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2 / 2)

到了五代末年,慕容氏中出了一位武學奇才慕容龍城,創出「斗轉星移」的高妙武功,當世無敵,名揚天下。

他不忘祖宗遺訓,糾合好漢,意圖復國,但天下分久必合,趙匡胤建立大宋,四海清平,人心思治,慕容龍城武功雖強,終於無所建樹,留下復國的祖訓便郁郁而終。

直至如今,姑蘇慕容氏在江湖上的影響力非常大,江湖中人只要一談起姑蘇慕容,無不膽戰心驚,而姑蘇慕容在江湖上的威名幾乎都是靠慕容博一手創造的,以慕容博一人之力就能在江湖上創出如此威名,可見慕容氏武功之高確實非凡,而慕容氏武功之高主要得益於斗轉星移神功。

斗轉星移神功的厲害之處在於它能夠將對手打來的武功內力和招數的力道和方位進行隨意轉移,反傷於對手或第三方,而自己則毫發無損。

當下也不再多想,見獵心起的楚霸王按耐不住性子翻開心法仔細看了起來,看完後,楚霸王不由嘆惜,這慕容家的斗轉星移的確有幾分可取之處,練至大成,天下武功都可以達到還施彼身的效果,而不像慕容博父子只能靠不斷練習各派武功來維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名號。

因為斗轉星移雖然有還施彼身的效果但遇到強於自己的對手(如蕭峰的降龍十八掌)慕容博也是不敢用的,因為會遭到反噬而傷了自己。

原書中慕容復與星宿老怪的交手有說明。

慕容復的斗轉星移當遇到他一點都不了解的武功(比如段譽的六脈神劍)他也只能用自己的功夫對抗。

這也不是說斗轉星移不行,只是這斗轉星移有著一個巨大的缺點,正確來說它還不是一本完善的武學,斗轉星移的原理可以濃縮為這句話:將別人的內力移入自己的體內,然後再發出去。

這樣就可以達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效果。

但遇到頂尖高手的時候,使用者是萬萬不敢使用斗轉星移的,因為一般練武者的經脈不夠強勁,難以承受別人強大的內力侵入,最後反而會被對方的內力傷了經脈,嚴重的甚至會因此而失去武功。

而經脈強勁的武者有了這門功夫就可以如虎添翼,以自身的內力引導別人的內力入體,最後再一起發出,而且威力更甚。

往往很多高手都能夠打敗別人,但卻很難打敗自己,只是事實。

試想,你傾盡全力使出了自己的絕招,面對的卻是比自己威力更加威猛的同樣的一招,如何應對?

想到這里,楚霸王也明白了慕容博父子為何都會這么「博學」了,竟然要花費這么多是時間去鑽研別人的武學,大概是因為斗轉星移的缺陷,而他們父子又想要維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威名,只好將別人的功夫都學會,這樣就不要怕了。

只是他們卻不明白,武學一道貴精而不貴多,俗話說貪多不嚼不爛就是這個道理。

而慕容家的祖先當初之所以能憑借斗轉星移無敵於天下,唯一的解釋是他天生經脈寬闊,而且一身內力深厚無比。

眾所周知,內力越是深厚,經脈就越是寬闊,因為隨著內力的加深,經脈也就會慢慢的擴大,再加上慕容龍城天生經脈寬闊,所以他使用斗轉星移起來就可以得心應手,絲毫不用擔心經脈承受不了的問題,但慕容博父子完成不知道這個問題,還以為是自己的問題。

斗轉星移雖然有缺陷,但只需要一門加強經脈的心法就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武林上修煉經脈的心法不多,楚霸王知道的只有有易筋經、洗髓經這兩本奇書,可惜這兩本經書都是少林寺的不傳之秘,鎮寺之寶,只有方丈才可修習,其他人修習只能通過方丈同意一途。

不過得不到這兩本書,對楚霸王也沒有多少損失,因為楚霸王傳自項羽的霸王決就是一部加固經脈的心法,而且相對易筋經以及洗髓經來說,霸王決對加固經脈更有效。

霸王決是項羽所創,因為他天生神力,所以他創的武功也是極為特別,霸王決前期修煉出的內力毫無保留的用來溫養和加固經脈還有練體,這樣可以讓他的力量更加的龐大,發揮得淋漓盡致,「力拔山兮氣蓋世」這是世人對項羽武功的評價。

項羽將霸王決練至大成後,身體早已達到完美,對真氣的需要越來越少,越積越多,最後頓悟凝結金丹便宜了他的後人楚繼先也就是現在的楚霸王。

可惜項羽兵敗後一心求死,否則放眼整個天下何人能殺項羽?

武功大成的項羽已經達到刀槍不入的程度,就算項羽站著讓劉邦砍,他也砍不死項羽,除非劉邦用他手上的那把太阿劍。

楚霸王一直在修煉霸王決,而且經脈更是曾經受到金丹能量的沖擊,早已強勁無比,完成不用擔心經脈承受不起的問題。

以楚霸王無人能及的智商,很快就將斗轉星移的要點掌握,只差熟練而已。

書友:新第三AK小說更名【新第三AK小說】,網址變更為:www.shuba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