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三章 金井欄(2 / 2)

「那你認為,馬小到底哪步棋下錯?」

「我一直認為,問題很可能就出現在這步「打吃」上面。在現代棋中,只要碰到這種「打吃」,大部分棋手可能想都不想就會拍下去。可是陳老,你也是研究過中國古棋的,在中古棋中,一般認為這步「打吃」是不要輕易出手吧?中古棋的思維,認為這步棋還是保留的好。今天這盤棋,馬老師隨手一「打」,打完之後再「立」,如果在平時,這點細小差距也沒什么,但是在今天這個特殊局面下,這個下法就有點自相矛盾了。劉昌赫嚴厲的一「夾」,馬老師的棋已經不好下。現在你應該看出來了吧?在這種地方,劉昌赫絕對有研究,他就在這里等著馬老師呢,從這步棋開始,馬老師就陷入全面苦戰了。」

在如今這個年代,「倚蓋」的下法很是流行了一陣子。這種復古型的下法,也是最早從韓國棋壇流行開來,而其中的始作俑者,就是正在和馬小飛比賽的劉昌赫。「一壓一虎」,這是「倚蓋」的基本形之一。現代棋中,只要碰到這種局面,基本上是想都不想,基本上是在上面「打吃」一下。先把對手打成「愚形」再說,這是現代棋的理論。但是在中古棋中呢?就不是這樣想了。

「還真是哈,在中古棋中,就基本見不到這步「打吃」,一般都是「單立」,那么小強你認為,這兩種思路到底哪種思路更好?」

「一般來說,「倚蓋」是一種很緊峭的下法,我們來看看這步「打吃」,這步棋很急嘛?如果換了對方來下,他就是「長」一步。這樣一步「長」,應該又算是比較松緩的下法吧?這和「倚蓋」的宗旨不符。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下了「倚蓋」,那么這步「長」是不好意思下出手的。現在好了,所謂敵之要點就是我之要點,既然這個點不是「敵之要點」,那么為什么要急急忙忙打掉它呢?既然隨時都可能打到,能保留這里的變化,不是更好嗎?因此我認為,最起碼在這個地方,中古棋的想法更有道理。」

「嘿嘿,小強我發現你現在的歪理是越來越多了。」

「我這不是歪理,在日本的圍棋理論中,似是而非的地方太多。比如說這步「打吃」,表面上看來,打吃一下多爽啊,把對方打成「愚形」了,可是爽完之後呢?你有現實的利益嗎?下棋是要講究效率的,一步棋既然看不到現實的利益,那么這種棋有它的必然性嗎?這樣的棋,為什么還能當成絕對的一手呢?」

「咦?我說小強,你的圍棋不會這么功利吧,平時還真沒看出來。」

「那是,我的棋只講究效率,和功利當然沾不上邊。」

「那你怎么又能整出這么功利的理論?」

李小強沖陳超越一笑:「這個理論不是我整出來的,喏,是那邊那個人說出來的。」

李小強說的「那個人」,就是不遠處的李石佛。

「那個人的圍棋才是真正的功利。。。」

第1輪比賽結束,雖然馬小飛一直堅持到最後,但是依然以6目半的劣勢敗下陣來。賽後,輸得很沒面子的馬小飛郁悶對李小強說道:

「小強,我現在決定擺你為師,好好學兩招中國古棋。」

「不收不收,你這樣的風格,學不來中國古棋。」

「你就在那里嘚瑟吧,說真的,我一直很懷疑你這個中古棋嫡系傳人的身份,我怎么就從來沒見你用這樣的招來對付我呢?和劉昌赫相比,別是人家的招數更正宗吧?」

「嘿嘿,那是別讓他遇到我,假如我對上他的話,你就會知道誰更正宗。」

這當然只是句玩笑話,但無巧不成書。第2輪比賽的抽簽儀式,當李小強展開手中的小紙條,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李小強這一輪的對手,恰好就是劉昌赫。

當然,這還不是最巧的,當李小強和劉昌赫的比賽開始。這盤棋是李小強執白。比賽還是上午時間,棋局還在布局階段,棋盤上只有寥寥30多個子的時候。李小強對著棋盤靜靜思考了10多分鍾,他落下了一枚白子。隨著這枚棋子落在棋盤上,又一個經典的中古棋棋形出現在棋局中。

觀戰室內,當隨行的張大記者看到這步棋,他睜大了眼睛,他再次像一個孩子發現了好玩的玩具:

「金井欄,是金井欄!哈哈哈,這樣一個棋形,應該絕跡於職業比賽很多年了吧?我今天真想看看,小強今天又能下出什么新意。」

對於李小強的這步棋,劉昌赫顯然也感到意外。隨即他陷入了長考。不過隨著他思考的時間越長,他的表情好像也變得越來越嚴峻。(未完待續。。)