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 宋人之憂不在廟堂(2 / 2)

戰國萬人敵 鯊魚禪師 2339 字 2021-06-18

現在,齊侯嗝屁了,交易的對象不在,下一任齊侯,毀約簡直是鐵板釘釘。

雙方互信的基礎根本不存在,新任齊侯是什么模樣,背後是誰在支持,上台之後,對原先的密約又有多少了解,誰知道?

這些事情,都加劇了齊國內部國際勢力的衰退,靈姑戈只要一天不死,一天日子過得挺悠哉悠哉的,齊國就需要更大的成本來維持內部平穩。

可現在是加大維穩成本的時候嗎?

新君未定,各方巨頭的廝殺,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誰扶持了國君上位,誰就是齊國將來的大拿。

這種情況下,齊國大部分處境本就復雜的外國軍官,甚至越是自帶干糧自帶小弟的外籍軍官,越是感知上極其難受。

既要防備齊國的打壓,又羨慕靈姑戈的叛逃。

更要命的是,靈姑戈的老家,是越國;李解的老家,是吳國。

越國還是被吳國滅了的,國仇家恨都能放下,這李老板到底給了多大的好處?

人們會想,人們會琢磨,也就使得齊國越不能集中全部的力量。

而造就這個直接結果的人,正是晉人魏子羽。

現在這個家伙,卻又在支持公子黑耳。

公子黑耳,原本是宋桓公的庶出兒子,還是個耳朵黑黑的死胖子,根本沒有什么前途,做個質子混口飯吃就挺好。

現在就不一樣了,宋國邊軍將領展昭,居然說要支持公子黑耳?

當然明面上的借口,就是這個,背地里的好處,顯然公子黑耳是給不起的,魏子羽作為幕後黑手,操盤此事之後,對宋國的打擊非常大。

要不是戴舉這個老陰逼急著登基,急著整頓宋國內部勢力,那是恨不得直接弄死魏子羽,大軍圍上去,群毆邾婁邑,還就不信搞不死一個魏子羽?

現在好了,魏子羽不但沒事兒,還時不時宣傳,要打過河西,攻克商丘,還政於宋氏。

簡直無情!

這種擺在明面上的嘲諷,老陰逼戴舉為了大局,真就是忍了下來,也真就是沒有動手,沒有繼續派出一兵一卒前往邾婁邑。

其中當然有恐懼的因素在,漢軍什么實力,老陰逼戴舉再清楚不過。

除了恐懼,戴舉還有別樣的想法,身為一個老陰逼,他很清楚,那些潛藏在宋國內部的反戴叛逆分子,肯定會冒頭。

只要冒頭,他就能一網打盡!

至於說用兵泗水……下次,下次一定。

老陰逼的想法誠然不錯,但他看不透所有的人心。

在戴舉步步堅韌的時候,於宋人而言,這就是慫逼操作。

人魏子羽這個王八蛋,都公開放話說要還政宋氏了,這是啥意思?就是叫你戴氏趕緊滾啊。

結果你連口頭抗議也沒有?

這還行不行了?

這大宋國的老大,就這?!

至於薛城那邊到底有多少漢軍在虎視眈眈,對中低層的宋人而言,無所謂,關他們鳥事,國家又不是他們的。

國家的確不是底層宋人的,但卻是宋國貴族們的。

哪怕有的宋國貴族,已經遭受的打壓,正如組團前來拜謁皇氏老夫子的貴族們,大部分都是遭受了老陰逼戴舉的明升暗降或者直接打壓。

說到底,他們的封邑,還沒有遭受剝離,他們還享受著封邑的好處。

可一旦宋國被漢子國給滅了,下場會如何,淮水列國就是最好的參照物。

在宋國的體制之下,等到他們下一代,等到戴舉這個老陰逼死了之後,新的國君上台,就能施展「仁義」,他們這些在戴舉時代嚴重受挫的家族,在新的國君領導之下,就能大搖大擺地出仕。

畢竟,要感謝新君的「提攜之恩」嘛。

套路就是如此,甭管宋國多么矬,身為貴族,至少在這里,大方向上的利益,還是有保障的。

真正遭受重創的,說白了就只有宋國公族一家而已。

所以,此時他們相當的惶恐不安,漢子李解盡管沒怎么公開露面,但之前遭受了刺殺,而且還是有人假扮成了皇氏的人,前去刺殺李解。

這種事情,皇氏現在是洗白了,但整個宋國內部,那是人人自危。

鬼知道漢子是不是隨便找個理由,就記恨上了某個家族。

那這種可能性成了隨機的,豈不是任何一個家族,都有可能?

除了皇氏。

再加上皇氏又成了「送親使者」,更有人知曉,皇氏有個女子,跟著南子公主,一起為漢子李解服務,這就不得不讓人更加的恭敬。

行刺李解這件事情,不稀奇,反正搞不死他,這么多年下來,從普通刺客到頂級死士,能用的都用了,就是搞不死他,大家都習慣了,麻木了。

但是在行刺李解這件事情上,居然能夠全身而退,沒有被懷疑,這就非常的見水平。

前來拜訪皇氏老夫子的人,都是懷揣著十二萬分的佩服、恭敬。

「諸君之憂,老夫亦知也。」

老皇善只是拂須點頭,但始終沒有開口討論重點,怎么應對漢子國可能起的懲罰戰爭?

二十三萬大軍,宋國拿頭來抗衡?

怎么抗衡得過?

「夫子,恕某斗膽!」

一人出列,先是行了個大禮,然後直接開口道,「今漢強宋弱,我等……」

此人語氣停頓了一下,然後環視四周,深吸一口氣繼續道:「我等皆為朝堂排擠之輩,流散於江湖之間。若論本心,言憂國憂民……實在是慚愧;言忠君報效……只怕說出來,諸君自己皆不信!」

眾人聽了,竟是齊聲哄笑。

不過此人卻還是一臉肅然,繼續道:「我等,只願謀個出路。漢國自有禮儀,淮中城,其貴賤之分……不甚清晰。賤者善考,應試有功,則為貴;貴者不善,又無甚功勞,則轉賤。如此禮儀,於我等而言……」

這還只是淺層的擔憂,更加深層次的擔憂,有人也是想借這個機會,認認真真地說出來,討論討論。</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