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 寡人何懼哉(1 / 2)

戰國萬人敵 鯊魚禪師 2222 字 2021-06-18

「上尹上尹上尹大喜啊上尹」

郢都,楚國令尹的官署外,外來的使者被謁者飛快地帶到了大堂中。

令尹斗皇有些詫異,問謁者:「喜從何來」

「汝將濟泗之事,快快說於上尹聽」

那使者氣喘吁吁,連忙將帛書呈上,然後說道:「稟上尹,齊國會盟中原諸侯,已經出兵賤私出發時,列國已經會兵於無鹽邑,除魯國之外,列國皆領齊侯之賞。」

「魯國」

「前來時,齊侯曾言魯國無禮,或是要攻魯。」

「攻魯」

這個消息讓斗皇整個人都精神了。

直接讓齊國出兵跟漢子國互毆,可能性不大,漢子國的戰斗力如何,列國其實都心中有數,光靠一家兩家來正面決戰,沒戲。

而且齊侯也不可能學李解的操作,千里迢迢,就是為了跟人互毆。

當年「李解伐蔡」,那真是孤軍在外的腦殘行為。

雖說現在列國士人都在吹捧,說這是漢子深謀遠慮,這才有了這份家業。

但真的讓列國諸侯效仿李解,沒一個願意這樣干的。

玩好的可能性太低了,玩脫的概率是無窮大的。

所以斗皇首先可以肯定一件事情,齊侯不可能直接找李解正面決戰,他年紀大了,決戰肯定要打,但不是一上來就要打。

肯定是徐徐圖之,半輩子都忍了,還差這最後十天半個月的

春天的泥濘,會讓行軍效率大大降低,漢軍再能打,泥濘也是無法解決的客觀狀況。

就算組織纖夫,倒春寒也一定會讓大量的纖夫病倒。

這種非戰斗減員一旦拉高,漢子國有多少家底可以敗

斗皇腦子里推演了一番,於是道:「老夫若是齊侯,必先攻魯。攻魯,魯國必向外求援」

曾經齊魯爭雄,魯國喊來的救兵有兩個。

一是吳國,二是楚國。

是這兩個狗國家特別心地善良,有著超越時代的國際主義精神

顯然不是,純粹是兩個國家都是借著「抗齊援魯」的名義,順手就把淮水兩岸的國家給滅了。

「淮夷」幾百個部落的誕生,就是因為「淮夷」前身的幾十個國家,被這兩個狗國家給順便滅了。

後來的吳楚爭霸,死掉的「淮夷」不計其數,後遺症一直影響到現在,乃至整個「淮夷」的發展,不僅沒有進步,反而是全方面衰退。

甚至有些「淮夷」的文明結構,直接退化成了漁獵部族,一個吳國的鹽城一把手,羿陽君姬玄,就能讓淮下兩岸的「淮夷」像狗一樣地聽話。

當年魯國向外求援,是有強國、大國願意幫忙的,幫忙的好處實在是多啊。

但是現在,魯國想哪兒求援吳國自顧不暇,這一點,斗皇心知肚明。

「衛鄭宋陳四國,可有前往會盟」

「宋國大相戴子、鄭國國相鄭城子、衛國國君衛侯,都是親自前往會盟。陳國雖見陳人,但未見陳君,聽陳人說,陳侯前往淮中城,探望外孫。」

使者這么一說,斗皇雖然詫異陳侯外孫這個事情,但還是沒有去理會,而是琢磨著幾個國家的可能性。

「魯國孤立無援」

斗皇瞬間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吳國在北部邊疆區的力量,已經非常的松散,大量的邊防軍為了壓制五湖豪族,都紛紛調遣回了姑蘇。

此時吳王姬虒掌握的吳甲、健旅,規模及其龐大,就是為了方便彈壓五湖豪族。

只是五湖豪族現在都是非常的聰明,上朝就是隨身攜帶「先王遺詔」,回家就是清點「庶常吉士」的人數。

不管是「先王遺詔」還是「庶常吉士」,五湖豪族都有,而且發展的情況越來越惡劣,他們不但在姑蘇王畿地區惡心吳王姬虒和太叔卯,還跟越國遺族勾三搭四,竟然在會稽地區,搞出了不少花樣。

如此危險的動作,更是讓吳國不可能動用半個吳甲、健旅前往北方。

別說是北方了,就是江北邗溝兩岸,原本駐扎的吳軍,此刻也只剩下了小貓兩三只。

棠邑那里,更是跟賈氏完成了交換,賈氏繼續支持吳王姬虒,但相應而來的,要提供一些人才給姬虒用。

太叔卯為了拉攏有限的「保王派」,可以說是費盡心機。

要說找一個共同的敵人,倒也不是不可以,比如說李解,就是很好的目標。

但太叔卯也清楚的,對五湖豪族而言,李解固然應該死,但老姬家就應該活了

從五湖豪族的角度來看,老姬家和老李家,都是一回事,都該死,關他們屁事

再者,李解因為威王遺書這個事情,讓不少五湖豪族都是非常的忌憚。

他們不怕李解能打,但怕李解是因為吳威王勾陳而能打。

這其中的區別,太大了。

對老妖怪的陰影,可不是只有吳國之外的外國人,本國豪門,同樣是瑟瑟發抖數十年啊。

所以吳王姬虒想要說動五湖豪族一起反李,難度非常非常的高。

斗皇腦海中不斷地思考,立刻有了初步的結論,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魯國唯一可以指望的,似乎的確只有李解。

「逼陽國傅城,傅城現在是何人為長官」

「原逼陽國大夫陽巨。」

「唔」

斗皇知道陽巨這個人,對逼陽子妘豹十分忠心。

即便歸順吳國之後,陽巨對曾經的舊主,也是禮遇有加,從來沒有失禮。

「看來,齊國所圖甚大啊。」

不過大歸大,那也是齊國的事情,跟楚國無關。

在斗皇看來,只要能夠消耗李解的力量,這都是好人,至於楚國能不能從中撿便宜,他就不去考慮了。

「傳令」斗皇突然頓了頓,然後繼續道,「凡有建議呼應齊國,夾攻漢國者杖十」

「」

「」

原本使者、謁者還有大堂內的幕僚們,都以為令尹斗皇會下達一個振奮人心的命令。

結果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