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4 償有功(2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1797 字 2021-06-16

但是王導自己也清楚,一旦開了這個口子,有人因此而受惠,榜樣的力量始終存在,來日未必就能完全禁除。但是他又有什么辦法?假使王舒能夠主導東面戰場,假使郗鑒能夠過江主持行台,他都不會選擇這樣一個注定會有遺禍的方案。

可是現在的問題是,他家在眼下這個局面中已經沒有足夠穩定局勢的力量,假使三吳或是荊州真要強硬遷都,他有什么辦法去阻止?僅僅一個沈哲子,靠著手中那幾千數眾,就能在台中橫行無忌,讓他沒有辦法制約。若來日遷都之議真的被人提出來,他都不敢想象會有多少人奮不顧身的加入其中來!

惟今之計,只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搶在各方還沒有反應過來,施恩於丹陽這些宿衛鄉人們,掌握了宿衛人心,才能讓人有所忌憚!

台城內的反對之聲,乃至於那些暗諷王導以國資而邀民望的風言風語,王導都可以置若罔聞,但當陶侃的書信送入台城後,王導卻不得不鄭重以對。陶侃原本就是分陝之重,如今荊州軍又大破蘇峻主力,威望已經達到一個頂峰,假使他旗幟鮮明的反對,即便有千般理由,王導也不敢再推行此策。

沉吟良久之後,王導還是派人前往石頭城將沈哲子請來,這段時間他也在思考沈哲子為什么熱心幫助自己,考慮良久之後,覺得最有可能的就是沈哲子希望自己能因此大傷人望。但無論這年輕人用心如何,王導也不打算讓他置身事外。

這幾日因為授田之事,沈哲子多與王導接觸,彼此之間關系反而有所緩和,不再似以往那么疏遠。他行入王導官署施禮入座,彼此寒暄一陣後,王導才輕飄飄的將陶侃的書信遞過來,於席中笑語道:「前日之授田瑣政,竟得陶公之點評,駙馬願否一觀?」

沈哲子聽到這話,便明白了王導請自己過來的意思,當下也不推辭,拿起陶侃的書信來匆匆一覽。信中內容倒也沒有什么出奇,陶侃對這授田同樣也不贊同,信中無非是全王導不要一時沖動為壞法以害人望。

關於這個軍功授田,沈哲子倒也沒有什么太深的用意,僅僅只是單純的想給丹陽這些無辜民眾爭取一點福利罷了,順便把王導裹挾進來,讓此老再承受一點物議。

如果說要借此掀起什么制度革命,那也未免過分樂觀。憑時下豪門大族掌握的力量,別人家不說,單單沈哲子自己家什么情況他就清楚得很。時下盡管戰事頻頻,但如果說寄望於戰爭培養起什么軍功新貴階層,那也真是出了鬼了。

歷史上北府軍的崛起,那是庾家兄弟加上桓溫接棒,持續二十多年不間斷的土斷以及各個方面瓦解士族力量,輔之以太原王家狗咬狗將國家敗壞的一塌糊塗,加上天師道的造反,還有桓玄那一場篡位,最後才生成了劉裕那順勢一擊。

時人反對軍功授田,除了此法有濃烈的法家刑徒味道以外,更多的還是眼饞那些即將被分下去的土地,並沒有太強烈的階級斗爭意識。而陶侃反對,也是因為王導此法破壞了約定俗成的軍功犒賞制度,他作為方鎮之不能不表露態度。

沈哲子始終覺得,所謂穿越者的進步性,是對人的價值和能力的肯定,而非大搞制度建設。制度是嵌入到整個時代中對資源的獲取和分配方式,好的制度永遠都是整個社會加入其中磨合起來,而非創建出來。基於這個認知,他願意幫更多人爭取揮能力的機會和平台。

比如歷史上會在今年出現的度田收租制度,即就是廢除戶調,按照實際占有的土地收取賦稅。這一個政策,從時下而言,是極大程度緩解了小民的賦稅壓力,但卻將壓力轉嫁到世家大族身上,因為大族占有的田畝多。

按照這個標准,沈家需要繳納的賦稅增加何止十數倍!而小民之家由於實際開墾田數不足,應繳納的賦稅反而有所減少。可以說,這是一個劫富濟貧的良政。但是那又怎樣?士族大戶拒不納稅!累積的欠稅達到幾十萬斛之多!

到了謝安時代,因為要團結世家大族的力量以抵抗前秦的入侵,不得不廢除這一政令。這是在不同時代的不同選擇,但是到了明末王夫之評價這一項政令是晉之稗政,安罷之,可謂體天經以定民制矣,成了臧否人物的一個佐證。可惜這個定民制有效期有點短,不足二十年,天師道裹挾江東大量民眾起義,有點打臉。

沈哲子願意推動軍功授田,與王導的考慮差不多,就是快穩定京畿局勢,順便收一收民心。當然,他比王導優越的地方在於,王導是沖在前面的,他是躲在後面拱火的。當然如果此法能夠就此埋下一個看重事功的種子,他也樂見其成,但沈哲子卻並不抱希望。因為時局中無論哪一方都沒有足夠魄力和能量,一直將之貫徹下去。

既然王導將此信傳示給自己,沈哲子略一沉吟後,還是決定幫王導做一次說客,去見陶侃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