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琉璃廠(2 / 2)

西琉璃廠以書聞名,而東琉璃廠以畫為尊。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榮寶齋,民國年間老一輩書畫家如於右任、張大千、吳昌碩、齊白石等也是這里的常客。

榮寶齋最出名的就是復制書畫,已達到登峰造極,酷似原作,足以以假亂真的地步。

榮寶齋復制的名作如文苑圖、清明上河圖等,曾先後在許多國家展出,引起無數名家驚嘆,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就連齊白石老先生在世時,幾乎辨認不出哪幅是他的原作,哪幅是復制品。

除了榮寶齋的畫之外,戴月軒的筆,清秘閣的紙,一得閣的墨,汲古閣的修復,仿制的古玩都是琉璃廠的鎮街之寶,各個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除了兩旁的門面店鋪之外,方辰還已經看到一些擺攤的人群,賣的東西不管真假貴重,足可以說的琳琅滿目,數不勝數。

舊書刊、瑪瑙玉翠、陶瓷、中外錢幣、竹木骨雕、皮影臉譜、佛教信物、民族服裝服飾、郵票等等。

以上這都是屬於文玩其中文的一部分,而玩的自然也不少。

何為玩

核桃、鳥籠、扇子、葫蘆。

這在清朝的時候被朝野文人稱之為四雅。

除此之外,斗蛐蛐,斗雞,遛狗,熬鷹,養鳥,養魚等等這都算作玩。

民間更是有文人玩核桃、武人轉鐵球、富人揣葫蘆、閑人去遛狗之說,文玩核桃排在首位。

文玩核桃又稱掌珠,古時稱揉手核桃,追溯起來,它起源於漢隋,流行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盛傳不衰,形成了世界獨有的中國核桃文化。古往今來,上至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下至官宦小吏,平民百姓,無不為有一對玲瓏剔透,光亮如鑒的核桃而自豪。

特別是到了明清兩朝,玩核桃達到鼎盛時期。明天啟皇帝朱由校不僅把玩核桃不離手,而且親自操刀雕刻核桃。故有「玩核桃遺忘國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的野史流傳民間。

乾隆本人喜好清雅古趣,核桃的紋路成色所孕育的自然野氣、長久把玩後的金石之聲十分對他脾氣,因而對揉手核桃格外喜愛。據傳,他曾賦詩,「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周身氣血涌,何年是白頭」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也提到文玩核桃,其中有「在養心殿後面的庫房里,我還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百寶匣,據說這是乾隆的玩物百寶匣用紫檀木制成,其中一個格子里裝有幾對棕紅色核桃和一個雕著古代人物故事的核桃。」

時至清末,把玩核桃之風更勝往日,當時的民謠有:「核桃不離手,能活八十九,超過乾隆爺,閻王叫不走」

清末民初之時,包括新華夏成立之後,連年的戰亂,動盪。

正所謂盛世古董,亂世黃金,時值亂世,古董文玩的生意自然就一落千丈,核桃也不例外。

而等到七十年代以後,隨著國家的安定,老百姓的富裕,古董文玩又綻放了新的活力。

七十年代一對品相好、未上手的矮樁獅子頭,價值幾塊錢,八十年代價值幾十元,而等到九十年代,就價值幾百元。

而等到2010年之後,竟已經到達數十萬元,幾乎以每十年翻十倍的速度增長。</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