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1 塵埃落定(2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1661 字 2021-06-16

都內的喧鬧卻並沒有因為沈哲子的離開而平息,先是晉陵太守、留守京府的劉被召回,以光祿大夫而錄尚書事,同時兼任琅琊王師,代替辭官歸鄉的6曄。但是蔡謨出任京府的動議卻流產,甚至就連五兵尚書都被人所取代,單任侍中。

緊接著更重磅的消息則是丹陽尹褚翜出任中書監,與太保分掌中書。大尚書鍾雅轉任光祿勛,執掌禁中。

沈哲子如今雖然已經抽身於外,但也能感受到這一刀一刀割下來王導的肉疼。原本豫州人家因為庾亮的去世而變成一盤散沙,結果因為抓住這個機會,不只喪失的故土完全收回,而且還略有進益。

因為王興之的意外身死,到現在這一場鬧劇可以說是將要塵埃落定。沈哲子得了面子,褚翜等豫州人家得了里子,而青徐人家則是表里俱失,再也不復一家獨大的局面。

沈哲子心內雖然不乏感慨,但也不得不說這是時局展必然要跨過去的一個進步。每個人在時局中都有必須要扮演的角色,和不容推卻的責任,誠然王導等青徐僑門是倡南渡,也是多賴他們的努力,江東這個局面沒有分崩離析。但可以說他們的歷史使命已經到此為止,已經從原本對時局的鞏固轉為局勢進步的阻礙。

如今的江東,需要走的道路是南北通力合作,進望江北,以待變時。

褚季野那里給了沈哲子回話,他家並不反感與帝宗結親,但也並不強求,語氣中似乎是將此交付於緣分。

對於褚季野這說法,沈哲子倒也能理解。褚氏這一次可謂是大豐收,且不說褚翜縱身一躍入了鳳凰池,就連褚季野也是在積極准備謀求一個郡治。

如此長足的進展,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鞏固,短期內應該是沒有大的進望。而且與琅琊王結親,也並不是政治上不可或缺的助力。總之就是,成則可喜,不成也不可惜。

沈哲子也不是窮極無聊,熱衷於為人保媒拉纖,一時敷衍罷了,得了褚季野的回信後便回應一聲他這承諾一直有效,轉頭則就拋在了腦後。

都內贏了這一場,沈哲子回想起來也是不乏後怕。這世上本來就沒有篤定必勝之戰,更何況兩家相比,沈氏的天然缺陷擺在那里。如果這一次被青徐人家鉗制住,雖不至於大敗虧輸,最起碼沈家在都內的諸多布置也會遭受重創,勢必會影響到未來一兩年內沈哲子的北伐之想。

但世上也沒有不戰自退的道理,人行到一定地位,必要的姿態,必要的擔當,如果關鍵時刻拿不出來,那么人心就散了,隊伍不好帶。

當然這一次也不能說是大競全功,因為褚翜的意外插手,讓這場角力提前結束。但這也未必不是好事,今次王導敗就敗在太想要一個體面,想要遮丑。如果真的橫下心來,勝負難料。但話又說回來,假使王導真的不顧家丑,就算是勝了那也是殘勝,甚至於接受勝利果實的都未必是他王家,而是青徐其他門戶。

事情既然已經過去,沈哲子也就不再多想,旋即烏江那里又有好消息傳來。韓晃派人送來了一批新進打制成的軍械,算是這大半年來努力成果的一個展示。

三尺長鋒,劍脊勻稱厚實,尖刃鋒芒銳利,陽光下展示,閃爍著精打百鍛的鋼紋,還有刃口處淬火之後讓人不寒而栗的寒芒。雖然算不上什么絕世神兵,但沈哲子仍是愛不釋手,因為這種檔次的百鍛利刃,最起碼在明年上半年就可以達到量產的程度!

如今的烏江封國里,所聚已經有萬數人丁,當然這么多人力不可能都算作沈哲子的封國之民,不過是因為庾懌在那里,取一個折中之法。這萬數人丁,其中過半都是完全脫產的冶鑄工匠,雖然在技法方面熟練與否尚有參差,但因為沈哲子一開始采用的就是流水線的作業,效率要遠遠高於單一工匠從頭到尾的操作。

技藝方面尚是其次,最根本的還是冶鐵產量。如今烏江那里已經積攢了三萬多斤鐵,單獨來看這個數字並不大,也匹配不上沈哲子的雄心。但要知道烏江是從無到有的建設,各種基建之外尚能保持這樣的產量,已經算是很不錯。

當明年之後一切步上正軌,產量將會有所飆升,十萬、二十萬乃至於三十萬斤的年產量,並非遙不可期。到了那時候,烏江將會成為江東名副其實的軍工大本營!

在都外庄園居住幾日,陶侃的孫子陶弘登門前來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