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亂戰江南(2 / 2)

明末球長 一臉壞笑 2049 字 2021-04-15

朱元璋臨死前,進行過的土地和人口普查,普查的結果是明朝的耕地總數為800余萬頃,以他的手腕,這個數字應該不會錯漏太多。

朱元璋死後,他的寶貝孫子朱允炆只做了四年皇帝,就被他的叔叔朱棣趕下台了,可令朱元璋萬萬想不到的是,在朱棣上台後,也進行了一次全國土地普查,這次明朝的土地,從賬面上看竟然只有700萬頃了!土地,在當時的情況不能荒廢更不可能平白無故的減少,那這100萬頃消失的良田,自然是被那些貴族土豪吞並了,土地少了就意味著明朝的稅收也會跟著變少。

一個朝代越是發展,寄生在這個國家身上的害蟲越是多,明朝有個規定,地方鄉紳和考中科舉的讀書人是不需要繳納賦稅的,原本是打著少許人才有的權力,但有了規矩,自然就會有鑽漏子的人,那些地方高官、豪強,為了鑽空子開始大量的兼並土地,還有人數越來越多的皇族子弟也加入了侵占大軍,瘋狂的把利益據為己有,腐蝕帝國的根基,到了明朝中期,也就是正德年間,明朝耕地賬面上的數字只剩380萬頃了,連朱元璋時期的一半都沒有了。

土地自然不可能真的消失,只不過是被侵占了而已。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明朝的賦稅來源越來越少,而然為了維持帝國的運轉,朝廷只能加征農民的賦稅,而那些豪強卻不用出一毛錢,全部的擔子都壓在了農民身上,百姓的壓力越來越大。土地大量被吞並的現象,一直持續到萬歷年間,此時的張居正力排眾議,進行了清丈土地運動,對全國的土地進行重新清查,最後得出的數字是890萬頃,雖然其中還是有不少水分,肯定還有一部分土地沒有清查出來,取得這樣的成果,張居正已經很滿意了。但是在張居正去世後,朝廷里之前被張居正打壓的勢力開始反撲,廢除了張居正的所有新政,結果明朝耕地賬面上的數字迅速下滑到了400萬。

這樣的情況下,國家陷入了惡性循環,不斷失血的財政,只能把稅務要求壓在農民身上,而農民支撐不住,逃亡造反,使得更加嚴重,而越來越被削弱的國家機器,也進一步無法阻止土地被瘋狂侵占。

此時,江陰的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少數地主手里,雖然他們不敢與李定國對抗,但是對於各種副食品的買賣,卻也是混亂的,而到了周邊州府,就更是拿錢也買不到東西的。

李定國的軍紀沒問題,但帶著錢的士兵,到了一處地主的庄子,卻是根本買不到菜和雞蛋,癢癢然的,但過了一會,發現另外一伙人得意洋洋的拉著車離開,卻是滿滿當當的,這些西北漢子可沒有會吃虧的,直接動手,殺了幾十個嘴巴上利索,但手上很不利索的家丁,雙方頓時便鬧得是不可開交了起來。

李定國得知消息後登時大怒,立即訓斥了這些士兵,但聽到了具體發生了什么之後,也是嘆息一聲。

拉攏當地豪紳重要,但是不能寒了自己人的心,弄成外人比自己人還高貴,最後自己人寒心,外人更加囂張跋扈,如同舊時空某辦造成的問題那樣。

此事發生之後,李定國軍是無不破口大罵,他們打下這城後,沒殺沒搶,可以說比朝廷的兵強吧,這些東西明明是花錢去買,讓自己用來和官軍打仗的,要知道,比起經過一個地方,就可以讓當地的經濟下挫的大明官軍,他們的軍紀已經是好到不可思議了。

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之舉,而李定國本人卻對此事似乎束手無策,周邊的敵情太過復雜,時而四面皆敵,時而四面皆友,一些人甚至於同時向十幾家輸誠表示支持某人當皇帝,李定國知道,在這種亂戰的時刻,先出手未必是好選擇,特別是北方工業目前活動越來越頻繁了。

幸好李定國為了顧全大局,召集部將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諸將曉以利害,總算是勸服了這些手下軍將們,令其彈壓住各自麾下的兵將,這才沒有在當地鬧出大亂子來。

隨著一旦開打,怎么停住的了,偏巧江陰附近,還都是野心勃勃的家伙,長老會幾年不動手,確實讓一些原本膽小的野心家成長起來,同時來自帝都的大規模武器銷售,固然掏空了他們的財富,但也讓一群烏合之眾看起來好像幾分正規軍。

江陰的富庶,倒是大半建立在錫澄運河的繁榮上面。

錫澄運河是一條連通無錫和江陰之間的運河,理論上,也是從太湖到長江的口岸,不知道多少人以此發財,要知道,那可是太湖,是這個時代最精華的土地!

李定國雖然采取了開明政策,對於太湖出運河的商船並不為難,但是任誰看著這里,都是眼紅的很,只需要在這里收稅,就足以養活眾人,更別說長老們帶來的廉價食鹽,也使得大家輕松的很。

江陰以西是常州府,以南是無錫,以東是常熟,而分別是唐王、潞王和魯王的小弟,而在各府之間,也各有兵馬拉著不知道誰給的聖旨,支持誰當皇帝。

目前沒有大打起來,主要還是沒有分清楚主次,鬼知道自己動手打人,會不會下一刻被人包圍老家,比起被後世軍事小白嘲諷的日本戰國的「村長」戰爭,這個時代的地主們,也高明不了多少。

李定國占領江陰之後,算是第一次遭遇到了明軍頑強的抵抗,哦不,不能說頑強,而是耍賴式的試探與無賴式的賴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