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漢篇4(1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2496 字 6个月前

當汝南王沈雲所率巴東王師攻入蜀中,並向成都方向奮勇而進的時候,另一路由梁州刺史毛寶所率領的漢中王師也在巴蜀北路發起了凶猛的進攻。

蜀道天險,絕非說說而已。巴東一路伐蜀王師雖然依托於大江溯游而進,成功的攻入蜀中,但並不意味這條水路就是一路暢通,無論什么人都可平流入蜀。

三國時期,司馬氏當權的曹魏伐蜀,當時魏軍已經由北路攻入蜀中且蜀後主劉禪業已投降。吳主孫休難忍寂寞,派遣數萬大軍沿江西進,名為救援,實則打算趁著曹魏平蜀未定之際而收漁人之利,侵占一部分蜀漢遺澤。

但東吳這數萬大軍西進未久,便遭遇了蜀將羅憲的阻撓。當時羅憲以巴東太守鎮守時名永安的魚復白帝城,以麾下區區兩千之眾,強阻吳軍於此數月之久,一直堅持到魏國處理完畢蜀事動盪再反過頭來進攻東吳重鎮西陵,東吳自顧不暇,永安之圍遂解。

永安之戰在三國對峙過程中算不上什么大規模的戰役,但給東吳政權帶來的羞恥卻實在不小。

且不說這種背棄盟友、趁火打劫的行為道義與否,須知曹魏滅蜀之後局勢可並不平靜,特別滅蜀大將鍾會的作亂雖然近乎一場鬧劇,但也暴露了當時魏國內部的嚴重問題。

司馬氏雖然父子相繼竊奪曹魏權柄,但是這個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淮南三叛,甚至滅蜀之威都不足完全鎮壓住魏國內部對司馬氏霸府的抵觸與反撲。所以盡管鍾會謀反時間並不長,但給曹魏內部所造成的觸動還是極大的。

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昭既要穩定內部,又要整理消化伐蜀所得,因是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救援永安。其人本就梟雄人物,大概內心里也並不認為蜀將羅憲有什么值得救援的價值,還是因為永安所在的確是大江顯重要塞,再加上羅憲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這才發兵救援。

這當中足足有幾個月的時間,東吳西陵防線又是陸遜父子兩代經營的重鎮,而永安不過僅僅只有羅憲所率兩千亡國之余,東吳大軍幾番發起進攻,其中領兵者甚至還包括陸抗這位東吳名將,但卻仍然沒能輕越雷池半步。

永安此戰的結果,也讓東吳這一次軍事行動成為一場徹頭徹尾的笑話,只成就了羅憲作為蜀漢最後一位名將的威名。

這一場戰事,拋開其他方面的因素,長江水道溯游仰攻所帶來的地理壓力也不容忽略。大梁今次伐蜀,雖然起點便是舊年東吳久攻不下的白帝城這一三峽門戶,但是上游的江州城、犍為城同樣也是大江沿線不遜於白帝城的險關。

蜀中地理得天獨厚,除了南線水流湍急,北路峰巒迭起、險隘無數更是當之無愧的天險。舊年秦雍六郡流民入蜀,途徑劍閣時,李特曾經感慨:「劉禪有如此之地而面縛於人,豈非庸才邪!」

人總是記吃不記打,雖然成漢國號中所示敬無論是公孫述的「成家」還是劉備父子的蜀漢,俱不能享國長久,但當成漢李氏擁此險關之時,同樣不能以史為鑒,自作長久割據的美夢。

巴西閬中,城扼嘉陵江,背靠大巴山,西接劍閣、葭萌關等蜀道險關,乃是當之無愧的巴蜀要沖。若求保全巴蜀,則必守閬中,這一點成漢君臣也都頗有明識,國中半數甲士,俱都集中於此一線,以求將梁州漢中的大梁王師強阻於外。

成漢駐守閬中的,乃是皇太弟李廣。鎮守於此蜀道天險關隘,李廣其人才力深淺與否尚在其次,只要其人不犯什么致命的錯誤,梁軍想要從漢中經由劍閣險關攻入巴蜀簡直難如登天。

事實也的確如此,大梁朝廷確定伐蜀戰略之後,作為伐蜀總統帥的汝南王沈雲還沒有離開洛陽,早在開年之初,梁州刺史毛寶便率領王師大軍向巴西發起了凶猛的進攻。

但是,漢中發兵雖然時間最早,但進展卻是最緩慢的。大小劍山雙壁聳立,蜀中軍隊根本無需更多布置,只需要緊緊扼守住閣道,梁軍於此便寸步難行。

漢中王師久困於關隘之北,於戰事上的推進甚至都比不上於隴右南來攻伐仇池國的庾曼之所部王師。

但就算是明知蜀道天險、易守難攻,漢中王師仍然不敢放松攻勢,相反還要持續不斷於此強攻以維持住對成漢的強勢壓迫,讓巴西所駐成漢軍隊不敢調度離此、轉戍別處,從而有效的吸引住成漢國中有生力量。

成漢雖然只是小國寡民,但擁此四塞險關的絕佳地理優勢,國力同樣不容小覷。

像是羯國那樣的河北霸主,想要有效控制國中人力物力,都不得不將各邊民眾強驅安置於國都附近,由此又產生一系列的管制問題。

而成漢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優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生民根本無需高壓監管,只能聚集在成都平原附近,這就讓成漢舉國征發動員非常高效。

所以歷來伐蜀,都要務求速攻,一旦戰事稍有拖延,便會生出諸多變數。漢中一路無論能否功成進取,但攻勢強大與否也直接關系到蜀中力量的調度情況,給其他幾路伐蜀路線爭取勝算。

譬如眼下,由於漢中王師凶猛進攻,成漢在閬中布置了足足有將近五萬甲士,這幾乎已經是成漢國中過半的兵力了。特別其中有超過萬數的原六郡流民後嗣所組成的軍隊,可以說是成漢國中當之無愧的精軍,是漢主李勢賴以統治巴蜀的堅強後盾。

盡管有著劍閣天險,能夠頑強的將漢中的梁軍強阻在外,但是前線這些成漢國軍隊在見識到梁軍強悍的戰斗力以及那精銳的武裝之後,心中仍然充滿了危機感。

作為大軍統帥的成漢國皇太弟李廣更是須臾不敢松懈,單單在劍閣一處便布置了萬數軍隊。而在閬中周邊,值得防戍的關隘也並非只有劍閣一處。群山之間最起碼有三條兵道可以供梁軍攻入進來,自西到東分別是陰平道、金牛道以及米倉道。

這其中,陰平道上接隴右,下抵蜀中綿竹治下的江油,這一條路線正是舊年魏將鄧艾攻入成都的行軍路線,同樣不容有失。

眼下的陰平道,並不在成漢控制之中,屬於仇池國楊氏的勢力范圍。仇池國與成漢彼此之間雖然互無統屬,但彼此之間淵源也是極深,舊年李特率領秦雍流民入蜀,多仰楊氏助力才得以在蜀中成功立足。

如今即便不考慮這些舊日淵源,仇池國與成漢也是唇亡齒寒的關系,若是其國被隴右南來的梁軍攻滅,那么成漢西北方面也將完全暴露在梁軍兵鋒之下。

而仇池國也借由這一點與成漢休戚相關的生死危機,屢屢向蜀中勒取人物之用,單單在李廣坐鎮閬中之後,便陸續向仇池國支援了兵眾五千余,錢糧之類更是不可計數。

到如今,據說仇池國與南來的梁軍正對峙於岷山之間的沓中,形勢不容樂觀。

沓中此地,正是當年蜀漢大將姜維屯兵所在,李廣不知梁軍是有意將仇池國勢力驅逐至此還是湊巧,但目下這種態勢,即便他少知舊事,麾下自有干將力陳須以前轍為戒,將一部分兵力安排在晉壽、梓潼之間作為後備策應,以防備梁軍攻出陰平之後長驅直入蜀中,使得大軍顧此失彼,重蹈蜀漢覆亡的舊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