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日新月異(1 / 2)

時代的車輪滾滾而過,大秦的變革卻是才剛剛開始。

民以食為天,任何的變革,都始終繞不過一個東西,那就是糧食。

楚明曾經締造出過龍象米這種仙種,此間元氣稀薄,龍象米根本無法生長,是以楚明只是用神通改造了一批良種,做到了畝產兩千斤。

這良種雖然一年之能種一季,無法象龍象米一般,一年收四季,但相比此間原本畝產兩三百斤的稻谷,卻是有了一個巨大的飛躍。

天工院、天書院兩大組織的結構,也隨著兩個組織的人越來越多,而分的越來越精細。

材料、動力、生命、能源、氣象、星辰、地質……

術業有專攻,在一群人的幫助下,楚明傳下的諸多技術,被分解被改造,逐漸變成適合這個時代的東西。

大地之上工廠林立,更新換代極快,幾乎每一個月都在更新,當然藉由楚明給出的各種理論技術,很多天才提出了諸多的猜想,但限於基礎設備,有些東西終究難以驗證,而有些靠著強大的精神力量,觀測到並驗證了的東西,也限於技術條件,無法變現。

現在大秦的土地上所生的事情,只是在將楚明所提供的科技樹以極快的度過上一遍,並未有到推陳出新的時刻。

科技的變革和更新,過程是無法避免的,但只要有了一個開始,和正確的路徑,越往後的度就會越來越快,最難的,是跨出第一步。

時光匆匆,楚明在提供了最初的幫助之後,剩下的,都交給了這個世界的人,其實以他的神通,完全可以將最先進的工業體系手捏出來,但他並沒有這么做,而是將一切交給了秦人來完成。

在楚明看來,這個過程是很有必要的,這是一種精神的塑造,相比最後的結果,對於人而言,那個過程之中的收獲的精神財富反而更重要。

人道自強,若是什么都祈求著「神」的恩賜,那對於一個種族而言無疑是一種毀滅和扼殺!

幾乎沒過多少時間,曾經在很多人心里被認為是奇淫技巧的天工院,便成了大秦的核心,因為諸多的技術,都是從天工院里流傳出去的,至於天書院,只是起個刊印和傳播消息的作用。

天書院的天書日報,每天上面很大一塊版面,都是在說天工院里又出了什么新的成果,而在這個過程中,材料學、信息學技術專家陳勝和吳廣,能源學,生命學技術專家東皇太一和張良,地質學專家劉邦,天文學專家項羽這些人的名字,被許多人記在了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天書日報里,這些人被譽為大秦中興的脊梁,大秦變革的靈魂人物,為許多百姓所敬仰。

而大秦百姓的生活狀態,也幾乎沒過一段時間,便生巨大的改變,好在大秦的官僚系統效率極高,且行政清明,漸漸地百姓也逐漸習慣了。

人本就是一種適應力極高的生物!

而諸多的書院,也在大秦的土地上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傳播著知識以及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