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開學第一課(2 / 2)

那時候監生直接為一方父母官,比比皆是,甚至布政使,侍郎,尚書一級,也不乏監生的身影。

但隨著時間推移,尤其是老朱駕崩之後,恩蔭越來越多,監生群體質量不行,而科舉又不斷興盛,各地的賢才也不願意千里迢迢,進京讀書……本身國子監的師資力量也不行了……種種原因疊加,昔日的主要入仕途徑,已經淪為了雜流,處境異常尷尬。

「桂天官,我是有心重整國子監的,科舉一家獨大,確實不是什么好事情。讀一樣的書,做一樣的八股文章,入仕之後,又是一樣的為官方式,遇到了難題,又是一樣束手無策……唉,要說科舉誤國,恐怕過了,可若是不該,怕是真的不行啊!」

桂萼耐心聽著張璁的話,頻頻點頭,卻又搖頭。

「元輔之言,我是贊同的。可弄出個西山學堂,就能算是改革嗎?容我說一句不客氣的,撫遠伯固然是國之重臣,但是他也不能保證,自己門下出來的,都是人才吧?萬一有人以西山學堂為終南捷徑,擾亂了國家取士的大事,又該如何?」

提到了師父,張孚敬面色略微凝重了一些。

「桂天官,人才與否,不是誰能說了算的。我倒是有個想法,科舉取士的精髓在於考試……通過了考試,才能為官,通不過一切都是空的。」

桂萼眉頭緊皺,不解道:「元輔,莫非說,要再增加個科舉不成?」

「哪能啊!」

張璁朗聲大笑,「科舉何等重要,那是國朝掄才大典,哪有隨便更動的道理!我是這么想的,另外由吏部牽頭,弄出一套官吏入門考試辦法來。只要通過了考試,就可以到各個衙門,當個書吏文案之類的小吏。這還只是個資格罷了,能不能順利錄用,還要看地方衙門的再次考核。」

「總而言之,在用人大權上面,吏部是要為首的。這是國朝規矩,斷然不會改變。而且據我所知,這一次西山學堂,也不只是培養官吏,我師的胸懷大著呢!」

桂萼很傻眼,讀書當官,這不是天經地義嗎?

難道還有比這個更重要的?

王岳到底打算干什么啊?

「把這副對聯給我刻出來,掛在學堂大門外。」

崔士林接了過來,一看上面的文字,差點噴了。

「榮華富貴請往他處,升官發財勿入斯門。」

這可夠直白的,再看看橫批,五個字,「為大明服務」。

「我說師父啊,你這是要干什么啊?不為了榮華富貴,升官發財,誰來讀書啊!您沒聽過,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嗎!」

王岳冷哼,「我還知道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車馬多簇簇呢!這都是他們趙宋皇帝沒出息,只敢籠絡士人,治理天下,不敢真正直面百姓。」

「我問你,咱大明朝是怎么來的?」

「那還用說!當然是太祖爺打下來的!」

「那趙宋呢?」

「是,是從老柴家偷來的。」

「沒錯!」王岳冷哼,「趙宋皇帝,以狐媚取天下,膽氣魄力一概全無,脊梁骨比麻繩還軟。就是他們,慣壞了士人,敗壞了人心士氣!我這里正好有一篇文章,回頭你給我找幾家報紙發出去。」

崔士林下意識接過來,一看標題,只有三個字:大一統!

再看內容,王岳開宗明義,秦始皇橫掃六合,席卷嶺南,天下混一,堪稱大一統。漢朝痛擊匈奴,西域拓土開疆,堪稱大一統。

唐朝席卷天下,四夷歸心,疆域遼闊,盛於前朝,堪稱大一統。

大明北趕蒙元,七下西洋,萬邦來朝,冠絕歷代,堪稱大一統。

唯獨兩宋,偏安一隅,納歲幣於蠻夷,毫無尊嚴臉面可言,堪稱歷代之恥。理當從大一統王朝之中,開除出去。

我大明承襲秦漢隋唐,開創漢家前所未有的盛業,值得所有人為之驕傲自豪!

王岳笑呵呵道:「這篇文章,就是咱們學堂的第一課,你以為如何?」

崔士林眨巴了一下眼睛,「師父啊,我雖然讀書不多,可我也知道,那些理學名臣,可是很推崇兩宋的,你這么鄙夷趙宋,怕是會有人反駁啊!」

「反駁就反駁唄!你忘了咱們腳下是什么地方?」王岳冷笑道:「這可是幽州啊!要是趙宋有本事拿回來,說什么都是香的,否則,就是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