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三章 注定又是忙碌的一年(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重生浪潮之巔 !

無所事事之下,方辰最近這兩個多月,竟然變成三好學生,基本上每天都是老老實實按時上課。

雖然有時候,因為要處理公司的事情,不得不缺課,但缺勤率並未超過水木大學平均水准。

而且方辰發現,老老實實上課,竟然是有害處的、

那就是這上課的老師總喜歡點他的名字,叫他起來回答問題。

並且每次都用無比期盼的眼神看著他。

畢竟方辰考上的是經濟學院。

堂堂華夏和俄羅斯雙料首富,世界上有數的大富豪,來回答經濟問題,似乎再合適不過了。

而且他們這些做教授的,雖然桃李滿天下,但是想要教出一個首富的可能性,著實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是此生系列。

要不是方辰腦子抽了,非要考大學,他們這輩子恐怕都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並且最重要的是,方辰是白手起家的。

他們研究過方辰發家史,著實發現了不少驚人的亮點。

操作手法倒還在其次,但是方辰每次在關鍵節點所做出的選擇,卻是最好的,每一步都踩到了時代的鼓點,每一步都幾乎使得現有資本增長最大化。

要不然的話,方辰也不能在這么短時間內,獲得如此潑天大的驚人財富。

如果對方辰有著不少了解,而且也夠資格看內參的人就知道,方辰的財富增長簡直就是指數級的。

這一點,到是跟方辰在水木大學開學典禮,代表新生發言時所說的,唯有暴富才能成為有錢人的論調相輔相成。

但令人無奈的是,在方辰開學典禮的論調中,即便是暴富,中間也會有一段時間的平淡期才對。

可縱觀方辰的財富增長,哪有平淡期,幾乎隔幾個月就蹦上一個大台階。

就拿最近的事件,方辰九月份阻擊英鎊來說,兩天之間,方辰足足獲得了將近八十億的華夏幣驚天財富,狠狠在大英帝國已經逐漸腐朽的軀體上,挖走一塊大大的肥肉。

在華夏,一個人口五六千萬的中等省份,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這個水准了吧。

畢竟去年華夏全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就才將近四千億,財政收入不足八百億,方辰這一手等於去年國內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這是何等的恐怖。

而且雖然方辰狙擊英鎊這事,最終還算是有驚無險,但對於他們這些旁觀者,學者專家,都是驚心動魄的。

方辰等空頭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懸崖峭壁上走鋼絲,一步走錯,就是萬劫不復。

如果不是顧忌方辰的身份,他們甚至恨不得將方辰綁到自己辦公室,用小刀逼著方辰,讓方辰一五一十的將其這幾年的發家史,一字不漏的說出來。

尤其是方辰在幾個關鍵事件,是如何做的決斷,為什么要這么做的決斷,必須老老實實的交代清楚。

弄得方辰心中無限郁悶,他雖然是華夏最有錢的人,但並不代表他在經濟學上就有多深的造詣。

甚至因為他這個水木大學的錄取資格,都基本上可以說是作弊作出來的,先天上資質就不如這些真學霸,再加上還有公司事務打擾,論起學業的話,不說全班倒數第一吧,但應該也差不離的。

基本上可以說,每次他答題的時候,都灰頭土臉的,使得那些教授們,不得不滿是遺憾的再喊一位真學霸起來,補充回答。

但他們偏偏還樂此不疲的,在下次上課時,依舊喊方辰起來答題。

不過正是因為這勤勤懇懇的上課,以及經常被教授提溜起來,方辰的在經濟學上的理論水平,著實直線上升。

再者,雖然他理論上不如這些教授,甚至連班里的同學都不如,但他實際經驗豐富啊,所以有時候他還能提出一些,令那些教授不得不陷入沉思的刁鑽問題。

畢竟,相當於那些只能紙上談兵的學院教授來說,他手中是有擎天這么大個真家伙,供他隨意折騰的。

而且不得不說,理論加實踐的威力是巨大的,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使得他對原本已經覺得不錯的公司運營模式,有了新的看法,察覺出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

除此之外,方辰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陪在蘇妍身上,只要他沒課,而且公司也沒什么事情打擾他,他就跟著蘇妍去蹭課聽。

當然了,他這個所謂的蹭課,大部分都是在百無聊賴的睡覺,又或者看公司文件,畢竟他對材料學,著實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他之所以這樣做,只是因為想要多點時間陪陪蘇妍,彌補下他整日奔波給蘇妍帶來的離別之故。

而且隨著克林頓選戰的勝利,他在一月二十號必然要去美國一趟。

雖然後來,隨著克林頓的選情越來越好,那些民主黨的傳統大金主,紛紛砸錢給克林頓,甚至有不少捐獻金額已經超過了方辰。

但作為第一個,在克林頓第一次失敗後,還肯慷慨解囊,掏出一千萬美元的人,克林頓哪怕做做樣子,為了下次的連任,也要對方辰表示出特殊的熱情才對。

所以在老布什宣布敗選之後,克林頓就第一時間打電話向方辰報喜,並邀請方辰來參加他的一月二十日總統就職典禮。

另外,方辰還有一個意外之喜。

大概是因為他給予了java之父,高斯林充足的研發資金,並且為其配備了最好的程序員團隊,最好的辦公環境,所以java的進度竟然超出了他的預計。

java居然馬上就要完善成功了,預計1993年3月的硅谷科技大會上,就可以宣布java的存在,比起前世足足快了兩年的時間,比方辰預計的也還要提前一年。

不過想來也是。

前世,在1991年,高斯林的四人小組將java研究出個基本雛形,就遭遇到項目組因為成本太高,不符合實際需求,而不得不被迫解散。

整個四人小組足足被閑置了足足三年,甚至高斯林以外的三個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無所事事,坐冷板凳的日子,紛紛離職了。

直到1994年,java這顆滄海遺珠,才因為在程序員中的口口相傳,引起了高斯林所在公司,太陽公司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