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進擊的張獻忠(2 / 2)

明末球長 一臉壞笑 2024 字 2021-04-15

大家都是名不正言不順,憑什么不是他這個大西皇帝直接整編這些長老會呢。

所以,張獻忠在接見了去談判的李定國後,弄清楚了長老會絕不妥協的立場,頓時便火冒三丈,拍案而起,指著東北方破口大罵這些長老不是個東西,根本不上道啊,你們最多不過是一些江湖上的術士吧,現如今坐大了,便開始對他發號施令,這口氣他張獻忠是無論如何也都咽不下的。

於是張獻忠以牙還牙,也煞有介事的發詔,許下了不少諾言,稱李自成在帝都被挾持,早已身不由己,大家都是陝西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不如投靠我……而他張獻忠才是真正的真龍天子,證據是他在四川各地挖出的各種石碑銅柱,而這些長老狗屁不是,不敢稱帝就是證據,只要聽他張獻忠的,好處大大的有,封王也簡單的很。

張獻忠對李自成留在陝西的人的招撫自然是沒有效果的,人家很明白,投靠了你,還不是好處被收走,自己被頂在最前面應付帝都的軍隊?

幾次碰瓷不成,張獻忠也知道了底線,他派小股部隊去騷擾還行,真去北上,那就是找不自在了。

一時間居然被困死在四川,不過一次與雲南土司的小沖突,在重慶打了一次後,他突然發現,比起一看就是硬茬的陝西方面,南邊好多好欺負的啊,還有江南,江南多美人和財主,真打過去,打開隨便一座大城,那些傳說中的杭州蘇州,可能就比在整個成都的財富都可怕。

當然了,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目前確實有點三國爭霸的味道,但是怎么看帝都都是太過強勢,不說別的,他偷偷摸摸在帝都采購的武器,都比成都自產的好,甚至他都明白,帝都的人知道是自己在花錢采購這些刀劍!

而一旦自己大舉南下,說不定帝都就等著這一天,先是從長江截斷自己的部隊,前後不能呼應,而後從陝西直接攻打四川,他如何抵擋?

看著江南的肥肉不能入口,好在遇見了終極敗家子左夢庚,卻是抓到了一個機會,但也很快被粉碎。這幾年來,不僅僅是大明官軍越來越弱小,兵力日漸衰落,裝備補充不足,江南儒生很顯然對於擴軍備戰毫無興趣,對貪污的本事倒是很強,可是最後干兒子李定國還是攻打南京城失敗,據說又是帝都的人插手,現在被困於江陰小城,難以寸進。

大西皇帝張獻忠很清楚,眼下他的大西面臨著什么樣的境地,陝西那邊的一只虎李過卻是對自己的目前的處境很滿意,長老們對於這個在歷史上對抗滿清戰死的人還是很不錯的,目前北方都是在恢復生產之中,而李過卻是對四川虎視眈眈,也增添了不少帝都的新式武器,雖然沒有好像邢夫人那樣直接整編,但也已經是打起了中華國旗號,軍餉也都是帝都的人前來發放,發軍餉的時候,也都喊話是帝都的大人的關心。

張獻忠可以鄙夷江南的官軍,可以歧視雲南的土司,但對於同樣出身於陝西義軍,把自己都給擠到四川的順軍,卻也是沒有那么傲氣了。而這五年過去,他手下的軍隊也開始疲老,一方面四川的生活讓他們開始安逸,一方面也都是打了太久,漸漸失去戰斗力。而要糧沒糧要餉沒餉,雖然從帝都購買了武器,但那些東西千里迢迢運到四川,成本是極其驚人的,偏巧李定國的歸來,讓他明白,敵人完全可以輕松逆流而上,也就是說他是處於帝都方面的兩面圍堵。

不管怎么想,都是死路一條,於是他計算了一番,還是要打出去增強實力。

就好像美團和糯米一番拼殺,打死了康師傅一樣,帝都和張獻忠的博弈,使得張獻忠咬牙將所有的本錢都壓在了雲南,這個問題是一個算術題,比對一下他們雙方的實力之後,很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那就是吞並其他人。

於是孫可望獲得的迅速勝利,讓他喜出望外,而另一個好消息,帝都大量的軍隊開始裝船南下,當然了,不是他恐懼的直接打下江南,而是朝著好遠的南洋而去,最終得到的消息,居然是什么南洋的紅毛人殺一些卑賤的漢商,於是他們就去主持公道。

張獻忠一直覺得這些帝都的人有問題,現在果不其然。

於是孫可望的軍隊,在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便摧毀了雲南的土司們以後,又緊急回到了重慶,准備在江南這塊肥肉上,吃到屬於自己的好處。

對於這種事情,張獻忠還是非常明白的,四川老百姓並不喜歡他,不過對於順軍變成的帝都軍也沒什么好感,他只需要震懾就是了,眼下他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順江而下,打下江南的事業上,並且視作是自己獲取天下的一步,按照他的劇本,帝都方面愚蠢的將十幾萬部隊陷落於南方那種煙瘴之地,沒有幾年是回不來的,而這期間,他就打下江南,進可趁著長老會中有人想程度,爆發內戰後,讓他漁翁得利,打過去稱帝,退可以自保有余啊。

因此張獻忠還是花費了不小的精神,去聯絡江南可能的勾結的人呢,也鼓舞李定國隨時配合自己,至於那幾位大明的大王,他更是驚喜的發現,這些大王為了彼此爭奪皇位,卻是開始對自己大加拉攏了,雖然是做了皇帝,但是張獻忠可沒有那么矯情,有好處就上啊!

帝都的長老會並未給予太多關注,只要這些家伙的內戰,不要損害太多民眾,讓他們可以趁機大量移民南洋,就可以睜一眼閉一眼,全部的精神全都放在趕緊迅速平滅巴達維亞的事情上了。

張獻忠當真是太滋潤了,現在家里有兒子了,還得了孫可望孝敬的金銀,可以說是意氣風發,就有了親征江南的打算。

朝中文人大多數以為,張獻忠現在已經貴為一朝之主,身份已經不同往常,他的身份已經不適合再親自領兵了,最好還是選一個大將作為統帥率軍,這種觀點深得人心,文武百官便紛紛上奏,勸他留守四川即可。

但是這樣的勸說對張獻忠不起作用,隨著年紀漸漸大了,幾個干兒子可不好壓制,總得有各種功勛,得軍心,有威望才震懾的住,對於得民心啊毫無興趣,但是對於如何討好丘八們,他是太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