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游歷 第84章 收服彭越(1)(1 / 2)

書友注意了哦:「第三AK小說」已經更名【新第三AK小說】,網址是 www.shubaol.com

大野澤位於黃河下游的一個巨大湖泊,秦漢時期人稱巨野澤。遠古魯西南的兗州,是魯民活動的中心,泰山西南和古濟水中游(華北平原的南部),因黃土高原來水攜帶的泥沙淤積,形成了一片廣袤的平地,魯人西出群山見此連綿平野,謂之大野。巨野因是大野的入口,故稱巨野。大野河流匯入東北部的一片窪地,形成湖澤,得名大野澤。隋唐以前,這個大湖南北三百余里,東西一百余里,從現在的巨野縣城北向北一直到現在梁山縣北。五代以後,由於黃河屢次決口沖擊,湖面被淤積,由南向北逐漸干涸,現在巨野、鄆城、嘉祥及梁山南部,淤積成了平地,北部則成了梁山泊。現在湖面已退縮到梁山縣城以北二十多公里處。因此,大野澤也就成了歷史,不為現在人所知。山東菏澤的巨野縣並非因大野澤而得名,巨野因大野而得名。大野澤也因大野而得名。

在遠古時,以泰山為主體的魯中山地,曾是大海中的一座島嶼。由於黃河攜帶的黃土高原的泥沙淤積,在泰山西南逐漸形成了一片廣袤的平地曠野,才出現了今天的魯西南平原,使泰山與大陸相連。遠古魯西南的兗州,是魯民活動的中心,魯人西出群山,見此連綿曠野,謂之大野。巨野因是大野自東向西的入口,故稱巨野。「巨」者,「大」也,巨野,即大野。大野上的河流匯入東北部的一片窪地,形成湖澤,得名大野澤。《周禮·職方·兗州》:「其澤藪曰大野。」流經大野澤的河流主要是濟水和濮水,據《水經注·濟水》:「濟水自是東北流,出巨澤。其一水東南流,其一水從縣東北流,入巨野澤。……又東入乘氏縣,左匯濮水與濟同入巨野,故《地理志》曰:『濮水自濮陽南入巨野,亦《經》所謂濟水自乘氏縣兩分,東北入於巨野也』」。

大野澤最早出現的確切年代已不可考。但根據一些古籍記載,依然可以斷定,至少在夏代以前,大野澤已經出現。據《尚書·禹貢》記載:「大野既瀦,東原厎平。」孔傳:「大野,澤名。」孔穎達疏:「《地理志》雲:『大野澤在山陽鉅野縣北,鉅即大也。』」《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歷史書,儒家經典六經之一,其中的《禹貢》是以記載大禹治水為主的重要的地理著作,如果認為它可信的話,就可以斷定:在大禹治水時,即夏朝以前,距今4000余年,大野澤已經存在。據《史記·夏本紀》:「大野既都,東原厎平。」也可以證明這一觀點。但是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在夏商時並沒有標出大野澤,最早在西周時才畫出大野澤,不知所據為何,亦或疏落所致。

而此時,項羽騎著烏騅馬正奔馳著朝巨野澤而去。

在孟縣之時,項羽三人投了客店,便讓張達呆在客店保護玉漱,自己前去巨野澤會會彭越。

張達和玉漱自然是大驚,亮均是不同意,都勸項羽不要去,便是要去,也要三個人一起去。

但是項羽堅決反對,強烈要求二人呆在客棧,最後二人拗不過項羽,只得答應!

而項羽此行也是完全不擔心自己的安危,因為對方最多不過只有幾百人。當然,如果那幾百人是正規軍,比如蒙家軍那樣的,那項羽肯定不敢之身前往,但那幾百人只是一伙強盜,一伙烏合之眾,項羽有把握,憑借自己的武藝絕對能夠全身而退。

烏騅馬乃是汗血寶馬,腳力甚快項羽出了城門之後一路狂奔,不一時刻便到了巨野澤。

但見巨野澤是一座巨大的湖泊,一望無際,如海一般。項羽暗嘆,不愧是跨越三個郡的大湖,當真是不同凡響!

項羽騎著馬,圍繞著湖泊而轉,行了一個多時辰,卻未見到一人。項羽心中頗有些不耐,當下,便下馬找到一顆大樹,在下面休息,也讓烏騅馬吃吃草。

項羽坐在樹邊休息,忽的想起自己既然進入了巨野澤的范圍,那那幫強盜沒理由不知道,可就這樣一直沒出來,會不會是因自己看著不像有錢人?自己若不顯示些金銀財物,那些強盜豈會對心動下手?

一想到這里,項羽嘿嘿一笑,將身上帶著的四鎰金全拿出來,擺在地上,接著便閉目養神。

果不其然,才閉眼休息了十分鍾,就聽得四方腳步聲「」傳來,項羽猛地睜開雙眼,詭異的雙瞳之中顯出一絲得意。

他一把站起身來,拿起一旁的大戟,靠在烏騅馬身邊靜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