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0 昊天有命(1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1658 字 2022-08-0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漢祚高門最新章節!

六月中,江東風物最盛。

石頭城外大江水道上千帆競過,城內東西二市畢集南北時珍,城外有小吳興之稱的南郊貨棧林立,工坊諸多。

作為江東第一大城,建康城居民人數早已經超過二十萬,無論是其繁榮程度還是宏大規模,都令江東人引以為傲。

當然,繁榮並不是憑空得來,言及城池今時此態的實際締造者,沈大將軍無疑是眾望所歸。而若講到沈大將軍舊年事跡,則建康城中無論販夫走卒又或達官顯貴,俱都可以滔滔不絕,致人生厭猶且不收聲,他們是發自肺腑、真正認為能與沈大將軍共同生活在這座城池內,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

也正因此,沈大將軍最近這些年雖然常居江北,少回江東,但是建康城中仍然處處留有沈大將軍的痕跡。

烏衣巷內丹陽公主府,台臣俱以能安家近中而沾沾自喜。三吳人眾行入建康,無論長居還是短住,沈公坊附近幾個坊區乃是首選。咸和風流畢集一樓的秦淮河畔沈園摘星樓,更是時流雅事咸推必談所在。

除此之外,大凡建康城內街坊之間,若能與沈大將軍事跡產生什么牽連,也都會成為城中熱地,游人如織。

在四方來客中,建康人態度最友好要首推吳興人,特別是大將軍鄉土武康來客,無論行在哪里一旦道出鄉籍所在,都會獲得民眾們友善對待。若能講起一些大將軍鄉居趣事,那么建康人所回報的熱情,言之追捧都不為過。

當然,也有的外地來人並不會獲得建康人的友善對待,甚至會遭遇極為苛刻的待遇,那就是洛陽人士。洛陽來人身在建康,遇冷乃至於遭受途人冷眼審視,都是很尋常的事情。而若一旦有什么行差踏錯,小節有失,那更會遭到加倍的責難。

在建康人看來,這些中州人士某種程度上奪走了大將軍對他們的關注,大概是民風不夠淳良,才常年把大將軍困在河洛施政教化。

既然如此,這些人就必須要對得起大將軍這一份苦心與勞累,既然來到建康,他們也就有責任幫助大將軍教導這些河洛人士恭良品德,不可因為他們的不受教化而讓時流輕於大將軍的仁德。

當然,建康人若是北行入洛,待遇也是於此相差仿佛,兩地民風對待彼此便有些不友好。這種民眾自發的對抗與競爭,就連行台都有些束手無策,但是彼此間的交流倒也沒有就此停滯下來,反而因為連接雙方的開闊馳道而變得越來越頻密。

從六月伊始,建康城內氣氛就變得有些浮躁起來,市井之間不乏流言,說是大將軍北伐再創新功,一竟全功已經指日可待。

但是有關於此的資訊,言者故作高深,聽者自然也就難免雲里霧里,但偏偏人情趣味俱都匯聚於此,已經成了市井間每日必須要打聽的話題。可是由於始終沒有確鑿的消息傳來,民眾們這份好奇,便隱隱轉為焦躁的情緒。

有的人想要提前一步得悉詳情,甚至干脆跨江北上,沿馳道奔馳入洛去打聽更多。但就算馳道的修建讓兩地聯系變得通暢便捷起來,但這種遠行終究還是難免勞累、耗資,有條件坐言起行的時流還是少數。

多數時流不能過江遠行,而又想盡快了解究竟,而作為江東最主要的官聲渠道,建康的台城自然便成為了民眾關注的焦點。

如今的台城,隨著鍾雅等執政老臣的凋零,已經越來越缺乏存在感,特別去年光祿勛王述奉行台所命歸都之後,便開始將一些台城機構、人事陸續遷往洛陽,到如今,台城也變得越來越冷清,仍然留此供事的台臣已經少之又少。

仍然留在建康的台臣們卻並沒有因為再次獲得世道關注而有什么欣喜,他們多數都已經習慣了這種透明閑散的養老狀態,之所以至今還留在台城任事,要么是確實沒有什么相匹配的才力、即便入洛也難有職事安排,要么是生性恬淡、年齡老邁,已經沒有了繼續勇作奮進的心氣。

如此這些留守台臣便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難悉大事,他們對於江北軍國事務的了解其實並不比市井之間更多。城中喧噪至此,這些人自然也難免好奇,而作為行台派駐的王述,自然便成了他們要打聽的對象。

王述本就不熱衷於人情來往,台臣們頻頻來擾,已經嚴重到政務難施,對此自然煩不勝煩。他與行台雖然有固定的聯絡渠道,但是由於距離的限制,通信也難免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