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大義(2 / 2)

道長去哪了 八寶飯 1066 字 2022-07-21

也就是准出不准進。

這項禁令同樣用處不大,嶺南道那邊開著大口子,如此禁令形同虛設。據說羅浮詔已經派人前往益州,和鮮於向談判,他們認為這一條違背了當年朝廷封國時的承諾。

特意從益州遠道而來的前節度府判官楊鑒向顧佐道:「政事堂由楊國忠掌握,他默許了鮮於向的做法,聽說也接見了羅浮詔派去長安申訴的人,不知道他許諾了什么好處,總之羅浮詔開始按照鮮於向的要求行事了,關閉南下的通道,禁運相關物資。如果我再晚來幾天,就沒法從羅浮詔南下,只能繞道嶺南了。」

顧佐感謝道:「多承楊判官指點,也請楊判放心,懷仙館對幫助過我們的人從來都不會或忘的。楊判下一步如何打算?」

楊鑒道:「也沒什么打算,楊國忠小兒讓吏部免了我的官身,終於也有時間過過清閑日子了,煉氣服丹、悠游林泉,品茗奕棋、寫詩作畫,如此而已。」

顧佐想了想,道:「若是楊判不棄,莫如留在南吳州,我這里壽王友一職尚無人上任,不知尊意如何?就是品階只為七品,比不得節度判官。」

這張告身正是從王維那里批來的,價值三千貫。楊鑒此人本為劍南道豪族楊氏的嫡脈子弟,常年在益州官場履任,對節度府和益州的情況知之甚詳,所以顧佐打起了楊鑒的主意。

楊鑒欣然接受:「楊某本對官場死心,無意再留戀權勢,只是看不慣楊釗和鮮於向禍害天下,既然長史如此信重,說不得就舍命陪君子吧。」

顧佐大喜,當即簽發了任命楊鑒為「壽王友」的告身。

楊鑒履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醒顧佐:「節度府的禁令還是不能等閑視之的,許出不許進,這是准備用兵的征兆,直指人心,對於普通修士和百姓來說,壓力很大。我知長史不懼,但要和節度府對抗,有一條切切記住,不能放棄大義名份啊。」

顧佐連忙請教,楊鑒道:「其實占據大義不難,古往今來,無非就是清君側罷了。」

「誅楊釗,清君側?」

「我雖不齒楊釗,巴不得他倒台,但不得不說,誅楊釗而清君側並非上策。長史會領兵進長安么?恐怕不會吧?既然如此,就誅不了楊釗,誅不了楊釗,清君側的大旗就永遠得扛著,收都收不回來,這又何苦?索性不提也罷,就清鮮於匹夫。」

顧佐拱手道:「謹受教!」

楊鑒又道:「楊某思慮,長史還要做好准備,被免官之前,也就是上月,我聽說節度府正在和麗水詔使者談判。」

顧佐有些詫異:「不會吧?麗水派國主多次來我南吳州,言明要同進同退,怎么會和鮮於向談判?再者,鮮於向還對麗水孫國主有非分之想……」

楊釗道:「根源還在梓州參軍顧佑身上,長史將顧佑留在南吳州,好吃好喝款待著,還讓他送去節度府一萬貫。我知這是長使用計,一則拖延時日,二則引發眾怒,兩個目的長史均已達成,但卻忽略了外面的朋友啊,你讓麗水派幾位國主作何感想?」

顧佐悚然而驚:「幸得先生點醒,險些誤事了。」

楊鑒點頭問:「軍士已操練好了?軍輜可准備妥當了?」

顧佐道:「萬事俱備。」

楊鑒道:「如此……長史可以收攬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