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7 老而彌辣(2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2044 字 2021-06-16

不過話說回來,憑陶侃的功業來比較時人對其不公允的態度,心里有點怨氣也在所難免,嘴上牢騷幾句已經是難得的好心態。

「來日歸家見到你父,轉告他我可有迫你?我不迫你,你也不能薄待了我。我小孫在你麾下任事,今次你這功業也是不小,我自是不好代他慶功,你可不要疏遠了他,他對你可是欽佩得很。」

聽到陶侃這話,沈哲子不免大汗。他本來還幻想著跟這樣一位流傳後世的名臣坐談,應該談一些天下大勢乃至於深刻的歷史規律才算符合氣氛,但卻沒想到一直就在這家長里短打轉轉,乃至於公然給自家子弟討要封賞。

不過這倒也不妨礙沈哲子先跟陶侃通通聲氣,因而他便說道:「今次多得世兄請援,陶公精妙用兵,京畿才得安穩。世兄之功偉矣,可謂不負家傳,可承衣缽。」

「你這小兒歷事幾分,我之家事何由你置喙……」

陶侃聽到這話後便有幾分不悅,以為沈哲子所言是他家繼嗣問題,不過略一錯愕後才反應過來,這個衣缽應該不是承自己而是他兒子陶瞻。有了這個想法後,他臉色便有幾分沉凝,默然片刻後便開口道:「這是庾叔預的意思?」

陶瞻死前擔任廬江太守,地屬豫州,陶弘雖然此戰有功,當然也不可能直接擔任一郡太守。但如果作為一個許諾來看的話,這一份饋贈不可謂不厚重,廬江本是陶家故土,歸任此處相對於其他地方要多了許多便利。陶瞻本就是陶侃屬意的繼承人,歸任鄉土也有一層看護家業展鄉望的意思。如果能夠繼續持續下去,對於他整個家族的傳承都極為重要。

「護軍自知望淺,來日總要歸政台中諸公。屆時還要求善助於陶公,還請陶公……」

「他家之事,我不與你談,他有什么遠見謀劃,屆時自來見我。」

陶侃有些不客氣的打斷了沈哲子的話語,早年他多受庾亮欺壓,雖然如今人已經死了,但若說即刻就能盡釋前嫌,那也做不到。

面對這老爾彌辣的性子,沈哲子也不知該說什么。雖然話被堵回來卻又奈何不了這老頭,讓沈哲子有點郁悶,但這老頭兒子多啊,待其百年之後,沈哲子不愁找不到報仇的對象。

「還有就是王太保……」

「哈,原來今日你是給王太保作說客?你這個小東西可比你父要強得多,士居雖有詭變之稱,較之你還是要遜一籌啊。」

陶侃聞言後便笑語起來,不乏調侃,前幾日他可是多聽那些投靠他的人言道沈哲子在台中如何威迫眾人乃至於王導,沒想到這小子轉頭又來給王導做說客。略一沉吟後,他才說道:「我既非輔政,又是武任,本不宜問政。只是有一事不明,太保厚待宿衛可以,可我荊州兒郎今次也是血戰平叛,應該功論幾許?」

「便作同例,有何不可?」

沈哲子在席上笑語道。可是陶侃聽到這話後卻是驀地一愣,繼而便指著沈哲子笑語道:「敢這么說,人言你是江表幼虎,我看你倒是個江表亂源!如此惡例,豈能亂開?」

「人言可畏,陶公盛贊實在不敢領受。言及當下,太保也是無奈,不能不為啊。」

「他自為其政,我自言其事,何必求同。」

說完這句後,陶侃便擺擺手說道:「你若再無旁的事情,就這么回去回報太保吧。」

沈哲子一直等到行出營帳,才咂摸出來陶侃這么說的意思。王導誠然不得已,陶侃又何嘗沒苦衷,這應該算是非暴力不合作的一種表態吧,不廢事也能不壞事。沈哲子本以為自己求同存異、包容性強已經算是不錯的政治智慧,但是跟老家伙們這種毫厘之間的拿捏相比,還是稍欠火候。

沈哲子離開之後不久,帳中又行入一人近來,乃是陶侃兄子陶臻,手托一份書簡匆匆上前遞給陶侃。

「射殺七人,溺亡二十八,帶傷四十余……這小貉子下手夠狠,倒是不遜其父風范。」

草草掃過一眼簡牘上的內容,陶侃便咂舌說道,略作沉吟後,他對陶臻說道:「與事兵眾,鞭刑十五。兵主陳某,梟傳示各軍!」

「這、這量刑是否過重?仲父,他雖是駙馬得建大功,但我們荊州又豈會懼他!」

陶臻聞言後不免皺眉,此事在他看來雖然錯在己方,但沈哲子這么大開殺戒也實在太過狂傲。可是叔父不只不問責沈哲子,反而轉過頭來要殺自己部眾,這讓他有些接受不了。

陶侃聞言後眉梢頓時一揚:「老子是給他看?是給各軍各營去看!不要以為老子舊患起不來身,他們就能無所忌憚!」

「還有,早先台城投來那些人,你轉告張長史,讓他帶回台城去!軍政不相統,老子又不是三公高位,耗費米糧養這一群徒害軍心的鴰鳥有何用!」

陶臻見叔父動怒,不敢再多言,急忙轉身行出去要行軍令。可是在即將出帳的時候,陶侃又喊住他:「讓殷長史收拾收拾同歸台城,告訴他台中另有任用。暗助沈家小兒那個叫什么?稍後讓他去征西府監理馬事,老子還未閉眼,都不必急著換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