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 綠林好漢(1 / 2)

戰國萬人敵 鯊魚禪師 2980 字 2021-06-18

要說氣節,隨國上大夫曾善是不缺的,否則也不會一把年紀了,還為了隨國的安危忙前忙後。

當初為了避免被楚國吞並,可以說是拼了老命,吳威王勾陳那里下了重注,之後又連續苟了很多年,這才安安穩穩,有驚無險地過度了差不多有一代人。

曾老夫子的眼光也是獨到,他能看出來漢子國和吳國的不同之處,體制奇葩也就罷了,關鍵是對底層的消化吸收能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吳威王時期,吳國對野人的利用率都相當的低,加上制度建設極為混亂,這就使得老妖怪主要依仗,從始至終,就是姑蘇王畿地區的核心人口。

也就是老妖怪賭性大的同時,每次梭哈還都能贏,真要是遇上楚國人爆種偷雞,只要一波,贏上一把,吳國就沒有翻本的希望。

只可惜,老妖怪到死都沒有給楚國這樣的機會,甚至連有可能偷雞姑蘇的越國,也直接就平了。

更讓人震撼的是,因為是老妖怪的臨死一戰,也就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戰,反倒是讓越國遺民,在他死後,不敢迅速地組織起反叛力量。

原因很簡單,奪人心魄。

那種霸主余威,實在是讓大量底層越國武士不敢放肆,想要消化掉對霸主余威的恐懼,是需要時間的。

也正是這個時期,隨國勾搭上了李解,曾善的第二次下重注,就是下在了李解身上。

甚至不惜一切代價,連隨侯的親女兒都搭了上去,還勒緊褲腰帶,也要支援淮中城糧草。

看似無腦跪舔甚至是無下限的操作,最終的收獲卻是豐厚無比,淮水兩岸的大規模游擊戰結束之後,淮中城的發展勢頭極為迅猛。

當年徐國故地的糧倉,半年不到,就重新開發出來。

單位畝產不行,那就堆總產量,加上先進的農業技術,以及更加先進的組織管理,在曾老夫子的眼中,淮中城的糧食壓力,是一天天在減小的。

而之後隨著淮中城開始歸還從隨國借來的糧食,隨國也開始經營淮中城特產的轉口貿易。

畢竟長江水路這年頭沒實力根本不好走,一道彭蠡澤,猶如大海一樣,橫亘在吳楚交匯之地。

陸地上的交流,自然成了重要途徑。

淮、漢交匯之地,哪怕不走大別山三關,隨國的商隊繞道,也能有保底的三倍利潤。隨後將玻璃器、陶瓷器、漆器等等淮中城特產通過溠水運往南方,利潤直接翻一番。

要是擔子更大一點,直接下到雲夢澤,去州國或者江南的羅國,那么就算是換貨交易,保底就是十倍利潤。

相較當初借糧出去的消耗,組織兩次商隊,就能撈回本。

好處是看得見的,但曾夫子並沒有因為看到了好處,就覺得萬事大吉。

隨國所處的位置,注定它成為楚漢相爭的焦點所在。

原本就算不是兵家必爭之地,現在也要變成兵家必爭之地。

而這個,就是曾善非常著急的地方,他害怕李解為了便利,早早地就把隨國給滅了,這讓隨侯沒辦法安心地趕赴黃泉。

對曾善來說,這是他職業生涯不完美的地方。

所以,他得想辦法拖一拖,拖到隨侯下台,又或者傳位給哪位公子,然後這隨國的末代國君,就不算是他。

心理上,總歸是要好受一些。

至於說什么祖宗基業不可輕棄,那也要看什么時候。

倘若還是周天子大封天下,有國一千八百的時候,那么根本不用怕,老大周天子實力最強,想打誰就打誰,這祖宗基業,自己守不住,搖人就是。

現在周天子自己就是個菜雞,還封了李解這個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野人為漢子,隨國能靠誰誰也靠不住。

這已經不是晉國跟楚國互毆的時代,晉國根本不在意隨國的興衰生死。

現實就是這么殘酷,隨國要么被楚國吞並,要么被漢國吞並,那么和吃人不吐骨頭的楚國比起來,漢子國顯然給的條件和待遇要優厚得多。

有樣板工程么,還能做官的原逼陽國國君逼陽子妘豹,就是最好的案例。

活生生的人,比什么都好說。

老大夫也想過這個,如果這時候漢、隨合並,是不是老板隨侯,還能混個養老差事當當,只要不作死,頤養天年是完全沒問題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曾夫子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很看重。

他盡可能地讓隨侯平穩退位,傳位給哪個公子都不重要,只要這個公子聽話、識時務、認得清現實,那就一切都是沒問題的。

如此一來,也不枉君臣一場,他曾善至仁至義,隨侯也能有個好下場,死後去黃泉,也不是什么末代國君,至於將來忌日的時候,後世子孫也不至於說跟別的亡國之君一樣,墳頭連冷豬肉都沒有一塊。

在漢子國,這種問題根本不是什么問題。

不過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時間來承載,然而明明是一把年紀的曾夫子自己等得起,他就怕李解等不起。

萬一暴躁漢子抄起斧子說要「除惡務盡」,然後揚言要把楚國余孽全部干死,那他上哪兒說理去

隨國上下,誰能阻攔李解最多就是隨國公主有點希望。

但淮中城缺公主嗎

淮中城最不缺的,就是公主

所以曾善能夠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至於能得到什么結果,他是管不了那許多的。

拉來妘豹、蔡夕、斗尊等人,也就是取取經,然後讓他們幫忙分析一下,看看有沒有什么地方,是自己可以使上勁的。

只是老夫子沒想到,自己直言不諱,卻是難住了這幾人。

蔡夕其實很好說話,他的為官之道,又或者說是生存之道,就是「唯上」,內心世界和實際行動,都是高度統一。

「唯上」為核心,具體操作,就是「法度」,不過具體到「法度」,以前為平輿司寇,他是用自己創造的法律條文,去約束管理自己的治下。

而現在,則是自己學習、適應了淮中城的法律法規之後,再化用到蔡國國內。

整個過程,簡直可以說是絲滑。

旁人見了,只會罵他是一條舔狗。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蔡夕的總結出來的知識,就是如何高效地,讓自己的主君發展壯大。

淮中城既然現有的法律條文管用,能夠讓李解的實力更加強勁,讓原本松散的野人變成高效的「國人」,那么,蔡夕就會貫徹它,因為這會讓他的主君更加強大。

誰扯後腿,誰下絆子,誰就是敵人,而他就能行使「法」這個工具,將阻撓主君強大的「敵人」,盡數「法辦」。

蔡夕無所謂蔡國境內的罵名,也無所謂他死後,蔡國境內的身後名。

因為蔡夕堅信,自己的知識為自己的主君服務,那么總有一天,小小的蔡國,不過是主君治下的一隅。

從全局來看,他何來罵名

旁人很難理解蔡夕的學問到底好在那里,但這不妨礙蔡夕能夠理解對面而坐的曾老夫子心情。

只不過曾善服事主君的工具,不是「法度」而已。

處在曾善的位子上,思考方式和知識儲備,又完全和蔡夕大相徑庭,曾善是不可能輕易放棄他現在的主君,也就是隨侯的。

這是「禮」,曾氏想要以後混得好,隨侯的下場必須好。

否則,靠出賣國君混了兩代人,也會因為這個黑歷史,最終曾氏淪為雜流,這是顯而易見的。

因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後世子孫完全可以用「寡廉鮮恥」來攻訐曾夫子,最終連累子孫。

所以即便想要出賣隨侯,也不能是曾夫子,確切點說,是受到隨侯重用的隨國上大夫曾善。

蔡夕感同身受,很明白曾善的處境。

曾夫子和蔡夫子,情況是完全不同的。

作為蔡國現在的執政,蔡美哪怕大庭廣眾之下,狂噴蔡董活該被抓,那也不傷名聲,因為蔡美就沒正經給蔡董做過「臣」。

他蔡美上台,然後在蔡國境內狂刷那張老臉,這個機會,是李解給的。

而國君蔡董滾蛋,是因為鄭侯鄭爽,倘若還是國人昌盛時期,完全可以說國君拖累了國人,而不是國人對不起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