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3 沈氏之興(1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1668 字 2021-06-16

六月下旬,江州軍王愆期過江北襲歷陽,與毛寶南北合攻擊潰南來的祖約,是役豫州軍大部潰敗,祖約北逃。

與此同時,歷陽軍蘇峻與荊州軍決戰於姑孰,大戰三日,斬塞江!最終,蘇峻不敵,率領殘部往宣城而逃。

沈哲子用來威脅台臣的石頭城叛軍反攻終究沒有生,他在大桁南駐扎幾天,最主要工作就是收編源源不斷從石頭城越城來降的宿衛們。時下雖然沒有什么即時的通訊技術,但姑孰距離石頭城本就不甚遠,大江上游不斷飄來的屍體、舟船殘骸並各種損壞的軍械,無一不在表明上游戰況之慘烈。

當沈哲子麾下的軍力達到五千余人時,困守石頭城的蘇逸終於不再堅持,集眾生了一場近乎鬧劇的反攻,其部眾們還沒有沖過城外籬牆,已經叫嚷著舉手投降。當沈哲子率領麾下精銳部曲沖入石頭城時,早已人去城空,蘇逸率領著僅剩的人馬往南逃去。

接下來,沈哲子便在石頭城迎到了荊、江合共五千人的援軍,自此,建康城總算得以安穩下來。

隨著各路援軍到達建康,盡管叛臣蘇峻還未被擒獲,許多叛部也未剿盡,但人人都知今次的平叛結果已經明朗,不會再有什么變數生。沉寂已久的都中氣氛終於變得活躍起來,大量居於苑城周遭的幸存民眾們被遷出。望著飽受戰火摧殘,早已滿目瘡痍,面目全非的家園,建康城內從白到晚到處都充斥著讓人慘不忍聞的哭號聲。

早在援軍到達石頭城前,沈哲子便逐步放開了對台城的管制,屬於他的人馬一部分轉移到了覆舟山,另一部分則隨著他來到石頭城。整個台苑只留下譙王一人,率領宿衛一部拱衛皇帝。至於收編的宿衛們,也都交付護軍府。

雖然護軍府名義上的長官庾懌還待在京口行台,不過台城內仍不乏護軍府的高級統帥,沈哲子早先是不講道理的篡奪了他們的事權。一俟接掌了軍權之後,這些人便開始厲兵秣馬准備反攻距離建康最近的叛軍張健部,通宵達旦的制定了諸多作戰計劃,可是在將要出兵的時候,才驀地現他們連基本的糧草都沒有!

隨著台城的管制解除,許多在不久前還恨不得扎根在台城的台臣們也仿佛結束了冬眠一般,再次恢復了活力,紛紛離開了台城。從城破那日開始,這些人被驅趕進台城,幾乎與世隔絕長達幾乎半年,此時終於得到了自由,更重要的是大量的訊息蜂擁而來,真讓他們有恍如隔世之感。

隨著信息的補全,這些人也能越直觀的感受到時局中各方勢力的漲消。雖然到現在為止,叛亂仍然沒有完全平定,可是但凡俱備一點基本認知的,已經能夠意識到今次戰事帶來的動盪遠甚於早年的王敦之亂。

這其中最讓人側目的還是東揚州的異軍突起,雖然這個消息他們早先已有耳聞,但是因為所知太少,大量細節的缺失讓他們難以做出准確的判斷。可是現在,他們清清楚楚知道了這件事的始末,會稽分州之事如何成議、如何運作、如何實現,乃至於東揚州軍隊在這場亂事中的亮眼表現!

在這個過程中,以沈家為的吳中士人團體所顯露出來的那種底蘊和凝聚力讓人驚詫。當然沈家的崛起他們早有感覺和認知,但更多的是將之當做一個特例來看待,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沈充和沈哲子這對父子身上。在他們的印象中,沈家仍然僅僅只是一個以豪門武宗而晉階的新出門戶而已,並不具備與南北高門相抗衡的底蘊。

一個家族能夠長久的屹立不倒,除了本身的實力要強,每一代都有合格的繼承人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家族整體在整個時局中和文化傳承上所獲得的認同感。譬如南逃的這些人家,祖輩便享有崇高的聲譽,哪怕其人是一文不名,但相對於那些寒門幸進之輩,時人自然更願意相信這種有血脈和家世傳承的世家子弟。

誠然沈家是烜赫一時,但也僅僅只是當下的勢位而已。但是真正講到那種認同感,就連陶侃那樣的分陝重任,世家子弟都恥於為其掾屬,更不要說區區一個沈充!

當然沈家在時人看來,是比一般的新出門戶要強一些,除了帝戚之家外,還是因為沈充後繼有人,有一個讓人稱羨不已的好兒子,不必擔心一世而絕的問題。但即便是如此,時人言道吳中高門,下意識想到的還是顧6人家,沈家與這些舊姓仍然不具備可比性。

而且沈家還有讓人詬病的一點,那就是過分熱衷於斂財。當然斂財這種事情,時下而言每一戶人家都在做,貪墨占田,巧取豪奪,也可以說得上無所不用其極。但卻少有人家做得沈家那樣聲勢浩大,天下皆知。雖然時人心內不乏羨慕其家生財有道,但說到底,這樣的行為終究是有傷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