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4 不解風情(2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1675 字 2021-06-16

經過沈哲子努力自家命運得以改變,原本他已經忘了此節,沒想到在整頓產業時又把這臭蟲給揪了出來。於是沈哲子便朱筆一勾,那吳儒一家已經盡數被擒下,只等產業整頓完畢後再拎出來作為一個典型批斗,以儆效尤。

坐了一上午,沈哲子整理出來一段珠算口訣,默念一遍後總覺得不能朗朗上口,不便於記憶,就不好推廣普及。時下人也非個個都如錢鳳一般高悟性,能夠很快接受適應新事物沖擊。

又修改片刻終究不大滿意,沈哲子索性丟下毛筆,溜達出去散散心。在時下而言,他是能高屋建瓴的人才,終日埋紙堆未免有些因小失大。

時下已是冬閑,龍溪庄園內卻仍是一片忙碌。主要是沈哲子近來安排下的事情太多,讓這些蔭戶們臨近年關也難得清閑。

離開庄園後,沈哲子轉去武康山谷口,冬日土凍不宜墾荒,但山谷內樹木植被也已經砍伐殆盡,視野很是通透。

龍溪庄園丁口已經整編完畢,共分了五個田營、三個土木營還有兩個匠人營。這只是一個框架,還並沒有達到沈哲子精准分工的設想,只有等到所有庄園產業清點完畢,才能進一步的調度整合。

武康山溪旁,正有一群匠人營工匠在修築水碓,眼下冬日枯水正合時宜。後世的滾筒水磨被沈哲子稍稍挪前打造出來,其中一個修築好的已經投入了運營。

相對於沖葉水碓,滾筒不過是在水輪兩段各添一塊木板,改動雖然不大,卻能極有效的約束集中水力,並不需要過於依賴攔河築壩以提升水流沖擊力。

此時水磨內加工的並非稻米,而是黃豆。大豆是種好作物,植株可以肥田養地作飼料,果實又能派上多種用途,時下人多用來調制鹽豉醬料之類,或蒸煮取食,未免有些暴殄天物。

今次沈家新入糧食中,大豆等菽類雜糧占了不在少數,價格要比粳米低得多,並不作為主食。這對沈哲子而言倒有了大展身手的時候,龍溪庄園里已經養了一批豆芽將要成型,現在水磨研磨豆漿,則是要用來制作豆腐。一旦做出這些加工品,價值肯定能翻數倍,也算物盡其用。

時下倒是已經有了豆腐,只是豆氣濃烈,頗多渣滓,只能算粗鄙食材。沈哲子並不會制豆腐,但可以試,逐條工藝改進,眼下並無成品的石膏取用,所以沈哲子研制的是鹵水所點的北方豆腐。昨天已經做出一鍋成品,只是色澤不算好,還有種鹵水的苦澀味道。

沈哲子蹲在水磨旁觀察片刻,豆漿研磨的還算不錯。豆腐的制造工序倒是不少,但最耗人力的研磨豆漿已經被水磨取代,剩下的煮豆漿、點鹽鹵、壓制豆腐之類,尋常力弱婦人就可以勝任。

負責研制豆腐的女工們對於沈哲子時常過來觀看倒也見怪不怪,只是對答起來仍不免有些拘謹。沈哲子認真傾聽她們的講述,順便提一點工藝改進的建議。

最重要的還是拿過一名女工記錄的工序過程,這個年代女人識字會寫的並不多,但也並不在少數。比如老爹在前溪庄園培養的那些女伎,個個色藝雙絕,文化素養頗高,眼前這個女工就是沈哲子從前溪庄園抽調過來的。

接過女工遞來的記錄,看到那娟秀字跡,沈哲子不禁汗顏。他自己這一手狗爬,連其房內小侍女瓜兒都比不上。只是看到那些文字後,沈哲子不禁一樂,遣詞用典倒可稱得上文采斐然,但做個豆腐而已,要不要寫得跟王母娘娘做壽一樣?

「鹽母淡抹,風輕兮月朗,曉霧兮雲集……」

沈哲子思忖半晌,大概才想明白應該是鹵水點進豆漿里凝出了豆花。可是他需要的是精准、操作性強的實踐手冊,能夠迅推廣擴大產能,這算個什么鬼?

「蘇娘子,以後記載,用詞不妨淺顯直白,不必合轍押韻,配料、用量還有時間之類,最好能精准些。」沈哲子將書軸遞回去,耐心解釋道。

那女工蘇娘子聞言後垂,心內頗多委屈。她本該於奢華廳堂中披彩衣、描黛眉,軟語嚶嚀,撫琴吹簫,取悅名流,可是現在卻要和一群粗俗婦人一起,蓬頭垢面,每天繞著鍋灶打轉。費盡心思寫下篇章,又被指摘挑錯,這小郎君委實太不解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