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七零章 我給你一千億!(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重生浪潮之巔 !

方辰面帶微笑的看著張如京,但心中卻有一絲難掩的無奈,甚至悲痛。

張如京破釜沉舟的悲壯之舉,並沒有換來如楚霸王項羽般,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

在中芯國際成立的第三年,發生在世大公司的那一幕,又發生在了中芯國際身上。

一位「要人」約張如京見面談談。

於是,張如京有些納悶的到了香江,這位大佬臉色陰沉的說:「你和你的中芯國際偷盜了我的技術!」

緊接著,便將離職員工的「認罪書」被甩到張如京臉上。

因為當初來大陸創辦中芯國際,大量缺少技術人員,所以有不少中芯國際的員工是從台積電跳槽而來的。

而這名離職員工的認罪書,就出自從台積電來的那批員工中的一員,其干脆利落的承認了自己的間諜行為。

於是,這位大佬給張如京三條路,一條是台積電收購中芯國際:第二條是跟中芯國際打官司,讓中芯國際身敗名裂:第三條路是張如京離開中芯,從此後不得從事芯片與電子行業。

可無論哪一條,張如京都無法答應。

於是乎,一場針對中芯國際和張如京的龐大訴訟展開了。

從2003年開始,台積電就向美國三家法院提出訴訟,狀告中芯國際侵權、竊取商業機密,索賠10億美元。

那是中芯一年銷售額的3倍。

庭外,是一份屈辱的和解協議:中芯國際賠償台積電1.75億美元,此後必須將自己的技術存入第三方托管帳戶,台積電隨時檢查是否侵權,為期兩年。

張如京正全力籌劃上市,以求中芯國際的擴張,加之落人口實,答應了和解條件。

2004 年,「中芯國際」在香江和美國上市,創造了全球第三大ipo,再次成為成長最快的半導體代工企業。

蓋了「紅色」章的中芯國際,開始在國際上迅速占領市場。

台積電坐不住了,再次懷疑發展如此迅速的中芯國際,必然偷了自己的技術。

2006年,一紙訴狀,又將中芯國際告上美國法院,張如京第一次割地賠款? 只換來一年半的安寧。

台積電又贏了,拿了中芯國際2億美元賠償,和10%的股權? 成為大股東之一。

一直被灣灣當局針對內地投資政策所限制的台積電? 終於靠訴訟進入了大陸。

這就是華夏半導體產業史上著名的「割地賠款」案。

然而這並不是結束? 2009年,台積電再次起訴中芯國際,美國法院判決台積電起訴中芯國際「竊取商業機密案」勝訴。

這接連三次的敗訴? 即便是張如京這樣神經堅韌? 能為在華夏建立一座頂尖芯片廠,讓華夏成為國際一流芯片制造大國這個夢想徹底獻身,甚至犧牲性命都可以的存在? 都不得不認輸? 放棄夢想。

為了使自己心愛的? 寄托自己和父親兩輩人理想和愛國熱情的中芯國際不再受到打擊? 張如京不得不在第三天? 就匆匆宣布辭職。

辭職之後的張如京? 明面上已然跟芯片研發生產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

直到2018年,70歲的張如京這才又一次創業,建立成立芯恩集成電路,集合芯片設計、制造、封測三個環節,真正的老驥伏羲? 志在千里。

可以說? 從始至終? 張如京一直在認真地? 想要補齊華夏內地芯片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他留在芯片業,太陽不落山,他的一天就不結束。

然而就在方辰認真回想? 他所知道的張如京時,張如京也一臉好奇的打量著他面前的面容還稍顯青澀的方辰。

說真的,他剛開始接到方辰要見他的消息,整個人是頓時一愣的,甚至是極其錯愕的。

並且這份錯愕已然保留到了現在。

或許其他海外華人並不知道方辰的存在,但是他作為德州儀器的副總裁,怎么可能不知道,方辰這位在短短四五年時間,就猛然竄起來,影響力橫跨中美俄三國的大富豪。

可以說這兩年華人圈子,最為出名的人物就是方辰了。

但他著實有些想不到,方辰為什么會把他專門從美國給請到華夏,並且聽中間人的意思,如果他不來華夏的話,方辰還要專門去美國拜訪他的。

這讓他頓時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雖說他這個所謂的德州儀器副總裁,在平人眼中到也算是個人物,在世界芯片行業更是贏得了一個建廠狂魔,芯片行業播種者的稱號。

但是跟方辰這樣,身價上百億美元,跟中美俄三國高層都頗有交情的存在,著實有些小巫見大巫的感覺。

他估計,在方辰的眼中,他大概跟一般人並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

畢竟在大象眼中,再怎么強壯的螞蟻,始終也是螞蟻。

然而最重要的是,他思量了許久,覺得自己身上並沒有什么東西會吸引到方辰能專程跑到美國來拜訪他的地方。

他這些年可以說,除了會建芯片廠以外,大概是什么都不會了。

可華夏需要芯片廠嗎?

依照他對華夏芯片行業現狀的了解,需要自然是很需要的,但又不怎么需要。

需要是因為華夏芯片行業太過於弱小,而芯片行業對於一個國家,尤其是現代化的工業,信息國家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

至於為什么又說不怎么需要,也是因為華夏的芯片行業太弱小了。

據他了解,全國有600多家半導體生產工廠,其一年生產的集成電路總量,只等於東倭一家大型工廠月產量的十分之一。

集全國之力,還不如東倭一家企業月產量的十分之一。

聽起來簡直是寒酸到了極點。

依照華夏芯片行業現在的狀況而言,大概是不可能建芯片廠的。

沒辦法,華夏芯片行業的基礎實在是太薄弱了。

再加上,芯片行業本來就是個需要持續高投入的行業,一家新企業不坐個十年的冷板凳,大概是做不出什么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