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3章 猴棒球隊成立【二十分改】(1 / 2)

極品小農場 名窯 1607 字 2021-10-26

.菩薩是古代印度語的譯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發大心願的人。菩薩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而高於羅漢。

菩薩的主要職責是協助佛一起教化眾生,傳播佛法,普渡眾生。而菩薩最終修行成佛的。菩薩都是立下宏願,為了解救眾生的苦難,以自我奉獻的精神而留住人間,並且以種種不同的化身來到民眾中間,隨時隨地解救危難,所以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植於民心,使人倍感親切可敬。

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征,文殊表智慧、觀音表慈悲、普賢表行踐、地藏表願力。

四大菩薩信仰之盛形成就了四大名山道埸,山西五台山的文殊道場,四川峨嵋山的普賢道場,浙江普陀山的觀音道場和安徽九華山的地藏道場地,故稱為「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從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說。

文殊菩薩的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

五台山文殊菩薩代表大智理性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有時又作曼殊室利。意為妙德、吉祥。據說他出生時家中出現許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薩有很高的地位。他是眾菩薩之首,被認為是如來「法王」之子,因此常稱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經常協同釋迦宣講大乘佛法玄理。

單尊的文殊菩薩像在五台山各寺廟中則供奉較多。文殊的形象,有種種差別。按其頂髻的形狀,可分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密宗則依據貞言陀羅尼咒的字數,分為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為本體,最為常見。一般的文殊菩薩像多為頭戴五髻寶冠的童子形。五髻表示內證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文殊菩薩的形象,童子形則喻天真純潔。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放般若經梵篋,表示般若之智一塵不染。右手執寶劍,以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鋒利的寶劍。能斷一切無明煩惱。身坐白蓮台,表示清凈。但大部分文殊菩薩像都是身騎獅子,以獅子勇猛,威風震懾魔怨,表示菩薩智慧威猛。另外還有一種依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而作的騎金色孔雀的文殊像。

普賢菩薩的坐騎是靈牙仙的六牙白象

峨嵋山普賢菩薩代表大行落實

大日經疏雲:「普賢菩薩者。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謂菩提心所起願行,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備具眾德,故以為名。」大乘經載:「入山求道,飢寒病癘,枯坐蒲團,是曰普賢;普賢者。苦行也。」華嚴經清涼疏曰:「普賢之學得於行,行之謹審靜重莫若象,故好象。」

白象是普賢菩薩願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征,所以峨眉山寺廟中的普賢塑像多騎白象。現在峨眉山的洗象池,傳說普賢菩薩每次騎象過此,必在這口池里汲水洗象,然後才登上金頂,池旁的寺院也取名洗象寺。為了歌頌普賢菩薩的功德,連纏生在冷杉枝干上的松蘿。當地人也美其名曰是「普賢線」,認為是普賢菩薩特意在懸崖陡壁上掛起這些長線,引渡信徒登絕頂。

普賢菩薩的梵文音譯是三曼多跋陀羅,也有意譯為遍吉的。

據佛經說。普賢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再加上佛的左脅侍文殊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與文殊的智德、證德相對,普賢主一切諸佛的理德、行德,也就是說他代表「德」」和「行」。德,據說普賢有延命之德;行。據說普賢發過十種廣大行願,要為佛教弘法盡力。所以,他的尊號是大行普賢。

相傳普賢在中國顯靈說法的道場在四川峨嵋山,其中有萬壽寺晉代始建時名普賢寺,寺中所塑普賢像是有代表性的法像:普賢坐在大象背負的蓮台上,手執如意;象身白色,六牙,四足分踏在蓮座上。

白象代表願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佛教稱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征「願行廣大,功德圓滿」。

觀音菩薩坐騎的是金光仙的金毛犼,又名「朝天吼」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愛心

觀世音菩薩也稱觀自在菩薩,是「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的簡稱。菩薩相貌端庄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菩薩則現何身而為說法,隨緣救度,普救人間疾苦。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詮釋。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觀音由宿世悲願得名。悲華經受記菩薩在遠古因地修行時期,因發大悲誓願而蒙寶藏如來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觀音以修四自利得名。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謂菩薩自述,往昔恆河沙劫前,師事觀世音如來,以聞思修,入於正定,觀世音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

觀音由證果利他得名。法華經普門釋迦牟尼佛就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的提問答復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