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 時局難返(2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1729 字 2021-06-16

一旦徐州的交接生什么變故動盪,使得沈維周深陷其中、疲於應對,台輔們肯定不會視而不見,一定要猛烈的沖進去,撕開此前無能涉足的江北局面。

甚至在王導看來,徐州這次軍械失竊就算不是台中某人指使,那個盜竊者如果足夠聰明的話,在事後肯定會聯絡台中某個人,因為只有獲得台中支持,其人這種冒險行為才能獲得相當程度的回報。

徐州局面不穩定,將會是波及整個江北的大隱患,在不能兵反攻的前提下,沈維周想要化解掉台城的緊逼步伐,推舉王導重回台城執政將是其人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甚至不需要完全促成此事,只需要其人表態出來,江東自然會有大量投機者去鼓動此事,以期獲得重新洗牌的利益。

畢竟此前台輔們在中樞洗牌手段太剛猛,得罪了相當一批的時流人家,甚至都內已經有人提議讓王導重回台城,只是人微言輕,聲音被壓制下去罷了。

到了王導這個年紀,尤其已經被冷落數年之久而漸漸習慣,權欲其實已經不太濃烈。人情冷暖都已看透,鄉情不可恃,就算他重歸時局,也不可能冒著敗壞整個北伐大勢的罵名危險而與台輔們沆瀣一氣打壓沈維周,頂多只是扮演以往那種調和的角色。

而且從私情上,王導也希望能夠獲取一個機會稍微修復一下與沈氏的關系。此前彼此縱然有什么仇怨,那是因為權位的爭奪不容情面。而且若真嚴格論起來,沈氏反而是背棄王家在先,又有迫害王氏多人的舊仇。

隨著沈維周在江北取得連場大勝,北伐的趨勢已經成為主流,這不是人力能阻止的。王導即便不考慮當下,也要考慮後世,隨著中原局勢的平穩,僑門歸鄉必成一個趨勢。

可是如今的琅琊王氏,族人多已凋零,不過尚存些許舊譽罷了。若能迎合大勢主動歸鄉重整家業,既消除了與吳人在鄉資上的矛盾,對於北方的重新經營建設並收拾人心也有極大的好處。

所以王導是希望能有一個機會並足夠的資格,與沈氏緩和關系,借此將族人們安排歸鄉經營。這也是他能為社稷、為家人所做的最後一點貢獻了。

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徐州不靖的情況下。可是現在,沈維周在徐州做的太好了,那種對於大局的掌控以及強烈的進取,快到令人反應不及便將徐州給控制住,根本沒有留給旁人插手的時間。

想到這里,王導又在床上翻一個身,幽幽嘆息一聲。榻側侍婢聽到生息,忙不迭悄然上前遞上唾壺並順勢掖了一下被角。王導卻擺擺手,從床上坐了起來,披起棉氅走到外室,讓人備好筆墨,提起筆來卻不知該要寫什么,就這么怔怔坐著,不知不覺天色已亮。

郗鑒並不知王導這一夜無眠諸多思緒雜擾,第二天清晨再見王導,王導已經徹底的病倒,整個人又老邁了數分,榻前室內多有王氏家人環繞侍奉。

眼見如此,郗鑒自然不便久留,入內詢問病情,得知並非惡疾爆,只是年邁身體難免時好時壞,他這才放了心。主人都已經病倒,郗鑒自然也不好意思再長作盤桓,索性直接向王導告辭,約定來日再來拜望,然後便帶著兒子並家人離開了王家。

琅琊郡乃是南渡以來所設立為數不多實土僑置,早年甚至還因為鄉土的分割糾紛多有民亂爆,民間群情激涌。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倒也有所好轉,原因也有很多方面,其中相當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建康周邊多有工坊興起,生民做工為生,對於土地的需求變弱。

如今的琅琊鄉里,已經經營得頗為富庶。尤其以王氏大宅為中心,鄉民層層圍聚而聚居起來,倒頗有幾分古時舜帝所居三年成邑的鄉德場面。

離開王家後,郗鑒沿途所見種種,不乏感觸,指著道左風物對兒子嘆息道:「時人多誇高門顯達,但其實高門又與小民有何不同?拋開權勢,一樣的在耕在織。鄉民擁聚,自能得於長久的殷厚持家。異日你父不在,你們兄弟也未必有翻覆之能,立足此刻,養德及人,這樣才能免於日後的孑然無助。」

郗愔聞言後只是含糊應聲,口中卻說道:「常聽時人勝論言是吳中殷實更勝都下與江北,往年沒有機會游覽,今次倒可以得於閑暇前往一觀。只是不知梁公所贈田畝產業是否稱佳,未來父親榮養家中,我與二弟也都未進事,善守家業才能得於從容啊。」

郗鑒聽到這話,不免又深嘆一聲,還想要再作訓告,突然鄉道上迎面駛來的一駕牛車上跳下一人,站在道側拱手道:「請問車上所坐可是郗太尉?在下乃是梁公門下任球,奉司空命訪迎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