果種草,可以養20頭羊,夠300人吃2天,也就是說,你拿下一塊土地,里面有多少畝耕地,祖國的人民就多出來多少頭羊吃,還是最肥的山羊肉。」

「所以對外征戰就是最大的正義,為了我們的羊肉串!」

那是一個中午,請來了外面的燒烤店招待了一頓燒烤後的演說。

「你們的背後就是父老鄉親,就是大伙兒的好日子。」

胡三七知道,山東人多地少,歷來就有逃荒的傳統,人口繁衍下,內卷壓力巨大,這也是胡家為什么變身劣紳巧取豪奪殺人奪產的緣故,不然如何養活那么多家人?

也就是說,保證了朝鮮的太平,就意味著保證了眼前的老大爺一家子的希望,他們要在朝鮮求生,種地牟利,免除農業稅後,長老們的軍隊的核心動力,從當兵吃糧,變成了保衛勝利果實。

不搞土改,依然延續著明末那種,十個農夫,只有一個勉強耕種著自己很少的土地,勉強活著,其余九個都是朝不保夕的佃戶,最誇張的是四川,七成土地歸屬蜀王,兩成是官紳所有,一成才是某些幸運的農夫所有。

四川的這種極端情況當然是少數,但是擁有幾十萬畝土地的徐階,作為一個清官善終,自然也是一個大笑話。

這也是為什么,大明朝滅亡後,為大明戰斗到最後時刻的,是李定國了,因為李定國在大明朝一畝土地也沒有。

而對於地主來說,只要保證他們的財富,他們就可以擁護你。

這也是為什么,在江南毫無所為的東林才子,一旦到了我大清懷抱,留著那豬尾巴,回到家鄉後,馬上變成嗜血屠夫,幫助我大清絞殺泥腿子,殺死幾十萬人也沾沾自喜。

基本拋棄原本屬於大明的地主,長老會當然沒有真正的對他們下刀,而是搞起了經濟戰。

經濟戰往往是最不經濟的,但也是最有效率的。

他們的核心思維就是,以東北廉價糧食,補貼運費後,隨著產量不斷提升,瘋狂打擊關內的地主階級,這些地主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不知道發生了多少起地主糾集族人殺死外來糧商的事件。

開個頭就很好。

不搞土改的原因不是因為潔癖,而是效率問題,但一旦需要了,對於那些企圖以武力阻擋歷史的車輪的,基本上都會被碾壓的很慘。

胡三七的戰友們,不知道有多少都是在這些戰斗中立功,有時候,半個縣城的地主都被滅亡一空,然後那些土地就變成了集約化農場,進行訂單式的生產活動。

沒有任何地主可以在長老那得到真正的訂單,哪怕是用海船從朝鮮運干草也花費的起。

(本章完)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