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效率(1 / 2)

戰國萬人敵 鯊魚禪師 1649 字 2021-06-18

並非只有播種期才需要翻地,哪怕是開荒,為了解決土地硬化或者板結,翻地也是個長期的細心活兒。

翻地不止翻一遍,如有必要,比如說要種主糧,還得提前添加一些腐植層或者河泥充作底肥。

總之,就是玩泥巴。

因為交易和劫掠了大量家牛,除南方的兩種水牛之外,李解在逼陽國交易了大量宋魯鄭衛一帶特產的紅牛,其余則是黃牛。

不過紅牛比較特殊,因為它比較好吃,所以李縣長就沒打算讓紅牛下地。

主要承擔翻耕業務的牛,都是大角水牛和黃牛。

整個江北地區一半以上的耕牛,應該都直接屬於李縣長一個人。鱷人、勇夫對外作戰的劫掠,固然會獲得大牲口,但大部分情況下,大牲口除了馬、羊、鹿,牛都是返回江陰邑折算成現金。

不管是白沙麻布還是姑蘇絲絹,都比養一頭牛劃算。

鱷人、勇夫家庭,也有種地形成庄園主的,但是很少,因為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農具的損耗,勞力的缺少,都讓庄園主前期必須大量投入資金。

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極為驚人,要挺過一段艱難期,才能獲得收益。只是這個艱難期比較長,三五年內未必見得到成效。

所以鱷人、勇夫家庭,只要是因公得賞的,都願意把功勛折算成股份,入股某個大型作坊。

比如兵器作坊、農具作坊、麻布作坊、印染作坊、造紙作坊……

隨便拿一個出來,都不愁沒有收益,而且是細水長流的傳世物業。

土地固然是更穩妥的財富,但是,現有的江陰邑體制,並不是很適合沒有根基的「新貴」們去轉型成土地封建主。

實在是單槍匹馬的土地產出,完全比不上各種類型工場帶來的收益。同樣的成本投入,庄園主創造的價值,連工場小股東的零頭都沒有。

以農具生產加工為例,江陰邑目前產出最多的,其實是石器農具,這種農具大量運往東沙或者越國販賣,船隊一船農具運送過去,運回來的,可能就是一船奴隸或者絲綢,也可能是木料、礦石。

至於金屬農具,目前江陰邑自己也不夠用,開辟江北那些板結土地以及鹽鹼地的時候,沒有火葯爆破配合,金屬農具也是擺設,壽命相當短。

不過隨著天然硫磺的穩定產出,李縣長迫不及待地就開始狂轟濫炸,管你什么硬化不硬化的,炸就完事兒了。鹽鹼地的情況也是如此,一路炸,炸完了采砂挖土引水,然後不斷地引導淡水沖刷。

洗地,也是個細心活兒,李縣長對江北土地的期望值不高,短期內就是產一波大豆,然後廣種小麥和羊草,燒荒形成初步地力之後,配合漚肥,再種水稻。

而且開溝挖渠的過程中,很多引水渠並沒有更多的土工作業,就是純田土壟溝,沒有石料磚塊水泥的加固。

之所以這樣干,一是江北地理環境其實相當不錯,沒有太急的水流沖刷;二是這種土壟溝可以種植水芹、荸薺、茨菰、茭白。

尤其是茭白,感染病毒的植株分櫱之後,就屬於水生高產作物,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種子退化,無法再充當谷物。

不過茭白的特點就在於脫水曬干之後,其營養保留不差,又因為易於保存,非常適合充當應急佐餐用的配菜。

目前鱷人、勇夫外出的配給中,茭白干相當少,因為感染病毒的茭白種群還是不多,處於培育發展期。不過鱷人、勇夫自帶的應急食品中,有干水芹碎,這是用來提香的好東西,加上烘干的茨菰片、芋頭片,江陰邑的武裝力量,在野外的自持時間,比姑蘇王師強的多得多。

至於後勤壓力,因為對大牲口的重點關照,加上食物的各種精加工改良,鱷人、勇夫在同等戰斗人員的情況下,後勤壓力可以壓縮到一比一。而姑蘇王師最少最少,一個王師要配五個青壯民夫。

同樣是一萬作戰人員,姑蘇王師要考慮的,不是一萬人的人吃馬嚼,而是六萬人。但是江陰邑,可以壓縮到兩萬人。

僅僅是口糧供應的差距,就讓江陰邑在財政支出上,能省出一大筆錢。

而這一切,自然是建立在江陰邑極為特殊的制度建設上。

跟從李解接受教育學習知識的鱷人、勇31夫,雖說對土地的渴求還是旺盛,但是對李解的狂熱迷信,壓倒了對土地的渴求。

土地能不能有所產出,看天。

但是跟著首李混飯,那是真能吃飽肚子。

能讓自己吃飽肚子的,才是天!

所以不管李縣長在江北土地上怎么折騰,江陰邑的骨干核心們,都不覺得有什么問題。甚至李縣長專門設計了一種極為龐大的犁,鱷人、勇夫們,也只是看個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