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該怎么定價?(1 / 2)

回到行宮的崇禎皇帝在喝下了王承恩遞過來的濃茶之後,哪里還有半分醉熏熏的樣子,整個人除了因為喝多了酒而眼睛有些泛紅之外,整個人顯得精神無比。

面對著崇禎皇帝投過來的目光,王承恩躬身道:「啟稟皇爺,此時天津衛軍心可用,與此前大有不同。」

嗯了一聲後,崇禎皇帝點頭道:「命人多備些牛羊送去吧,回頭記得讓成國公與英國公從天津衛中抽調一個百戶所入京守闕。」

等王承恩再一次躬身應了之後,崇禎皇帝才算是躺下休息。

今天在校場之上,一半是崇禎皇帝真情流露,另一半就純粹是演戲了。

至於演技,崇禎皇帝表示,朕就算不能拿個小金人,那也得是啥金馬金雞百花一類的影帝才行!

自打穿越過來之後,崇禎皇帝的演技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再不只是當初只會面癱的小鮮肉了演技不夠好,早晚死在龍椅上,還想做十幾年的皇帝?

一覺睡到了第二天天亮,簡單的吃了點兒東西之後,崇禎皇帝便再接見了早已等在門外的溫體仁。

溫體仁實在是有些犯愁這世上,還有比自己更憋屈的輔沒?

皇帝喝多了耍酒瘋,雖然越想越不對勁,但是自己能說崇禎皇帝是故意裝醉么?只要崇禎皇帝不承認,他老人家真醉假醉的,誰知道?

關鍵是,皇帝他老人家酒後失言,說出來的那些話,實在是太要命了!

剛剛一見到崇禎皇帝,溫體仁就躬身道:「啟奏陛下,臣請陛下下詔,昨夜之事萬萬不可讓衛所將士們泄露半句,否則必生禍亂!」

一大早上只就著一只兒臂長的大蝦喝了一碗燕窩粥的崇禎皇帝明顯精神了許多,聽完溫體仁的話後,就直接笑道:「明兒個晚上怎么了?朕不過是陪著將士們過了個年,傳出去又能如何?」

溫體仁道:「陛下昨天夜里說了些什么,陛下都不記得了么?」

崇禎皇帝好奇的道:「哦?朕說了些什么?」

溫體仁也有些懵逼了陛下到底是裝出來的?還是真的不記得了?

斟酌了半天,溫體仁才試探著道:「陛下昨天說要帶著將士們殺光蠻子……」

崇禎皇帝端起旁邊剛剛送上來的茶杯,向著溫體仁示意了一下之後,才美美的呷了一口道:「那又如何?大不了就是真的會有蠻子作亂,到時候派遣大軍平叛便是,又有什么好擔心的?」

崇禎皇帝輕描淡寫的態度讓溫體仁一愣您老人家說的真好聽!

還平叛?人家只是你的外藩,你用平叛這個詞真的好么?

不待溫體仁再說些什么,崇禎皇帝便將話風一轉,開口道:「朕與諸位愛卿在天津也停留了許多時日,孫之獬之流也已經受到了應有的處罰,不若這幾日便直程回京?」

溫體仁躬身道:「何時回京,臣一切盡依陛下,只是昨夜之事?」

崇禎皇帝見溫體仁還想在昨天晚上的事情上糾纏,便放下了茶杯,笑道:「溫愛卿多慮了。

朕昨兒夜里說了些什么,朕自己大概都記得一些,其實也沒什么,溫愛卿放心便是了。

倒是此次回京之後,便要開始重修大明律,不知道溫愛卿有什么想法?」

溫體仁無奈之下,只得放棄了讓崇禎皇帝下詔封鎖消息的想法,拱手道:「啟奏陛下,我大明立國至今已近三百年,所行律法還是太祖高皇帝之時所制,原本便有許多地方需要修改。

然則今日改了,明白又當如何?適合今日的律法,可能適合明日的情況?微臣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總是想著如何才能修這一次律法,便可百十年內不用重修。」

崇禎皇帝啞然道:「好嘛,都說朕好大喜功,以朕看來,溫愛卿其實也是一個樣子嘛。

溫愛卿不妨想一想,莫說是洪武年間,便是歷朝歷代盡數算上,可與我大明有相同之處?

我大明疆土之廣,由最多邊的朝鮮及至最西邊的蔥嶺,由最北的奴爾干都司到最南的緬甸,快馬日夜不停,只怕也需旬余時間吧?

更不要說我大明還有海外的這許多土地,還有新出現火車等物事,歷朝歷代可有?」

溫體仁躬身道:「陛下說的是,只是這律法一旦修定,便輕易改不得了。

若是三五年便要重修一回,耗時費力暫且不說,百姓又當以何律法為准?」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道:「溫愛卿的擔心也有道理,只是如今之時,與以往歷朝歷代皆大有不同,故而這律法之事也有不同。

以朕看來,倒不如增改太祖高皇帝所留之律,以之為基本律令,余者在此基礎之上增添新的律令,使之為補充。

譬如這民間訴訟之事,又如這火車等等的新事物,在不違背基本律令的基礎之上再行增改,便是三年五年的重修一回,其實倒也沒什么?」

溫體仁沉吟道:「陛下所言極是。只是修律之事,向來事關重大,臣亦不敢輕言可否,倒不如回京之後,召集在京官員們集體討論?」

崇禎皇帝點頭道:「這個倒是無妨,朕也沒敢奢望一時半會兒的便能修好這律法。

只是有一事,溫愛卿一定要記得無論何人敢吸食福壽膏,論死不赦;無論何人敢販賣福壽膏,本人凌遲,夷三族,九族余者盡數配流放!

這一條,寫入基本法之中,使之為鐵律,朕之子孫,永不得更改!」

溫體仁身為大明的當朝輔,自然是見識過福壽膏這東西的害處,雖然對於崇禎皇帝動不動就要夷人三族什么的頗有微辭,但是溫體仁心里也明白,不下重手,根本就沒有止住這東西的可能。

人性本貪!

當白花花的銀子放在眼前,十兩百兩可能有人能忍的住,還要考慮到販賣福壽膏的風險,可是十萬兩百萬兩呢?一千萬兩呢?

誰還能忍的住?

就連當初的鐵器和糧食,都有人為了銀子而賣給建奴,更何況是福壽膏這種東西!

只怕是聖人親至,都免不得眼紅這許多的銀子,誰敢擋著大家的財路,撕碎他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