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集體辭官(1 / 2)

但是頭疼也沒有用,崇禎皇帝既然已經說了要讓錦衣衛參與進來,那錦衣衛就必須參與進來。

雖然崇禎皇帝也說了,錦衣衛只許帶著眼睛,但是正是因為這些家伙只帶了眼睛和耳朵,等回去之後向崇禎皇帝匯報的時候……

也正是因為如此,房壯麗和陳於廷才會凌亂無比。

但是當京察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凌亂的就不止是房壯麗和陳於廷了。

整個大明京師的所有官員都凌亂了起來。

以前的京察嘛,就是一個差不多意思意思就行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貪腐之輩被揪出來,也肯定會有年齡夠了的「被」告老還鄉,還有一些倒霉蛋會被降級外調。

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才「被現」,從而得到提拔。

在這個過程中,負責京察的大佬們會得到一個好名聲起碼在仕林之中是這樣兒的。

但是以前的皇帝沒有像崇禎皇帝那么不要臉的啊。

以前的皇帝最多最多就是暗中派出錦衣衛去調查,而且就算是知道了,不管是為了朝堂的面子,還是為了其他的原因,這些皇帝都會選擇隱忍不。

但是崇禎皇帝不一樣。

這種典型的不要臉到極點的皇帝歷史上除了西漢早期的那幾個皇帝,比如劉邦,比如劉啟,比如劉徹。

劉邦不用說,脫下儒生的帽子往里尿的事兒在大庭廣眾之下都干過。

劉啟也是個大牛,拿著一個皇太弟的名頭忽悠著梁王劉武跟叛亂的七國諸侯往死里懟,結果等七王之亂平定後,劉啟就好像得了失憶症一般,把皇太弟這個事兒給忘了。

最後一個劉徹就更牛了,四歲的小孩子居然能說出金屋藏嬌這種話。

只是等登基成了皇帝之後,哪怕是建元新政時差點兒被竇太後差點兒廢掉,依靠著他姑姑館陶長公主阿嬌的娘親的保護才保住了帝位,劉徹劉野豬同學依然對於陳阿嬌表示看不上,最後搞出了「千金買賦」的故事。

再往後,滿中原所有的皇帝就沒有再出過這么不要臉的。

然而這樣兒的皇帝在大明朝出現了。

大搖大擺的重用廠衛,忽悠著藩王們置換封地,讓自己手下的馬仔去抓奴隸。

總之是什么不要臉就干什么。

而現在終於開始向著京察下手了。

在京察之中光明正大的安插進去錦衣衛,還讓人挑不出來什么理,最關鍵的是,崇禎皇帝還通過海外封地這么一個遙遠無比的大餅,把內閣和六部的大佬們都捆在了一起。

現在的情況就是,京城之中大大小小的官員們拿著禮品滿世界的活動,然而滿世界的找不到個門。

不管是內閣還是六部的大佬,有一個算一個,禮物不收,人也不見,通常都是府里的管家帶出來一句話:「好自為之。」

再往下問,就是什么也問不出來了。

除了那些真正的心里有底氣的官員或者說干脆破罐子破摔的,剩下的一部分心里既沒有底氣,卻又不甘心失去的那么一部分人,就開始了串聯行動。

然而這也正是崇禎皇帝所期盼的把水攪渾了才好摸魚嘛。

看著躬身侍立的許顯純和田爾耕,崇禎皇帝敲了敲桌子,開口道:「且由得他們去。回去後通知魏良卿,你等三人將錦衣衛准備好,明日直接按朕的吩咐去辦。」

等到許顯純和田爾耕躬身應是之後,崇禎皇帝便擺了擺手命兩人退下,自己也轉回後宮之中去了。

等到了第二天大朝會時,看看少了一大片人的朝堂,崇禎皇帝笑道:「人呢?諸位愛卿都到哪里去了?」

吏部尚書房壯麗面色古怪的出班奏道:「啟奏陛下,各部之中皆有不同人數的同僚請辭。」

崇禎皇帝笑道:「把他們的辭呈都遞上來給朕瞧瞧。」

等到有人從吏部取來了辭呈之後,崇禎皇帝便一封封的瞧了起來。

瞧了十數封之後,崇禎皇帝突然笑了,開口道:「御史台都御史大夫曹於汴請辭?

巡撫順天右都御史王應豸請辭?

兵部侍郎申用懋請辭?」

冷笑一聲後,崇禎皇帝又接著道:「還有誰請辭還沒來得及報上來的?嗯?」

朝堂之中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些被稱之「閹黨」、「奸佞」的小人之流,此時誰會跳出來找不痛快?

崇禎皇帝想了想,也覺得自己這通脾氣的沒有道理。

冷笑一聲後,崇禎皇帝又接著道:「既然請辭,那便辭罷。許顯純,田爾耕何在?」

許顯純和田爾耕一起出班後躬身道:「臣在。」

崇禎皇帝把御案上的數十本奏章掃到地下,開口道:「按名字拿人,統統下詔獄待審。京察過後,無罪者開釋,有罪者交有司論罪。」

房壯麗搶在許顯純和田爾耕應是之前先行出班道:「啟奏陛下,臣以為不可。如今只是京城之中,便有幾十近百人的官員請辭,若是擴大到大明,又該有多少?

臣以為唯今之計,不如放這些官員歸去,而不是一次性抓捕這許多官員,否則朝野震動,恐天下亦不安矣。」

崇禎皇帝卻冷笑道:「抓了去,都是些慣的臭毛病,誰給他們勇氣跟朕玩這種不抵抗式的抗爭?」

見房壯麗還想開口說話,崇禎皇帝開口打斷道:「吏部這段時間辛苦一些,把這些混賬的官身都給去了,然後再從六部行走的進士之中挑選得力者外放為縣官。

得力的縣官提為州官,州官提拔為布正使司一級,布政使司一級的升入各部為官。

至於這些混賬……」

頓了頓,崇禎皇帝又接著冷笑道:「王承恩,擬旨。」

王承恩躬身應是後,崇禎皇帝才指了指地上的奏章開口道:「其人下詔獄待審,九族之中為官者皆罷,三代以內不許科舉為官,門人學生為官者降一級。座師罰俸半年。」

等到王承恩將地上的奏章都整理好了之後,將名字都記下來之後,又命小太監把這些奏章都給了許顯純和田爾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