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零三章 一家歡喜一家愁(2 / 2)

此話一出,三個人的表情瞬間就垮了,這一驚一乍的,簡直跟川劇的變臉一般。

「你們的心情,我其實也可以理解,眼瞅著公司馬上就要發展起來了,可卻遇到了擎天通信的阻擊,一下子,一些看似快要談好的合作和訂單沒了,你們心痛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你們想過沒想過,這兩個月,我們侵占擎天通信,巨龍集團,中興公司,大唐電信的市場份額時,他們會怎么想?」任政非沉聲說道。

李一南三人瞬間啞口無言,他們怎么會管擎天通信怎么想。

但現在來想,大概也逃不脫「憤怒」二字。

「僅僅這兩個月的時間,我們跟三個省,四十多各市簽訂了合作協議,成立了合資公司,讓華為的市場份額,從原來的5%左右,直線提升到了現在的18%左右,僅僅兩個月就簽訂了十二個億的交換機合同,比去年一年的銷售額還要多,你們還有什么不滿意的?」任政非突然高聲說道。

此話一出,李一南等人不由神情一恍惚,思緒似乎回到了三個月前,華為剛剛執行合資公司政策的時候。

三個月前,僅僅三天的時間,他們就跟做過前期工作的十幾家地市郵電局,簽訂了合資合同,然後基本上以兩天一家郵電局的速度,飛快的簽訂著合同。

那時候,他們是喜悅的,是興奮,是激動,是充滿干勁。

他們憧憬著,華為的市場份額一直擴大著,甚至有一天戰勝擎天通信,成為華夏通信設備領域的頭把交椅。

而那時候,相信任總之前所描繪的一切美好願景,都會一一實現。

可這一切,隨著擎天通信的出手,都變了。

一些原本已經跟他們達成意向,馬上就要簽合同的郵電局們紛紛變卦了,連一些說好的訂單都閉口不言,不再談起。

這也是他們現在失落,憤怒的原因。

但經過任政非這么一說,他們才清晰的認識到,他們之前的快樂,其實是建立在其他通信設備公司的痛苦之上。

畢竟他們現在的市場份額,訂單都是從其他企業手中搶過來的。

「既然大家已經認同,成王敗寇這樣的社會規則,那么失敗就是失敗了,也無需再說什么,畢竟我們歡呼勝利的時候,也未曾憐憫過對手。」任政非說道。

跟郵電局成立合資公司這一招,在他腦中足足已經存放了兩年之間,但他一直都沒有用,直到華為研究出萬門機來。

畢竟這一招,用在千門機上,實在是太浪費了,也很容易讓其他通信公司跟著效仿。

而萬門機就不同了,萬門機的市場足夠大,而且對手們的反應速度並不會那么快。

他很有信心,在對手們反應過來之前,占據大量的國內通信市場,畢竟沒人反抗得了利益對人性的誘惑。

再者,華為是國內通信市場上,除了擎天通信之外,唯一沒有國資背景的企業,這既是華為的劣勢,也是華為的優勢。

劣勢方面,到是很一目了然,華為相比於巨龍集團,中興公司這些國企,首先技術實力薄弱,沒有科研院所在背後做技術支持,而且貸款貸不到,沒有一家銀行願意借錢給像華為這樣一家小民營企業。

至於說,其他亂七八糟的扶持政策,技改資金等等,更是想都不要想。

而好處就是,華為足夠靈活,基本上可以說是他的一言堂。

只要他決定做什么,公司一般都會通過。

不要小瞧這一點,很重要的。

就比如說跟郵電局成立合資企業,他只要決定好,整個公司的所有力量,都會朝著這個方向涌過去。

而反觀中興他們,尤其是巨龍集團,體制僵化,下面還有七個步調不一致,聽調不聽宣的生產企業,小股東們,這可真是麻煩了。

首先,要不要跟郵電局一起,辦合資企業,他們就至少要開半年的會,對可能面臨的各種政策,經濟風險,是否違規,做出充分的討論之後,才會做決定。

而即便決定跟郵電局合資,那么對於雙方的出資比例,分配比例,運營模式,人員的派遣,是臨時的,還是正式的,去的是各自是什么級別,誰說的算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又要至少討論半年。

也就是說等他們討論完,華為已經在華夏大地,攻城略地至少一年的時間了。

這一年的時間,不知道能讓華為跟多少郵電局簽訂合資企業,搶走多少的交換機訂單了。

正是因為想要把這一招,利益最大化,為華為奠定為了蓬勃發展的根基。

他在華為最難的時候,寧願出去借高利.貸,員工公司只發一半,甚至失敗了,從樓上跳下去的心思都已經准備好了,都沒有提前祭出來這一招的打算。

因為,他知道,這是華為唯一可以彎道超車的機會。

如果提前用了,那無疑是飲鴆止渴,自取滅亡。

然而他這個想法是好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但碰到,同樣是民營企業,創始人大老板一言堂,並且體量和實力,都比華為強大無數倍的擎天通信,那這一招就不靈了。

他所依仗的所有優勢,都不復存在了,畢竟他有的東西,擎天通信都有,而且還比他強的多。

「而且,我真的想問,你們對現在華為所取得的成績,不滿意嗎?」任政非突然問道。

李一南他們頓時沉默了,兩個月的時間,簽訂下來了價值十二億的交換機訂單,比去年一年的都還要多。

甚至此時,華為已經可以拍著胸脯說,自己是國內第二大通信設備企業了。

他們似乎真的沒有什么好不滿意的。

可問題是,如果擎天通信不出手的話,他們明明可以獲得更多。

「可以說,我們現在簽下合同的三省四十多各市,也不是每個市現在都有訂單給我們做,我們還是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的。並且還有許許多多省市是不簽訂合資合同的,這都是我們的機會。」

任政非有些恨鐵不成鋼的看著李一南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