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所謂窮秀才(1 / 2)

土地不夠的事兒,在目前的大明來說是個問題,但是以後肯定就不會是問題。

秀才的事兒,在目前的大明來說不是個問題,但是以後肯定就是個大問題。

根子還是出在大明的人口基數上大明此時的人口是近萬萬的,也就是說,大明以後的人口單位要用億來計算。

這時候可沒有雜交水稻那種逆天的玩意,畝產低的令人指。

要不然的話,所謂的王朝輪替,也不會生在地力不足以養活人口之時了。

因為就那么多的地,人口卻慢慢的多出來了。而後來學會了「要臉」,或者說被忽悠瘸了的中原王朝又沒想著去多搞點兒土地,最後的結果就是人均分配到的糧食不夠吃,也就必然會有人餓死。

不甘心等死怎么辦?

那就只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了。

至於什么五行輪回,什么吏治腐敗,不過是表面現象,用來扯犢子忽悠人罷了。

土地好辦,但是這人,尤其是這些秀才多出來之後,可就真的令人很頭疼了。

雖然都說是窮秀才,可是真的窮嗎?

在大明,想要成為一個秀才,起碼得過了縣府二級的考試之後成為童生,然後再經過歲試之後才能成為秀才。

而秀才又分為三等,按照成績,最好的稱為「稟生」,其次稱為「增生」,然後是附生。

所謂廩生,就是秀才經過歲考和科考兩試成績優秀者。廩生由大明朝廷每月給廩食。並有資格被選為貢生。

所謂貢生,就是地方政府如縣,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舉的,經過學政選拔,成績特別優秀的生員而成為國子監的學生。但是與其他國子監學生不同,貢生是正途所出,也就是說,不是花錢買來的。

「增生」,同樣也是秀才,但是大明朝廷不再給糧食了。

至於「附生」,就是才入學的附學生員,還不如廩生和增生。

可是在大明,僅僅是一個秀才,就開始享有免除徭役、免除稅賦八十畝的福利。

八十畝地能產多少糧食?而且還不用交稅。

如果說一個秀才本身就是個窮逼,突然間飛上枝頭變秀才,所以家里沒田地,不要緊,到時候自然有人會送。

當遇上天災和朝廷加賦的時候,很多農民收成不好交不起稅賦,他們就會把田地送給秀才或者舉人,寄居到他們的名下,也就是所謂的投獻。

而目的也很簡單,因為只要投獻到秀才老爺或者是舉人老爺的名下,從此以後,他們就不需要在交稅,只需要向秀才或舉人老爺交一些就行了。

也就是說,身為秀才,最起碼可以坐享八十畝田地的收益。

這還是在這個秀才是個真正的窮秀才,沒有人脈關系,沒有隱瞞少報的情況下所享受的利益。

如果有點兒門路,再多認識一些官老爺什么的,兩百畝變成八十畝都很正常。

而且,成為秀才以後,這就是屬於「士」的階層,從此就是有功名在身,見官不跪是最先享受到的福利待遇。

而隱形的福利就是,哪怕是一個秀才犯了罪,縣令也沒辦法直接喝一聲:「與本縣重重的打!」

因為要對一個秀才用刑,最起碼得先經常提學官,也就是學政,先革去了這個秀才的功名在可以。

其次,中了秀才,人家都要尊稱你一句秀才公,這在一個普通的鄉縣,一個秀才基本上算是名流了,可以混個鄉紳階層。

即便後面沒有中舉人,最起碼這個秀才在當地也算是有一定聲望的,至少可以在當地當個先生,或者去衙門混個小吏。

所以所謂的窮秀才真的窮?

後世的穿越者培訓基地靠碼字為生的撲街作者幾萬十幾萬,哪個也沒有秀才老爺們活的滋潤。

然而現在更可怕的是,這種秀才公馬上就要大批量的出現,最多過上個幾年之後,估計就得有幾十萬幾百萬甚至於上千萬的秀才老爺出現。

到時候整個大明全投獻給他們算了!

所以崇禎皇帝不愁土地的事兒,沒有了去搶就是,等真的把全天下都搶回來了還不夠分的時候,要么把目標盯向星辰大海,要么再優生優育好了。

反正崇禎皇帝有生之年,甚至於他兒子他孫子有生之年都不用為了這點事兒操心。

就算是老百姓再能生,全世界的土地還不夠分的?

更何況現在皇家學院之中以陳足奇為的那些家伙天天都在琢磨糧食種子的事兒,萬一被這些家伙搞出來高產的雜交水稻呢?

想了想,崇禎皇帝便開口道:「每個秀才可以免賦稅八十畝,而現在社學童子近兩百余萬,就算是百人之中出一個秀才,那也是每年要新出萬余的秀才。

若是人人都免八十畝,我大明的賦稅還能收上來幾分?」

溫體仁和孟紹虞也開始頭疼了。

崇禎皇帝說的這個事情是事實。

原本社學荒廢的差不多了,所以這秀才雖然多,可是也不至於出現每年都新增萬余人的情況。

但是現在社學被崇禎皇帝重新搞起來了,而且是美其名曰祖制搞起來的,這就很頭疼了。

最起碼每年出現萬余秀才的情況就很可能出現。

看著溫體仁與孟紹虞頭疼的模樣,崇禎皇帝不禁心中暗笑。

其實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把考試的難度增加不就行了。

就跟後世的高考一樣,題的難度增加了,考上大學的人數不就被人為的控制住了?

但是溫體仁和孟紹虞的思維卻是被局限住了,根本就沒有往增加考試難度上面想,而是想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倒不怪溫體仁和孟紹虞,因為如果說人為的增加考試難度以達到大浪淘沙的目的,最起碼就有一個問題擺在眼前。

考生會願意嗎?

之前的時候考試難度是什么樣兒的?現在的難度又是什么樣兒的?

新參加考試的無所謂,可是別忘了,還有大量的之前落榜的童生會再一次的參加考試。

這些人在經歷過一次考試之後,大概就對於兩次考試之間的難度水平有個大概的了解。

心生不滿是肯定的。

這種情緒再向著新參加考試的考生之中擴散,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鬧起亂子來。

然後呢?全殺了?

或者是再來一出南北榜?

問題是南北榜是解決南北之間文風不同而出現的,新舊之間的難度差異怎么辦?

弄個新舊榜出來不是扯蛋么?

崇禎皇帝見兩人還在考慮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當下也不出聲打擾,就任由兩人靜靜的去想。

過了好半晌之後,溫體仁干脆躬身道:「啟奏陛下,若是直接將八十畝的夠稅田改為五十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