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8 不肖子孫(1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1572 字 2021-06-16

武昌乃是大江中段重鎮,春夏交替較之瀕海似乎來的稍遲一些。

如今的武昌,乃是荊、江二州軍政中心,因而兩地人傑物華俱都萃集於此。尤其去年圍繞襄陽的一場大戰,雖然羯國主力主要投入在了淮中戰場,但是荊州所面對的壓力同樣不小,羯國石生糾集十數萬大軍,圍繞襄陽惡戰數月,最終無功而返。

雖然這一場戰事沒有取得淮南戰場那么亮眼的戰績,但是成功保住了襄陽這一重要的進望中原的門戶,所以同樣意義重大。如今大戰早已經結束,原本集中在襄陽的各路人馬也都次第歸鎮,只留下桓宣等幾名戰將坐鎮殘破襄陽。

身為荊州刺史,陶侃卻沒有來得及品味大戰得勝的喜悅,很快便被憂慮所糾纏。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鎮中開始流傳一樁傳聞,言道陶侃曾經夜有所夢,夢中肋生八翼飛而上天,天門九重飛渡其八,至於最後一重則被杖擊墜地,折斷左翼。

「妖言可憎!老子何夜為夢,何日又道於人,自己尚且不知,反倒疏遠之眾似是掌中數籌,知道的這么清楚!」

陶侃的脾氣,並未因年邁而有所平和,每每念及此事,便要忍不住破口大罵,花白胡須因此飛舞凌亂,瞧去頗有幾分氣急敗壞。

此時室內席中唯有一人恭坐便是陶侃的侄子陶臻,聽到陶侃不乏憤懣之言,只是低下頭來,不敢回應。他知陶侃之憤怒並不僅僅只是這頗多荒誕的流言,其實類似的流言早在王敦作亂被平定後,陶侃再次出任荊州刺史時便已經流出。無非時人暗鄙陶侃其人,認為他不是能夠托以重任的人選,因而謠言構陷中傷。

陶侃心情不好的原因有很多,這一樁舊日謠言再在鎮中流傳出來只是原因之一罷了。陶臻作為陶家子輩中最賢,又官居南蠻校尉,乃是陶侃最重要的臂膀之一,對於這流言之下的暗潮涌動,其實也是有所察覺的。

早前陶侃出兵,聯合其他幾路方鎮逼殺王舒,兼任江州刺史,當時便有風傳言是陶侃打算自固權位,傳之後嗣。其實對於叔父是否有此類打算,陶臻自己都拿不清,要知道荊江入手之後,陶侃之權勢之高,江東已是無人可比,即便是有此類想法,也是人之常情。

但事情壞就壞在陶臻那幾個堂兄弟一個比一個還要狂妄不知收斂,聽到此類傳言後非但不引以為戒而小心謹慎,反而一個個鵲幸無比,認為自己能夠篤定接受父親的權位,行事不免更加荒誕張揚。甚至於有的居然私下里去勾結荊州各路部將,暗許重利拉攏支持。

如此行為,簡直就是愚不可及!要知道就連陶侃自己待在這樣備受矚目的位置上,都是戰戰兢兢,唯恐出錯被人小題大作的中傷構陷。幸在這幾人還沒有蠢到家,先接觸的都是陶侃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部將,或是類似陶臻這種親宗臂助,尚未喧鬧得人盡皆知便被眾將匯報給了陶侃。

陶侃得知之後自是大怒,他這些蠢物兒子們,個頂個的不讓他省心。即便是他有此類想法,那也應該徐徐陰圖,試探人意之後再作打算,這樣直接找上門去問到當面,那么是讓人答應還是不答應?擺明了就是在逼人要與陶家劃清界線!

後續襄陽戰場上,之所以沒能集結眾力打出一場類似淮南那種震驚世人的決戰,其實也有著這方面的原因。眾將或有忌憚,或有猜疑,寧肯各自為戰,都不願集結起來,唯恐被奪部曲人眾,成為陶家諸子內斗爭位的犧牲品。

兒子多了未必是福,尤其不成器的也多,對於那幾個特別過分的兒子,陶侃恨不能收而殺之!如今這個形勢,就算他此前真有類似的想法,但是眾將已生離合之心,尤其一些反對者警覺已生,私下不乏勾連,已經不可再謀。像這樣的舊日中傷謠言再次喧囂塵上,便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所以,為了能夠平息眾願,表明自己的態度,襄陽戰後不久,陶侃膝下諸子凡在鎮中任職者,俱都被去職不用,全都弄巧成拙。

「兒輩俱是豚犬庸才,實在是難堪重用。家勢未來若想安穩以繼,還要多多仰仗彥遐看顧。」

陶侃講起這話,心內頗多感慨,對於陶臻的才能和眼光,他是十分的信任。要知道他能有如今的名位,也是多虧了陶臻的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