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4 梁郡新墾(2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1773 字 2021-06-16

當然現在整個淮南都督府,無論行政還是生產,一切都要建立在先軍的前提下,所以思考什么權益問題,本就是一個奢侈概念,沒有什么實用性。

在田中巡弋完畢,沈哲子不乏好奇問道:「吳鄉已有下溪稻種,增產頗多,為何如今屯墾不見耕作?」

問出這個問題後,沈哲子便見那督守臉色頗顯窘迫,便猜到自己是問了一個蠢問題。果然,那督守支支吾吾道出原因來,雖然吳鄉已經育出一些高產稻種,但遠遠還稱不上是成熟,而且種植條件極為苛刻,哪怕在吳興等地,也僅僅只是小規模種植。至於江北這些屯田區,實在不敢冒險試種,要知道一旦出錯,那就是耽誤了一整季的收成,以軍法論的話,是有可能殺頭的!

督守本就是吳鄉本家老人,沈哲子雖然自曝其短,倒也不覺尷尬,干笑兩聲後說道:「這也是一慮,不過眼下世道躍進,本就不必拘於舊法,凡可益於世道,都要試上一試。稍後讓郡府批整一片田畝,轉為試種南北新種。若有所得,以甲功計論。」

隨行的梁郡官員們上前領命,並快在手牘上記錄下來。

耕田巡視完畢之後,一行人便返回這一處屯堡。這一處屯堡規模不小,男女成丁者過千人,另有老幼合計一千三百余人。這樣一個比例,也顯示出世道殘酷性,沒有足夠能力的老人和兒童,在這個亂世中存活下來的幾率實在太低。

類似的屯堡,分布在江北、淮南廣袤的郊野中。尤其在靠近塗中這一片區域,便多達近百個。其中近半數量,都是都督府直轄的籍丁,人數多達兩萬余戶。其他則是合宗來投,又或本地的鄉宗人家。如此一個在籍比例,已經足以令江東那些郡縣官長羨慕到極點。

抵達屯堡之後,堡內早已經准備好了極富鄉野趣致的餐食,甚至還有鄉人采集自釀的果酒,味道雖然酸苦,但也是一種風味。沈哲子與一眾隨員們入席進餐,途中還有許多鄉宗人家聞訊趕來拜望,又進獻一些鄉野所產的米肉之類。沈哲子便也將人留下來,一邊進餐,一邊詢問一下鄉中生活生產的狀況。

雖然這些鄉人們在沈哲子面前少有怨言,頗多溢美,但是從他們話中未盡之處,沈哲子也能略微總結出來一些,鄉人們還是苦於勞役過重。

如今淮南都督府,財政框架已經初步搭建起來,也有了一些賦稅相關的政令正在試行。其實在征稅方面,沒有什么好說的,無論古今,都是要用最小的行政成本,來獲得最多的財賦收入。所以一個好的征稅方法,必須要圍繞著最稀缺的社會資源來構思。

如今的淮南,或者說如今整個天下,最稀缺的資源便是人力。至於土地,比比皆是,荒田連綿,所以地稅根本無從談起。淮南都督府軍事當先,所以在籍生民多入軍屯。至於那些塢壁鄉宗,人口多少也實在不好清點,丁稅也推行不易。

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對於那些不在掌握的人口,淮南都督府也就不在土地和人口上面動主意,而是以軍用為理由,境內全面禁絕民渠、私埭。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保證航道的暢通,以及維持水道的壓力。另一方面,就是控制生產。

你塢壁建造得再怎么堅固,隱瞞了再多的丁力,總需要種田養活人口,既然要種田生產,那就必須要用水。現在淮南對私埭的禁絕,最高刑罰已經上升到斬。所以已經很少再有鄉宗塢壁敢於開掘河道,構築私埭。

隨著境內水利工程的逐漸完備,雖然小規模的耕種還可仰仗鄉野山溪之類,但只要想擴大生產,就必須要仰仗官埭,賦稅也就無可避免。而且越是鄉基深厚的民戶,對此依賴性便越高。

當然在水網密布的環境中,想要完全禁絕私埭也是不可能。但就連後世那么嚴密的征收監察制度,都不乏偷稅漏稅的例子。淮南本就需要大興水利,順便將之當作一個暫行收稅制度,投入和產出的比例已經非常好。隨著未來地方元氣漸復,自然還會有新的手段補益。

淮南賦稅征集倒是多樣,可以捐輸錢糧械物,也可以用勞力徭役來代替。而且如今從梁郡到淮南,都是大建之年,諸多工程等待上馬,所以勞力方面自然就會變得沉重。

對於這一點,沈哲子也向鄉人保證來日肯定會注意體恤民力,但更多的還是激勵鼓舞,盛贊他們將一片百戰廢土建設成富饒之鄉,來日子孫都將因此承惠,百世無窮。至於民力的使用方面,未來幾年之內肯定都無收斂,不過隨著控制范圍擴大,可征集的民力增多,自然也就不必獨勞一地人眾。

一直到了傍晚時分,沈哲子才離開此處,在親兵們護衛下返回梁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