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 各忙各的(1 / 2)

戰國萬人敵 鯊魚禪師 2523 字 2021-06-18

漢軍推進的速度之快,讓那些想要看漢軍吃癟的列國間諜,都是徹底懵了。

他們並非不知道李解能夠冬季作戰,但是楚國漢東地區,居然大批大批的「望風而降」,這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李解親自出馬,硬仗一次都沒有遭遇,像樣一點的戰斗,鱷人僅僅是出動了中隊長。

而且中隊並不滿編,是縮編的中隊,輔兵成了這次作戰出力最多的部分。

等到郊郢地區也逐漸被漢軍掌控之後,原本還在上鄀的列國間諜,這一次終於坐不住了,紛紛南下,在湫邑恭候漢軍的到來。

只是李解虛晃一槍,部隊在雍澨以北略作休整,以沙哈帶了一個擴編大隊,外加兩個大隊的勇夫,同南下的三關部隊,合兵與沈鹿。

這地方比較特殊,當年楚國會盟合兵,就是在這里仿造鹿台,然後指天發誓,絕不背盟。

整個郊郢東行的通道,此時就算徹底被隔絕,那么即便楚國最後來一次亡命一波流,過了漢水就要面對重重困難。

當年楚國祖先是打下了大量丘陵地帶的交通要道,加上水陸交通上的重要節點,才能夠讓楚國保障後勤,輕松地將部隊輸送到前線,然後跟漢陽諸姬大戰數次,最後在蒲騷一戰定乾坤。

現在想要復制祖先的套路,基本沒什么希望。

李解和商無忌一南一北,打的算盤就是分割漢東跟楚國故地的聯系,至少在交通上,直接禁絕交流。

不但漢水上的舟船盡數為「滄浪君」管理,從長江沿岸開始,陽水南岸的渚宮,雲夢澤南的州國都邑,漢水和溠水之間的雍澨,再加上沈鹿、綠林,中間間隔隨唐兩國,這由南至北的一條線,算是把楚國在漢東的念想,全部斬盡殺絕。

想要搞敵後襲擾不是不可以,給援助;想要搞占領區打游擊不是不可以,給援助;想要烽火狼煙燃個不停,讓漢軍疲於滅火不是不可以,給援助。

只要楚國咬咬牙,上下一心,以楚國宗室和老世族的底蘊,擠出幾個楚國朝廷的全年財政收入,都是沒問題的。

但這只是最美好的想象,實際情況則是楚國地方世族,根本不可能給楚國中央掏錢,更別說是一大筆錢。

這跟楚國一直在模仿周室的體制有關系,整個國家的縣邑,其實就是封地,打下一個封一個,久而久之,自然地盤越打越大。

但要說中央軍有多么牛逼,卻是不盡然,反而地方部隊尾大不掉,最終形成斗氏等等奇葩。

高速發展期的時候,戰爭紅利能夠驅使著楚人奮勇向前,但是伴隨著前所未有的受挫,定然就會出現各掃門前雪的境況。

以李解離開渚宮,親征漢東為例,正常來說,就算不把楚王熊生迎回去偷回去,至少也要給李解制造一點麻煩,讓他後方不穩,是前線軍心失衡。

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因為郢都現在最大的勢力是斗氏,而且按照實力對比來看,楚國總體衰弱,但斗氏的權力比重,卻大幅度提高。

如今的楚國令尹,又是斗氏所有。

而司馬項拔,更是斗氏的姻親,權邑斗氏更是將奴客兩萬,以商隊的形式,送到淮中城。

落在楚國在核心統治區老世族的眼中,斗氏就是在賣國,並且還是權臣賣國。

這種情況,除非斗皇拿出一部分權力來瓜分,才能穩住局面,這樣楚國各個地方世族,即便不是很甘心,但出錢出人來搞事,也是願意的。

可楚國令尹斗皇,有些事情沒辦法跟老世族說,他總不能跟老世族們講,他斗皇憑借直覺,認為漢子李解這條惡狗不簡單,可能是要算計他們,所以現在咱們算了,安心發育,不要到處浪。

就算最終證明斗皇是對的,但現在也是有理說不清,索性斗皇就不去說,自然也就不能把好不容易集中起來的權力,人為地分散。

斗皇的想法比較簡單,既然漢子李解也清楚一口氣吃不成個胖子,把楚國全部打下來,以漢子國的體量,還沒辦法快速消化。

漢軍只要敢過漢水,楚國老世族就敢邊打邊退,實在不行學左軍,一口氣逃到巴國去,再不行逃到蜀國去,再不行南逃洞庭。

總能跑路的,只要手頭有人有錢有裝備,就不怕在蠻荒之地重新站穩腳跟。

因為又先例在,比如說斗尊這個「丹陽公」的最早封地,其實就是在楚國西陲,常年要跟百濮人作戰。

再比如羅國遺族,如今就是被遷徙到了江南,重建的羅國,已經跟揚粵諸部斗了幾十年,水稻田也開辟出來幾十萬畝。

只要能站穩腳跟,總能活下去。

不過這是最極端的情況,斗皇自然是不想走到這一步。

從楚國令尹斗皇的角度來看,他並非不知道李解早一天消化漢東,平定漢東,對楚國來說,就是要早一天面對重重風險。

漢軍的戰斗力太強了,斗皇完全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他唯一能期待的,就是漢軍在長期的圍攻消耗戰中,將精銳逐漸打光,那么這樣的話,還能有反攻的希望。

那一天可能很遙遠,斗皇甚至都已經打了自己絕對看不到那一天的主意,他最大的決心,就是兩代人甚至三代人,將漢子國消耗死。

在此之前,斗皇准備著手的,無非是重建楚國都邑,效仿秦國和齊國,設置多個都邑,但實際統治核心,必須後撤,並且在漢西建立有效防線。

即便不能防住漢軍,給核心統治區撤離的反應時間,那也是相當好的。

於是乎,明知道漢軍從渚宮出發,先盪平雍澨,後進逼上鄀,楚國方面,尤其是楚國中央,並沒有什么動作。

甚至郢都有人抨擊令尹斗皇的時候,斗皇也是充耳不聞,假裝這種冷嘲熱諷沒聽到。

至於在朝會之上,他一邊要拉攏趙太後,尋求李解、楚王的政治支持,一邊也確實拿出了一些好處給順從他的氏族。

如楚西屈氏之流,斗皇允許他們一邊組織馬隊前往巴蜀采購生絲,一邊又將巴蜀生絲,轉賣到淮水流域。

同時就在陽水之畔,明明渚宮和郢都互相望得見,但還是在兩個地方的天然交界處,開辦了互通貿易的市場。

陽水上的一座木橋,一南一北,各有一座交易市場。

在這里,漢子國的各種特產,都會在河南集中起來,然後銷售到河北。

橋並不長,也就十幾丈的長度,但從橋南到橋北,一次交易,就是完成了一次進出口。

兩岸的倉庫,雖說有官方的推波助瀾,但民間私自建設的臨時倉庫,也是相當相當的多。

甚至有些管制物品,比如說青銅器、糧食、玉石,此時雙方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交易。

為了穩住郢都的局面,防止暴亂發生,令尹斗皇算是使出了渾身解數,一面將斗氏子弟全部提拔出來,在關鍵的實權崗位上,都是用了自己最信得過的人;一面到處籌措物資,既要保證供暖過冬,也要保證糧食果腹。

完成這個高難度任務,斗皇甚至連百濮人都放了一馬,行政命令上,允許百濮人可以進入楚國境內,前往允許的市場進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