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8 功爵分授(2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1538 字 7个月前

另外還有宗親中確有勛功積累者,得授郡王三人。除諸王正爵以外,各王亦可表奏台省、宗正,請立王世子,王世子儀同郡王而無祿。諸王代襲而降,五代除爵,唯親王守嗣一人,承王禮而不稱王號。

應該說,這一套王爵宗法傳承對於宗室的限制還是蠻大的。單單親王不就國、不干政,便廢了一多半宗室的拱庇之能。

晉世宗王禍國是一方面,但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皇帝一家若只成純粹的孤家寡人在當下這個世道而言也是不乏隱患的。

比如皇帝陛下自己便還需要諸兄弟擔負一部分內外事務,所以干脆將沈牧、沈雲幾人壓了一壓,沈牧授為勃海王,沈雲授為汝南王,沈勁則襄城王,也是給他們主要任事幾人留下一個進步空間,未來年高功大,再拔授一級,便可歸洛榮養。

至於其他沈氏族人,便不依爵級而授以公爵,怪只怪宗族太龐大,一旦依次,沈氏族內諸親湊出百十個公爵是不難的。哪怕不給予封邑僅僅只是食祿,這也是一個頗為龐大的數字,索性直降縣侯,降襲三代即止。

當然,這些族人中若真有任事之勞、建業之功,那也可以不接受這宗眷封授,而是以勛功得授更高的爵位。

宗親之外,尚有姻親,而姻親若只憑眷得爵,最高止於縣侯一級,唯皇後、太子妃母家或加蔭一子,或延傳一代。

當然規矩是這么定了,但還是有特殊存在,那就是退帝司馬衍,自然不可尋常姻親視之,需要加授殊待,王禮三代不移。

大梁新朝功爵體系,除了開國郡公、縣公、縣侯、鄉侯、伯、子、男之外,最上另加國公一級,儀同郡王。而功爵封授,以伯爵為起點,同樣有爵無邑,虛封食祿,所以伯爵干脆一裁統一為忠勇、忠義、忠仁、忠禮等四號,分功察授。

至於子、男兩級,則並不作為功爵分授臣子,僅僅只作為諸勛貴降級蔭授的延封。換言之只要爵位降到這一級,那就要想辦法振興家業了,否則下一代便要被開革出勛貴體系。

功爵最高一級的國公共授四人,分別是晉國公司馬衍,譙國公庾懌,許國公杜赫,盧國公郭誦。

這其中晉國公司馬衍既是前朝退帝,又是義主嗣子,還是皇後至親,雖然新梁在政治上是秉承一斷前朝,但晉世存在也難完全抹殺,因是得授國公。

庾懌的身份也很復雜,既是前朝遺老,又是分陝重臣,將其人封為國公,既能給舊人以慰藉,又能給今人以安撫。

至於杜赫與郭誦,那就是新朝文武兩個領域的代表了。

杜赫是從早年北上塗中便承擔都督府一應政務,行台創設之後更是全面主持政務,在這方面可為首功。

軍功方面,競爭則就比較激烈了。郭誦所以得授,除了本身軍功的確頗有可誇之外,還在於他是目下追隨皇帝陛下最久的老將,早在江東蘇祖之亂時便統兵追隨,選擇其人作為武勛代表能夠最少爭議。

到了郡公一級,則幾乎完全都是武人的天下了。得爵者十二人,謝艾、韓晃、路永、毛寶、謝奕、蕭忝、賀隰、桓宣、李閎、山遐、紀睦、江虨,其中桓宣、李閎、山遐三人俱為追贈。其中除了賀隰、江虨並追贈的山遐之外,余者盡為武將。

除這十二人之外,另有沈氏族人沈鮮、沈默,論功或是不及前十二者盛,但畢竟乃是宗屬,拔授一級也得封郡公。

郡公以下,得授縣公者二十人。當然,也並不是說縣公功勞就一定遜於郡公,只是因為某些原因稍加抑制,余後徐遷。比如庾家的庾條、庾曼之這對叔侄,論功同樣不淺,但是家門已經出了一個超格的國公,榮寵太甚,只能暫作降格。

還有攻破信都,生擒羯主石虎的辛賓,也是因為目下政治輿論還在蔑低石虎,大功未得正視,隨著羯胡余孽被清除,河北悉定之後,肯定也要再提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